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胃生津第一米----粳米

 369蓝田书院 2020-07-14

中医自古就有药食同源的理论,认为“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其中的粳米就是有代表性的一种。古方中经常会用到,如《伤寒论》中的白虎汤、桃花汤及竹叶石膏汤等方皆用到了粳米。

粳米味甘性平,归脾、胃经,有健脾养胃、止渴除烦、固肠止泻之功,尤宜于脾胃虚弱、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心烦口渴、泻下痢疾者食用,可谓是养胃生津第一米。现代研究也证实,粳米中含有的淀粉、蛋白质、B族维生素、烟酸等多种营养成分,对于保护胃肠有非常好的效果。

粳米是相对于籼米而言,粳米米粒呈椭圆形,煮粥较为黏稠,而籼米又称长米,外形则为细长,黏稠度不高。煮粥时,上面有一层浓滑如膏之物,称为米油,适合病人、产妇、老人及体弱者食用。如果在粳米中添加其他成分,还能起到不同的功效。

(1)补益气血:粳米100克,人参3克(或党参末30克),煮粥食用,适用于年老或病后体弱、食欲不振、心慌气短、失眠健忘、慢性腹泻等气血虚弱、津液不足之病症。

(2)健脾养胃:粳米50克,党参20克。先将粳米炒至黄黑色,再与党参同煮粥,适用于脾虚泄泻、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症。

(3)养心安神:粳米100克,山茱萸15克,酸枣仁15克。首先把山茱萸洗干净之后去皮,再和酸枣仁一起煮,去渣与粳米同煮成粥,此方具有养心安神、补益肝肾的功效,适合失眠不好者食用。

(4)清热利尿:粳米50克,白茅根50克,赤小豆30克。白茅根洗净白茅根洗净,急火煮沸15分钟,滤渣取汁。与赤小豆、粳米一同煮粥食用,具有清热利尿,通淋化瘀的功效。

(5)健脾补肺:粳米100克,太子参40克,生黄芪20克,淮山药30克,枸杞子20克。将太子参、生黄芪切成薄片,将淮山药打碎,与其他材料一同煮粥食用。具有健脾补肺、益肝肾的作用,适合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所致的活动后气短,咯痰量多者食用。

(6)清热解暑:新鲜竹叶 30片,新鲜芦根 100克,石膏40克煎煮,弃渣留汁。加入粳米100克,绿豆30克同煮成粥。具有生津益气、清热解暑之功效,适用于高热心烦,头痛多汗,口渴气粗中暑患者。

(7)温补肾阳:粳米100克煮成粥,然后放入洗净切段的新鲜韭菜60克,酌情加入熟油、精盐调味,熟后温热服食,每日23次,有温补肾阳、固精之功效,可治疗肾阳虚、遗尿和尿频。

来源 | 医药养生保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