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辽东的秀才原本要到山东考举人,后面为何不来了?

 胶东故事会 2020-07-14
山东和辽东之间,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在提到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时 ,很多朋友都会以明朝的科举考试为例,在当时,辽东的秀才想考举人的话,要专门到山东参加乡试。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受到明代地方管理制度的影响。
众所周知,明代在地方实行“三司”制度,即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管民政、司法和军事。但地处边陲的辽东,因为属于军事前线,居民大多为卫所军户,故只设都司,不设布政使司。钱粮之事,都司虽然可以一并管理,但科考事务,只能挂靠其他省份。山东与辽东隔海相望,明初攻取辽东的兵马,就是从胶东半岛的登州出发抵达旅顺,因为这层渊源,辽东的乡试,明代中前期就挂靠到了山东。

(辽东都司,顺天府,山东布政使司大体位置示意)
不过,这一情况到了嘉靖年间发生了改变,《全辽志》载:“ 按辽东生儒,旧赴山东布政司应试,嘉靖十年,生员徐潮等屡请附近,甲午科始改应试顺天府。
也就是说,从嘉靖甲午科开始,原本在山东参加乡试的辽东秀才,改到顺天府(京师)考试。
为何会发生这一变化,文中提到的生源徐潮,是位关键人物。
徐潮,字信甫,辽东定辽后卫人。根据《读史方舆纪要》的记载,定辽后卫,是辽东都司的附郭卫,辽东都司的治所在辽阳城,因此可视徐潮为辽阳人。
年少时的徐潮,并无特殊之处,史称他“赋性醇和”,很早就入学为生,为人也很孝顺,丧亲之后曾结庐守墓三年。但可惜的是,徐潮的科考之路并不顺畅。他多次南下山东参加乡试,却“屡试不第”。
遇到屡试不第的情况,不管是谁,心里都会感到郁闷;这种不满的心情日积月累,终于在嘉靖十年爆发。

明清时期的乡试,因考试时间在农历的八月,又称作“秋闱”。古代交通条件有限,外地路远点的考生通常要提前好几个月出发。
明初将辽东都司的科考事务挂靠在山东布政使司,一大初衷应该就是认为两地隔海相望,乘船过海应该比较便利。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就直线距离来说,海路的确要更近一些,但风险同样更大。如今在辽东半岛的营口鲅鱼圈等地,还有望儿山一类的地名,相传就是明代一位秀才渡海考试,途中遭遇不测,他的母亲却年复一年地在海边的山上眺望,盼子归来。此外,在明代中期之后,因为倭患等问题,逐渐实行海禁策略,海路也不像以前那样便利了。

因此,除了金州卫、复州卫(旅大地区)一带的部分考生还会选择海路之外,靠近内陆的辽阳等地的秀才,通常都是走陆路到山东。由于路途较远,他们大概会提前三个月出发,路上走一个多月,到了山东适应一个多月,然后再上考场。这样的好处是,能让风尘仆仆的辽东学子,有一段缓冲的时间,更利于发挥出成绩。在嘉靖十年的六月(当年闰月,距离八月有三个月时间),包括徐潮在内的辽东生员,就踏上了前往山东的辛卯科乡试旅途。
天有不测风云,没想到的是,那一年的夏天,天气很不适合长途旅行,时而大雨,时而酷暑,徐潮等人在一路炎热和泥泞中跋涉了将近两个月,七月份才到济南,此时距离考试,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由于旅途劳顿加上水土不服,踏上考场的辽东秀才们发挥不佳,不少人中途退场,坚持到交卷的人,也没有考中几个。等到放榜的时候一看,录取的几十名举人当中,来自辽东的考生只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做韩玮。
在此之前,辽东考生的录取率虽然也不如山东内陆,但每次至少能录取三四人,比如上一次的乡试,就有安永清、傅直和冯惟健三人中举。这次只录取了一个人,让本来就长途跋涉、身心俱疲、满腹抱怨的辽东考生,尤其是徐潮忍不住了。

回到辽阳之后,徐潮联络了一批秀才来到京师递上请愿书,大体意思是:“辽东考生乡试发挥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到山东赶考的路程太远,而不是自身水平不高,要求就近考试,不再参加山东科举,而是到顺天府应试。
辽东秀才们的举动,终于惊动了朝廷。科举在明代属于礼部的管辖业务,秀才们的请愿书,应该是交给了礼部。嘉靖十年,时任礼部尚书是江西贵溪人夏言。在夏言后来编撰的《南宫奏稿》当中,就收录了关于徐潮请愿一事的奏折。
夏言在奏折(题为《一改便科举以顺人情疏》)中认为,“彼时,辽左山东原有海道之便”,辽东秀才到山东考试倒也罢了;如今,在“海道不通”的情况下,走陆路越过顺天府来到山东,舍近求远,“事体似有不均”。因此,他建议,顺应人情,让辽东考生就近到顺天府应试。上奏之后,朝廷批准,辽东考生就此改到顺天府参加乡试。
有趣的是,带头上书的徐潮,自己却没有通过顺天府的乡试考中举人,而是通过“岁贡”(贡生的一种,相当于举人副榜)的方式踏入仕途,主要是当过训导、教谕一类的学官,一度还曾到山东任职。他的官职虽然不高,但因为有为民请便的举动,在他去世之后,也得以入祀辽阳的乡贤祠。

从嘉靖甲午科开始,辽东考生开始参加顺天府乡试,但在当时,仍然有部分考生习惯到山东赶考,此后数年,还可以找到在山东中举的辽东人的名字,比如冯惟重。
更值得一提的是,过了大概百年之后,后金在关外兴起,辽阳、沈阳、广宁等地相继失陷,辽西走廊的陆路断绝,剩下的辽东区域,如金复海盖等地,事实上又划入了山东乡试的范围。在《山东通志》的记载中,天启末年中举的名单当中,就有来自金州卫的人。当然,他们也有可能已经不住在关外,而是寄籍登州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