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论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飓风居主人 2020-07-13
提纲:
一、引论:
杜甫是一位集大成的诗人,他的诗风格多种多样。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反映了时代的矛盾,杜甫伟大的人格和千锤百炼的艺术技巧,他就出色地完成了用诗歌反映那个时代的使命,获得了“诗圣”的崇高称号,他的现实主义诗歌也就成为那一时代的“诗史”。杜诗的魅力一方面取决于其穷年忧元的现实主义精神。另一方面则更取决于炉火纯青的艺术造诣。
二、本论
1、沉郁顿挫之美
2、雄阔苍劲之美
3、细腻传神之美
4、厚重沉实之美
5、迭宕回旋之美
6、老成凝练之美
三、结论
杜甫的诗无论是形式或内容都给中国的诗歌扩大了领域,是我国文学遗产中最现实的一部份,成为千古绝唱。
[内容摘要]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反映了时代的矛盾,杜甫伟大的人格和千锤百炼的艺术技巧,他就出色地完成了用诗歌反映那个时代的使命,获得了“诗圣”的崇高称号,他的现实主义诗歌也就成为那一时代的“诗史”。杜诗的魅力一方面取决于其穷年忧元的现实主义精神。另一方面则更取决于炉火纯青的艺术造诣。
杜诗的艺术成就与风格是多方面的,就总体而言,他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诗歌美学风格:沉郁顿挫之美,雄阔苍劲之美,细腻传神之美,厚重沉实之美,迭宕回旋之美,老成凝练之美。
[关键词]  沉郁顿挫  雄阔苍劲  细腻传神  厚重沉实  迭宕回     
旋        老成凝练  美学风格  现实主义

杜甫是一位富有创造性的诗人,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反映了时代的矛盾,在文学史上被称为“诗圣”,其诗被公认为“诗史”。杜诗无论抒情、咏物或叙事,都具有诗人鲜明的个性特征和主观感情色彩。他的诗风格多种多样,诸如清新、秀丽、明快、俊逸等,无不兼备。下面我们将对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成就:沉郁顿挫、雄阔苍劲、细腻传神、厚重沉实、迭宕回旋、老成凝练六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沉郁顿挫之美
杜诗的沉郁顿挫,形成的原因很多,就沉郁顿挫的诗风表现出来的诗歌境界而言,非雄浑、壮阔、苍凉、遒劲不足以概括。
首先,诗人性格深沉、思想深邃、感情深挚,又有饱经忧患、有志难酬的坎坷遭遇,经眼风云与胸中潮汐交汇融合。
其次,杜甫提倡“咫尺应须论万里”(《难题山水图歌》)的审美原则,所
以他的诗取材典型,如著名的《三吏》、《三别》。
再次,杜诗的沉郁顿挫还与含蓄深远的寓意,一波三折的表达形式有关。
杜甫善于把丰富的感情、众多的内容,浓缩后用最精炼的笔墨表现出来。如《无家别》写战士兵败后死里逃生,返乡后却发现已无家可归,其凄凉之状、悲痛之情,淋漓尽致。诗人用递进一层法,把无家可别的哀痛表达得更深沉含蓄。
最后,杜诗的沉郁顿挫,当然还与他的创作态度和语言功力有关。杜诗的
语言特点首先在于精练准确,这取决于他深邃的思想、深入的洞察力和高度的概括力。
二、 雄阔苍劲之美
诗人以体物察情见长,往往通过刻画眼前具体细微的景致、事物及内心世
界的细微波动来达到雄伟壮阔的艺术境界,表现重大的主题。
第一,杜甫将忧国伤心、悲悯众生的博大情怀萧瑟、开阔的秋景结合起
来,创造了许多极富个性的审美意象,又浑然地统一在雄阔苍劲的诗歌意境中。如《羌村》其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北征》,从而和谐地统一了巨细、大小、远近、虚实等各种对立的审美范畴。
第一, 著名的七律《登高》一诗中,那急风、高天、鸟飞、白沙、落木、
长江等富于想象的意象,组成了一幅壮阔的长江三峡秋景图,饱含着家园之思、身世之感,“精光万丈,力量成钧”。不愧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第三,《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最著名的组诗,也最能代表杜诗雄阔苍劲的
境界。《秋兴》八首最大的特点在于:“用一派弥天盖地的秋色将秦蜀两地联系起来,表现了故国平居之思;又用绵绵不尽的回忆把今昔异代连接起来,表现了抚今追昔之感。”“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纵横交织构成一个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正见诗人博大的胸襟。
最后,杜诗这种雄阔苍劲的诗境已不再表现为盛唐前期那种昂扬明郎、自由奔放的感情基调,更多地表现出苍凉悲壮的时代情绪。杜诗的境界,悲凉之中更显出雄浑、壮阔和遒劲,是一种更高的境界。肯定其忧伤时之胸襟作为诗歌创作的根基。杜诗通过细致入微的刻画达到浑厚壮阔的境界,是他超出一般现实主义诗人之处。
三、 细腻传神之美
杜甫善于捕捉富于表现力的,能够显示事物本质和人物精神面貌的细节。
首先,杜诗由于其现实主义精神,总体上来说是偏重写实的。体物工细、摹写传神是杜诗的一个显著特点。杜甫的诸多诗篇都是满怀对国家,对人民的凝重情感和深邃的思索以真情写成的现实主义诗篇。
其次,写柔美的景物如此,写宏伟的景物,写人的表情、动作、心态的变化亦然。如《望岳》,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望,颈联写细望,尾联写极望。不同的距离,不同的角度写出四种望法,可谓细致入微,出神入化。
最后,《秋兴八首》之七细致入微地描绘了长安深秋时昆明池中的景物,极写其苍凉破败,寄托了诗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世事之悲。可见杜甫善于通过身边琐事、眼前景物、一时感触,细腻传神地描绘天下大事,推出壮阔境界,因而形成了杜诗细腻传神的美学风格。
四、 厚重沉实之美
厚重沉实指的是杜诗的审美意蕴给人以地负海涵,渊博的学识充实其间,
另一方面也与杜甫自觉的追求寓意深广,表达含蓄的审美情趣有关。
首先,杜诗善于选取生活中的典型素材加以浓缩提炼,诗人往往通过典型事件的概括描写,去揭示现实生活的本质,如《咏怀五百字》、《石壕吏》。《兵车行》借一个士兵道出兵役之苦;《丽人行》借水边丽人讽刺权贵的骄横。
其次,杜甫善于捕捉最能切合自己心态的客观现象,将忧国伤时、慨叹身世的无限悲凉深深地蕴藏其中,而又不露痕迹。陈廷焯认为:“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象外……如写于安史之乱前夕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第二, 杜诗意象组合紧密,常用一字一词表现一个意象,一句诗中常常
压缩几个意象,意象密度大,容量也就大,因而显得厚重沉实。
五、 迭宕回旋之美
杜诗的雄阔苍劲、厚重沉实、细腻传神更多地体现了沉郁之美,在沉郁中显出顿挫;而迭宕回旋则更多地体现了顿挫之美,即在顿挫中显出沉郁。他的古体诗将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炉。他的七律创造出沉雄悲壮、慷慨激昂、迭宕回旋的风格。
首先,杜诗在章法上纵横开阖,前后开阖,前后穿插,千变万化使沉郁的情感呈现出回旋出激荡的特点。长诗《自京赴先县咏怀五百字》可分为三个部分,既相对独立而又浑然一体。全诗以纪行为经,以咏物为纬,三大部分又分别以“穷年忧黎元,叹息肠肉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默思失业秆,思念远戍卒”。三联诗穿插照应,峰断云连,意断词属,一唱三叹,迭宕回旋。
其次,杜诗有时在一句或一联中有意省略了关联成份采用倒装句法,用来加强顿挫起伏的节奏。如“春稻啄余鹦鹉粒,碧捂栖老凤凰枝(《秋兴》之八)二句。再如“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二句,采用倒装句式,突出“绿垂”、“红绽”带给人的最鲜明的印象。
最后,杜甫能自如运用五言、七言、古体、律诗、绝句、可谓兼长办体的第一人。他用五言古体形式写成的自叙性的诗篇,《自京赴奉先怀五百字》、《北征》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这类诗大都篇幅较长,往往是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能够表达相当复杂的内容。还有以《兵车行》、《丽人行》、“三吏”、“三别”为代表的既有七言古体,又有五言古体的叙事诗,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的诗刑。
六、 老成凝练之美
杜诗沉郁顿挫的美学风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得利于诗的语言。杜甫的诗歌
语言,千锤百炼,炉火纯青,概括地说,就是老成凝炼。
首先,他信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认为自己“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赋诗新句稳,不觉自长吟,足见杜甫在诗歌语言上下班下的功夫之深。李白的语言单纯自然,与杜甫不同,但李诗之凝练,与他的作乐府歌行和古体诗有关。
其次,杜甫善于锤炼字句,无论实词,虚词都不肯轻易放过,仔细地在内心揣摸着,反复地在嘴边况吟着,不到满意是绝不会落笔的。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怀书》,“垂”字显出夜晚的平野如星空一样广阔;“涌”字则显出月光如潮的气魄。
再次,杜甫用不寻常的语言和修辞手法,造成新鲜的,能够激活读者心理感受的形象。譬如杜甫的写景诗句,常常表示色彩的字放在开头,然后用一个动词引入实物,像“青惜峰恋过,黄知橘柚来《放船》,“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睛》等。这样写来,既醒目又能表示出情感的流动。
最后,杜甫在炼字方面尤其为人钦服,赞为一字之下,后人无法更易。《秋兴》中“从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动词“开”和“系”都关联两项事物。《石壕吏》中,“吏呼一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矛盾。“呼”—“啼”,“怒”—“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何”加重感情色彩,真是精巧绝伦。
因此,老成凝炼之美极大地加强了杜诗雄阔苍劲的境界和厚重况实的意蕴,是构成杜诗美学风格特征的重要方面。
杜甫的诗无论是形式或内容都给中国的诗歌扩大了领域,是我国文学遗产中最现实的一部份,成为千古绝唱。
从美学上分析,他的诗可从:①善于对现实生活作典型艺术概括;②寓主管于客观;③对话的应用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④采用俗语;⑤细节描写。
杜诗的风格传承了《风》的现实主义,并达到新的境界;推动了诗歌格律化的进程,并对很多诗体进行了创新;充分展现了诗歌的艺术性;就诗歌的综合造诣来说,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成为后代诗人的学习宝藏和各种流派的源头,表现了古代知识分子“忠君”、“忧民”的情操,是儒家知识分子的代表。杜甫的诗无论是在选材,还是艺术手法上,都达到了顶峰,都是历史的再现,他的诗不愧为历史的瑰宝。
参考书目:
1、《杜诗解》,(清)金圣叹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版
2、《读杜心解》浦起龙  中华书局限性1961年版
3、《原诗》卷一叶燮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4、《杜甫诗论》傅庚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