分享

二十一世纪中医数字化的蓝图

 cui6j 2020-07-13

摘要(文章发表在2018年出版的健康产业服务蓝皮书)

    

对称、平衡=健康。 

    一切事物相对稳定在于整体的功能平衡和形态对称,疾病先在功能层次失平衡,基于量变质变过程造成结构、形态改变,即从失平衡到失对称。

   中医司外揣内,观察到整体平衡原理对指导临床实践的重要性,但缺乏自成体系的形态学和量化数据和统计支撑,导致诊疗方法和疗效的关系不确定性;当代西医借助科学技术手段提供的检测方法,进行配套的诊断治疗,注重循证数据量化统计,但偏重局部结构观察研究,陷入科学简化主义的泥淖,所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基于科学简化主义的西方医学的理念,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提出大力发展以DNA序列差为核心的“精准医学”,但目前DNA只破解3%怎谈精准?而现实发达和欠发达国家的人口健康状况堪忧,各种癌症和退行性疾病发病人数都在流行增长,美国全人口有一半以上在服药,人均寿命并没有相应的突破。很多公共卫生研究指出人的健康更与与社会文化、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等有极大关系。

    对称平衡医学”从整体观出发,定性、半定量、定量,探求个性化。定性:从病史、生活方式史寻找个体差异、半定量:望、闻、问、切;定量:根据对称体温/脉搏/血压及其差,确定体质和健康状况,信息差是标尺,根据与现代科学的生理、病理等基础医学及临床有关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寻找差异原因、量化生活方式和自然传统的中医疗法。能以非常规西医的检测手段为主,做到精准疾病诊断、以独特的临床组合的针灸、食疗、康复、运动等具有高度靶向性的干预方法,对中风、疼痛、忧郁症、过敏搔痒、更年期综合症、精神萎靡、疲劳、反应/思维迟钝、自杀倾向,戒烟等有立竿见影疗效。全方位解决“可穿戴健康设备采集数据能干什么”这个战略问题。集合以上数据,量体裁衣开出饮食、健康营养食品、保健设备、锻炼、居住地等靶向生活方式“处方”,真正取得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效果。

Symmetrical Balance Medicine Will Revolutionize Human Health

-Vitalimetrics A Blueprint for Digitiz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Zhiqiang Cui

Abstract

   The relative stability of the human body is functional balance and morphological symmetry. The physiological and functional functions of the cells with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body, the body surface to produce different symmetrical information, the size of the reflected Functional differences. Our point of view is to see the symmetry of the individual within the balance, which is where the Western medicine ignored. A variety of unbalanced quantitative accumulation of qualitative change, resulting in symmetry broken form morphological - inflammation, immune disease, tuberculosis, cancer, hemiplegia and other specific indications (Images and tests) are out of balance to misalignition.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one of the most direct vital sign measurements. The question are: How to measure? What to measure and how to analyze what is measured?  We call this the science of vitalimetrics(symmetry), and we have developed a patented method to correlate vital signs to TCM theory. By measuring vital signs such as temperature from symmetrically opposite locations of the body, and apply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the time-series, we have discovered a strong and actionable correction between TCM diagnosis and the vital sig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crease and shrinkage of symmetrical information is related to the clinical, physical, lifestyle, environmental quantification, life group and Internet of thing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s, proteomics, metabolic group and so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physiology, pathology, infrared imaging, noninvasive blood analysis, resonance scanning, pulse, tongue, Western medicine imaging, morphology and so on to establish relevance; i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support immediately and accurately determine the health status, the corresponding means of rehabilitation to form a targeted medical, targeted lifestyle intervention, all-round solution to the above shortcomings.

关键词

    对称平衡、对称信息差、温差、体质、量化生活方式

一、        医疗健康服务面临的困境

现代医学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的寿命并没有再延长,已经处在瓶颈阶段,美国的平均寿命已经出现下滑现象,英国也出现类似问题,评估医学的标准无外乎有二个,一是生活质量,另一个是平均年龄,也就是我们能活多长,它是衡量我们现在医学进步的最重要标准,平均寿命的下滑现象揭示了我们现在医学的理论有待于进一步的突破,才能进一步的提高我们的健康和医学水准。这一事实告诉我们过去十年二十年或更长时间我们没有推进医学的发展,还在原地踏步,尽管我们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每年都有所谓的新发现和重大突破,实际贡献是零,我们不得不深思,为什么会这样?

高科技日新月异,医疗条件、设备大提升。与此同时,慢性病发病率也成倍提高。2013年统计,中国“三高”慢性病患者达2亿。据美国统计,药物或其他治疗评价指标NNT极低,预防疾病方法效果低难以让人相信:譬如2000人服用阿司匹林两年,仅能防止一起心脏突发事件(NNT2000);30位心脏病幸存者坚持4年地中海饮食,才防止1人死亡,61人坚持地中海饮食,才有1人避免心脏病突发。当前,各种保健养生之道不胜枚举,令人眼花缭乱,但健康诊疗水平反而下降,至少没有重大突破。这是为什么?因为信息采集与处理虽日益深入精细,但越来越分散,与干预手段相关性及针对性距离越来越远。

养生之道强调理念,疗效监控限于主观感觉,热衷于受人赞扬,无法与心理干预比较、难以持续;生活方式是健康首要因素,但什么是科学生活方式?众说纷纭、互相矛盾,使人不知所措。什么生活方式适合你?没有客观标准,不要说病人糊涂,医生也含糊其词。这种主观臆想,怎能得到正确干预手段?

目前医学基于多数病人“统计平均水平”即标准化医疗模式,对健康依据体检,采用“排除疾病即为健康”的排除法,其时间跨度大,只观察某器官、成份在某一时间局部状况,很难监控局部和整体之关系,也很难观察变化动态,更无法观察内、外环境的密切联系。

当前处在物联网时代,健康管理采集数据越来越大,可穿戴医疗设备和系统不断兴起,发展潜力巨大。但大部分停留在信息采集、显示、传输及产品销售阶段。采集体温、脉搏、血压、血糖、心电等生命信息,大多不精准、稳定性差、同性严重、缺乏针对性,缺少最终临床效果数据支撑。数据处理与临床实用相距甚远,采集数据相关性与干预的有效性得不到吻合,在减少死亡率和延长寿命方面未看出应有优势。怎能使新兴技术为医学服务呢?

IT与医学截然不同,思维方法有极大鸿沟。病人行为差异、习惯如何融入硬件、软件系统?医生语言如何转化成IT程序?IT管理者技术操作如何理解上述思想等等。当前双方至多了解对方规范化思路,对个性化表现缺乏感性经验,缺少对疗效判断和提升的参照物,缺少避免医错的参数。此外医疗仪器标准是根据机体已发生器质性病变的西方医学制订,要在健康和功能性病变中使用,智能化配合不够,很难有机地交汇融合,信息形成疗效的切入点未突破。其根本原因在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医学临床实践”没有有效集成。

我们花十多年时间了解IT设备怎样反映医学思维,反映对称平衡,提高精准度,实时监控生命活动,使之集成化、规范化。经十年一万多人次测定,发现疾病急性、亚急性阶段体征表现明显时对称信息差增大;疾病越重、症状越明显,差别越大;这种功能数据差别,可用于体质分型、科学制订生活方式、疾病早期诊断、预防和疗效评估。故此,对称平衡医学脱颖而出,它是解决以上困境的钥匙。

二、        什么是对称平衡医学

对称平衡医学涉及物理、生物、医学等传统边缘学科,人体对称性形态、禀赋体质、机体状况、功能、心理状况、信息、能量、生活方式、环境条件、干预手段等十大生命测量基础。从形态失对称、功能失平衡角度定性、半定量、定量整合彼此相关性。从人与人的差别、人在不同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差别中创立个性化诊断和治疗模式——这是现代系统论思想,也是《黄帝内经》天人合一的主旨。

1.         一切事物相对稳定在于功能平衡和形态对称,健康也不例外

    骨骼、器官、五官等器官匀称是人们判断形体正常与否的习惯性做法;西医交感副交感神经平衡、心理平衡、酸碱平衡、内分泌平衡等,中医阴阳平衡、五行平衡等均是判断健康的标志。平衡在体内无时不有,无处不在,随生理、病理及环境改变,体内、体表产生相应对称信息变化——对称破缺差。

2.         把21世纪物理学前沿——对称破缺及精准医学的核心“差别和个性化”引入健康领域

恒定破缺趋势反映体质,动态破缺趋势反映健康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规律。

3.         定性、半定量、定量三结合

(1)定性:在病史、生活方式史、自我感觉中寻找个体差异和疾病状况。

(2)半定量:望、闻、问、切观察和寻找该病人与正常人的异常点,诊断疾病的表现形式,以及异常点发生的原因。

(3)定量:对称性体温/脉搏/血压及其差别,精准确定体质和健康状况,信息差是标尺,根据与现代科学的生理、病理等基础医学及临床有关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寻找差异原因、量化生活方式和疗法。精准诊断、靶向干预。

    三者结合进行健康、生活方式、营养、运动计量,使之直接数字化或相关性数字化。

4.         精准测试对称生命信息,将信息作为判断体质、健康状况、生活方式、健康干预的疗效等诊断判断的参数。

    在数据采集上,采用同一时间收集人体对称位置相关数据,提取所蕴含生命信息。如通过双手腕测量对称性脉搏和血压;双腋下测定左右温差;双乳房间、双脐下反映上下温差等等。在数据采集的时间上分基础对称性生命信息、运动、康复前后,心理活动前后等等。

5.         根据10天精准测试对称生命信息,将基础对称性生命信息作为判断体质的标准化参数。

刚苏醒时交感核这副交感神经平衡,对体温干扰最小,准确性最高,十天是一个天干,代表五脏五腑,根据10天基础体温和特定数学模型可精准确认一个人的体质。

    将体质分为:左温高于右——“上热下凉”,反之“上凉下热”两型。对称生命信息的方向性、数量值就是体质、康复与生活方式的方向性和量值。

6.         人体对称是相对的、动态的,健康人也存在失对称,只是程度低,方向正确而已。

    疾病先在功能层次失平衡,人体有调节重塑功能,会代偿恢复,但失对称与对称调整还在进行,可没疾病表现。若恢复对称,则早期病理改变可消除。若失平衡因素继续,量变积累至一定程度,发生质变,导致对称破缺——相应形态畸变——炎症、免疫性病变、结核、癌、偏瘫等指征,即失平衡到失对称。通过对称测试的数量可反映这种状态,直接量化健康。

7.         信息差增大或缩小的方向、数值是干预健康的客观标准;对称、失对称两大框架并存,是健康和疾病不断变化的根源

    用对称生命信息差辅助、延伸基因序列差,与蛋白质组、代谢组等相关内环境信息检测建立相关性;与中西医理论、生理、病理动态、体质、生活方式、环境、红外成像技术、无创血液分析、共振扫描、脉象、舌象,中、西医影像学、形态学等检测技术、手段及互联网建立相关性和因果关系,健康状况用生命对称信息数字表达,用信息差增大或缩小的方向、数值作为干预健康的客观标准,作为观察机体失平衡的计算和思维手段。

8.         左为阳,右为阴,同时测量左右对称信息是对阴阳数量化,在寒热的基础上形成“体质/生活方式/环境信息统一表达,同一干预法”

    采集个体左、右、上、下动态平衡体系的偏移数据,量化(或可视化)阴阳内涵、个性化状况,确定十大生命测量基础与健康相关性,确立个性化诊断。在寒热的基础上,形成“体质/生活方式/环境信息统一表达,同一干预法”,给出对应健康干预措施及方案。

    实时发现用户健康失衡状况,解决个性化和标准化耦合,解决采集数据能“干什么”,是预防疾病的最好手段。“以疗效为支点驱动市场”,这就是对称平衡医学。

三、            温度——耦合十大生命测量基础的钥匙、标准化的基础

个性化和标准化有机结合,既提高疗效,又便于推广。对称体温在有机结合上述内容时,具有杠杆和标尺作用,其基本支撑理念:

1.         人类是恒温动物。

2.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统计学标志;对称体温差反映对称部位器官、组织、细胞生理功能平均动能的差别,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准化基础。

3.         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实质上也是寒热效应,无一不与温度发生直接关联。

4.         身体状况或病情起较大变化或质变,即由温差反映出相关或因果关系。

5.         温度是各种医学在诊断中的最大公约数。对称体温由空间和时间两个参数构成立体信息,对诊断、干预和治疗有极大精准性。

6.         环境对人的影响最大因素是寒热效应;环境因素影响可由反映。

7.         一年有春夏秋冬,气候有寒热温凉;温差有方向,体质有寒热;运动散热是向量;食物有寒热温凉“四气”;情绪有“热血沸腾”“冷漠”;几方面在“寒热”上统一,健康方向性脱颖而出。

8.         “热则寒之,寒则热之”形成诊断、治疗一体化是保证疗效的创新。寒热体现阴阳,而八纲则反映四象,量化寒热,在数字基础上结合八纲辨证、燥湿、体质病理学、九种体质、“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中西医望闻问切诊断干预的定性、半定量,使诊断、治疗更精准、更个性化。这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深化,也是疾病认识不同发展阶段。量化寒热与八纲辨证等中、西医诊断互补,将形成一个新的医学体系。

四、        对称平衡医学实现健康数字化、标准化、个性化

“对称平衡医学”诊断和治疗模式符合现代系统论思想。

1.         建立个性化生活方式及标准化健康干预对机体影响的数字测定,用不同生活方式、干预手段起始及进程中生命信息变化动态来判断其对健康个性化利弊及程度。

2.         改变现有医疗机构按多数病人“统计平均水平”即标准化医疗模式及“排除疾病即为健康”的机械模式,用大数据表达人的健康并参照美国NIH和FDA统计学要求全面评估与预测,使其安全和有效性在医学和统计学上双重显著。

3.         高度动态化观察:

(1)     时间

(2)     气候

(3)     地域

(4)     运动前后

(5)     饮食习惯

(6)     情绪

(7)     化验、影像

(8)     饮水、大小便及吸烟、喝酒

    观察上述内容变化前后与对称信息差的相关性,作为研究而言,至少不断结合新出现疾病信息寻找其相关性。

4.         经统计学和数学模型处理,温差0.2℃以下是健康,超过是亚健康,脉搏差3次或双侧温差达0.45℃以上即为生命状态不平衡疾病加重阶段,呼叫应急服务中心会主动与该客户进行联系,采取包括住院在内的各种健康干预措施。——信息差表明生命状态不平衡的数量关系。

5.         不限于疾病描述,直接对机制、致病机理、干预手段结合信息差深入理解、数字描述。

6.         对称量化技术消除上述瓶颈,把孤立治疗变成协同医疗,获取有价值数据分析决策,最后给出个性化干预建议。

7.         “左为阳,右为阴”同时测试两侧对生命信息,实际上就是中医数量化。各种对称信息在不同疾病有不同相关性——个性化模式。

8.         提供终生健康档案,与体检指标建立相关,为控制可能的疾病提供量化依据。

五、        对称平衡数字化极大提高疗效

1.         正常温差小于0.2℃;症状明显,温差增大——判断疗效,提高疗效的参照;对称平衡干预后症状明显好转,温差缩小或反转。

2.         急、危中风失对称,干预前温差达±0.4℃-2℃。正确治疗后±0.4℃-0.8℃下降,形成新对称,危重状态脱离,反之则加重——评估危险程度及治疗措施有效手段。以此为指导,疗效数倍提高,半个月可脱离危、急状态,80%病人从卧床到行走——打开市场切入点。

3.         医院、体检中心、老人院临床体检异常慢性病人,通过3至6个月对称平衡健康干预,达到客观检查指标显著改善或正常,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且产生新的幸福感。

4.         人体是统一的整体,对称平衡全方位调控生活方式,除主症好转,糖尿病、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也明显好转。

5.         严格按对称平衡治疗200多例中风,没发现有失败的案例。

6.        用体征、体质、生活方式、环境数据的动态评估,结合人类天性和临床实践,量体裁衣开出饮食、保健品、保健设备、锻炼方法、居住地等处方,实现个性化精准健康管理。解决个性化和标准化耦合。

六、        中风偏瘫是典型对称破缺,急诊处理是对称急救学的敲门砖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病变就是温变。疾病初期,首先细胞代谢发生改变,病灶局部细胞发生温度变化,表现为升温或降温,随着异常细胞增多,异常温度蔓延,疾病也相应发展。不光慢性病,急性病也如此,昏迷休克急性期患者体温往往变化在±1℃以上,为对称平衡医学急救学提供了理论基础。中风偏瘫是典型对称破缺,是展示对称平衡医学最佳样板,下面以纽约长岛北岸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中风患者为例阐述对称平衡指导临床急救。

案例:

某女87岁,2013年3月13日20点,急性脑梗,昏迷不醒,不省人事,纽约长岛北岸大学附属医院抢救,CT显示右脑岛区坏死达56x26mm。

1.         对称破缺第一阶段

    入院第二天(3月14日)用对称平衡进行治疗(治疗第1天),患者依然重昏迷,对刺激无反应。

    左腋温37.1℃,右腋温35.64℃。昏迷时温差达1.46℃。

    偏瘫方向:左瘫。

    信息差:左腋温大于右腋温,反映上热下凉。

    干预“方向”:朱氏头皮针疗法、特定康复、营养干预等,使之凉上温下,缓解下寒。

    半小时后,左腋温37.1℃,右腋温36.13℃,温差0.97℃。

    平衡0.49℃产生口喝感,竭力发出“water(水)”声,病人从昏迷转为谵妄。

    危重期用上法使用对称破缺朝有利于对称恢复方向发展。

2.         对称破缺第二阶段——出现对称逆势,病情明显好转。

    2013年3月15日(治疗第2天)10点20分,左腋温37.02℃,右腋温37.15℃。温差为-0.13℃。

    病情根本性转折——意识渐清醒,朦胧和清醒,嗜睡交互,对答顺畅但缓慢,上午还不能认出她的儿子,下午已能识别儿子、孙子及孙女,左上、下肢已能轻慢上提,肌力达2-3级。当晚能坐,图3为治疗师按摩。

3.         对称和对称破缺第三阶段:恢复思维活动

    3月16日(治疗第3天)12点20分,左腋温35.58℃,右腋温35.55℃。体温差为0.03℃。

    病人意识清醒,嗜睡明显好转,已能主动与她的儿子、孙子及孙女讲话,要他们不要吵架,不要到外面乱跑,要听话等。

4.         对称破缺第四阶段:矫横过正进入新失对称,病情发生质的飞跃,脱离危重状态

3月17日(治疗第4天),左腋温36.17,右腋温36.85℃。温差-0.68℃。

意识清醒,嗜睡明显好转,能按要求做各种运动,左上、下肢能按要求上举、提。

主持医生检查:双瞳孔等大,能上下伸手、脚,鼓腮,肌张力基本恢复正常。各科医生不相信,分别再次检查,结果一致。

5.         对称和对称破缺第五阶段:

3月18日(治疗第5天), 左腋温36.45℃,右腋温36.54℃。温差-0.09℃。从3月17日的新失对称进入新对称。

进入新对称,早期病理改变基本消除。左腿己能自主上抬。两侧体温基本平衡,表现出对称趋势对健康的意义。

当天下午在人扶持下能走路,神经内科主任、副主任亲自查体,认为前所未有。

此后生活一直能自理、半自理。

6.         对称和对称破缺第六阶段:

    数学运算、推理思维恢复。能准确计数,自主计数、算术。

7.         从中风偏瘫急诊看对称和对称破缺发展阶段

         在急症和体征明显时,如没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温差极大,在±0.8℃以上。明显反映疾病造成机体失对称、失平衡的数量关系。

         病人左腋温比右腋温高1.46℃,说明偏瘫方向与温差直接有关,左瘫左高,右瘫右高。

         3月18日各种神经系统检查,均己正常。两侧体温基本平衡,患者能自行行走。上热下寒病人左腋温比右腋温高,随着平衡温差缩小,意识、运动明显恢复。

         在不触动抢救常规前提下,在体质相反方向,被动运动、康复、饮食控制、寒热调节,一小时内产生平衡趋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为“对称平衡医学”奠定临床基础;为抢救领域推广科学生活方式和正确康复手段,进行开创性工作。以此进行健康量化、运动量化、营养量化,因人而异疾病管理,疗效显着——急性病人1至10天运动功能开始恢复,1至6年中风后遗症3个月得到极大恢复。

人体是统一整体,对称平衡全方位调控生活方式,除主症好转,糖尿病、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也明显好转。用体征、体质、生活方式、环境数据动态评估,形成对应的个性化科学诊断,给出对应的健康干预措施。

思路来源于临床,不仅对中风有效,而且对肿瘤、过敏、忧郁症、痛症等慢性病以及戒烟,都有普遍意义。

七、        运用对称平衡医学前景

对称平衡医学通过量化分析体系将传统医学精髓与现代物理、生物等前沿科学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为中医数字化、精准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阶段,对称平衡医学通过与智能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大数据云服务平台等相结合,可运用到移动医疗服务、远程在线诊疗服务、医养结合模式的智能养老服务等诸多领域。随着基于云计算的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发展,对称平衡医学将有助于实现中医诊疗的全面数字化、自动化和国际化,“AI中医医师”甚至“AI中医专家”系统将成为现实,通过手机移动端和可穿戴健康监控系统,用户可随时随地在手机上获知自己当前的健康状态信息,并取得量身定制的个性化的、涵盖饮食、运动、情志等综合化的健康服务方案,还可以对接相关服务机构或直接购买相关产品。中国人均医疗资源相对紧张的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