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年清明前后,倭寇借东南风进入山东半岛烧杀抢掠,朝廷一招制敌

 瑞视觉 2020-07-13

雄崖所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即墨东北44公里处黄海之滨的丁字湾畔,现属田横丰城镇。它东瞰大海,与迎面的白马岛咫尺对峙,西扼群峰,同背后的玉皇山唇齿相依地势险要,选位得当,实为古代海防要塞,因其对面白马岛上有一雄伟的赭色大断崖,故名为“雄崖守御千户所”,简称“雄崖所”。这座古城数百年来一直矗立于丁字湾畔,向后人讲述曾经的英雄壮举。(王子瑞)

自元末明初开始,来犯的倭寇,正是顺着古东方海上丝绸之路,根据海洋气候和环境的变化规律,进行军事行动。每年清明前后,倭寇借东南风从朝鲜西海岸进入山东半岛,一番烧杀抢掠之后,随即乘船而去,民众不堪其扰。

明朝洪武年间,日本海盗——倭寇多次大规模侵扰山东沿海,当时的莱阳、即墨、胶州、诸城受害严重。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五月,为了防御抵抗倭寇的骚扰掠夺,明朝下令在“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

卫所制是明朝最主要的军事制度,由明太祖朱元璋创立,是明代特有的军民合一的管理体制,成为当时沿海一线牢固的军事防线。共在沿海及内陆设立内外卫329个、守御千户所65个,雄崖所即是其一。右丞相徐达派兵指挥佥事廉高在此修建,位于河道入海口丁字湾畔的雄崖所也因此成立。

雄崖所古城呈正方形城池,偏东南向。其地势东低西高、南低北高。每边城墙长500米,面积250000平方米。城墙高6.85米,底宽8米,顶宽3米,内夯黄土,外下部砌块石,上部用青砖砌成垛口,城墙外四周有护城河,深4米,内有排水沟。1951年前后,城墙全部拆除,墙砖、石用于填平排水沟,仅于城东南尚存一段城墙残基。图为上马石。

雄崖所建有“奉恩”“迎薰”“镇威”等城门,门上均筑城楼。所城东、北两门于清乾隆年间倒塌,现已无存。南、西两门是青岛地区仅存的明代城堡建筑。图为西门,门洞上方匾额的“镇威”二字仍可辨认。

卫的级别高于所,雄崖所就是鳌山卫管辖下的一个所,在当时被称为“雄崖守御千户所”,后来简称为雄崖所。清雍正十二年(1734)雄崖所被裁撤废置。

明代的雄崖所设正千户2员,副千户2员,百户2员,所吏目1员,京操军春戍250名,秋戍319名,守城军余51名,屯田军余77名。清代建立以后军事机构转移到别处,这里就变成一个村落,被称为雄崖所村。图为进村牌坊的背面,上有“镇倭”两个大字。

雄崖所村外有城隍庙、关帝庙、菩萨庙、玉皇庙、九神庙、天齐庙、先农坛等建筑,其中玉皇庙耸立在城外的山坡之上,甚为雄伟。玉皇庙主要由山门和神殿组成,神殿为单檐歇山顶式建筑。大殿有门无窗,分内外两间,内间设神龛、塑玉皇神像,外间塑诸神像,内墙绘制壁画。山门为券顶门洞,门额题写“玉皇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