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胸部影像PPT | 起搏器旋弄综合征影像表现

 忘仔忘仔 2020-07-14

pacemaker:起搏器

旋弄综合征(Twiddler' ssyndrome)

是安置永久起搏器和ICD的一种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0.14% ~ 1.1% 。

该综合征多由于患者有意或无意地旋转或扭转囊袋中的脉冲发生器或除颤器,引起脉冲发生器或除颤器沿轴向(多沿长轴)的旋转或扭转, 造成电极导线的扭转、移位、盘绕、断裂所致, 其同时可导致电极导线回缩至右房或上腔静脉, 而脉冲发生器通常并未损坏。

历史回顾


1968年Bayliss等报道了首例起搏器旋弄综合征, 因患者自行摆弄或旋扭胸前皮下埋藏的脉冲发生器, 造成牵引导线环绕致使电极脱位。随后出现了许多有关旋弄综合征的报道, 几乎包括各种途径及方式安置的起搏器。

1984年,Veltri等报道了首例ICD的旋弄综合征, 该例是经上腔静脉置入弹簧圈放电电极左室心外膜固定片状放电电极、腹部埋藏脉冲发生器的患者。

ICD旋弄综合征造成ICD对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的不易察觉的功能障碍, 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 因而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旋弄综合征的症状与诊断


发生旋弄综合征的患者可以毫无症状, 仅在常规检查或更换起搏器、ICD时被发现。

旋弄综合征引起的电极导线移位可出现在脉冲发生器和导线系统的不同部位。一部分病例表现为脉冲发生器在囊袋中旋转, 像绞盘一样将导线拉紧卷起;另一部分则表现为脉冲发生器和导线近端的扭转、打结, 导致绝缘层的破损,形成短路甚至导线断裂。

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是快捷且简便易行的检查方法, 可及时发现持续或间断的不起搏和/或感知障碍。

胸片和透视对诊断也非常重要, 后前位和侧位片可以发现电极导线的盘绕、移位和断裂。小于1~ 2 mm的微脱位仅凭胸片不易发现, 左室起搏电极的移位由于缺乏清晰的解剖结构指引也较难发现,

因此, 置入术后24 ~ 48 h的胸片是十分重要的基础资料, 可作为参照协助诊断 。此外, 通过对起搏器的程控了解电极导线的阻抗、起搏阈值、除颤阈值等参数, 可为旋弄综合征的诊断提供依据。

旋弄综合征的好发因素


成人和儿童都可能发生旋弄综合征, 但主要发生于肥胖的中老年女性患者和年长的患者, 报道的病例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防止旋扭的进展有两点非常重要:

①高度重视描述发生器有移位的患者,

②对于没有主诉的患者尤其每一个ICD患者要仔细阅片, 了解电极的位置, 不放过任何微小的结构位置的变化。

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的消瘦或遥测困难时应反复拍片观察。

参考文献

1.张葵, 张海澄. 起搏器旋弄综合征[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 20(1):82-84.

2.病例来源:http://www./contents/caseofmonth/2011/february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