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ICD/CRT-D更换,除颤导线是否也需要更换?阜外医院华伟等研究

 杨进刚阜外 2023-06-14 发布于海南

随着体内埋藏式除颤器(ICD)和心脏再同步除颤器(CRT-D)植入数量的稳步增长、患者寿命的延长,脉冲发生器更换病例日益增多。

阜外医院华伟、牛红霞等研究提示,98%的除颤导线在平均应用5.67 年后仍参数良好,数值变化幅度小,脉冲发生器更换时可继续应用。

研究分析的308 例患者成功施行ICD/CRT-D 脉冲发生器更换术,脉冲发生器使用时间为68.0(54.2~83.3)个月。

除6例除颤导线因绝缘层破裂或不完全断裂而追加了新导线外,302 例(98.1%)均继续应用原除颤导线。

研究发现,虽然原除颤导线的起搏阈值轻度增高、R波感知振幅略减低,并伴随阻抗的轻度下降,但参数数值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可继续应用原除颤导线。

根据导线的固定方式,本研究分为主动固定导线组和被动固定导线组,发现主动电极组更换时的起搏阈值相较于首次植入时无明显增高。

研究者表示,主动固定导线因其可实现选择性部位起搏、导线易于拔除而日渐取代被动固定导线,成为主流。

研究中共有3 例患者更换脉冲发生器术中,诊断绝缘层破裂并进行了新ICD 导线植入,其中仅1 例术前出现过误电击。

3 例患者导线不全断裂(术中测试除颤导线起搏失夺获伴随阻抗显著增高,除颤阻抗无异常),但因患者非起搏依赖,同样无不适表现。

研究者提醒,临床上需警惕无症状的导线功能异常者。

来源:牛红霞,张妮潇,蔡敏思,等. 脉冲发生器更换时经静脉除颤导线的稳定性和长期起搏参数单中心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2020,35:594-59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