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州作家】王石:我把思念凝望成树(外一篇)

 中州作家文刊 2020-07-14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533】

我把思念凝望成树(外一篇)

河南南阳   王 石


父母去世已经很多年了,安葬在故乡一处不起眼的地方。

那是一处僻静荒凉的丘陵地带,一条小河从坟地边静静流过,蜿蜒南去。站在那里向南望去,眼前一片开阔,尽头是茂密的芦苇和丛林。


父母一生没有多大成就,但总是积极上进。母亲十九岁就在县城当高中老师,父亲是这里的第一任教育局长。为了明心见性,父亲还改名廉基,以示终身清正廉明为基,自励自勉。生前,他们从不奢求,更不会为五米斗折腰事权贵,整日书山文海,磨爬滚打,虽无建树,但却平平静静地度过了一生。如今,他们已经安安静静的躺在这里几十载了。每到清明,除了我们兄弟姊妹,偶尔也有他们为数不多的学生和朋友来祭奠一下。除此之外,这个世界几乎忘记他们曾经的存在和那些过往。日子久了,坟头上竟长出了一颗椿树,直直的身体,没有旁逸斜出,心无旁骛的一天一天向上,远远看去,极像父亲生前的样子。它春天吐芽,秋天落叶,周而复始,波澜不惊。每到清明,无论再忙我都会来到坟上,站在树前,像和父母说话一样和椿树说话,像和父亲拥抱一样和椿树拥抱。抑或幸福,悲伤,快乐,委屈,都会对着树前诉说。也许是某种心理暗示的作用,每次倾诉之后都如有神助,祈愿也应验了。它不仅能化解我心中的思念和郁闷,诉说之后也神清气爽,干什么也顺遂合意,有劲多了。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家乡也未能幸免。清明的祭典可能无法成行。已经是草长莺飞时节,我默默地爬上一座高岗,久久地遥望着故乡,心中暗自祈祷,请把我的思念凝望成那棵椿树,直直地站立在父母的坟前,来陪伴守护他们。

从黎明到黄昏,从晓晨到日暮。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
              __写在清明节前的怀念

小河边
沙堤旁
柳絮槐花香。
放眼望
山路弯弯
薄雾绕山梁
依稀看到
外婆蹒跚走来
影子总是很长很长
……



记得那是个秋的午后
我从几十里山外
背负着思念
背负着行囊
徒步走到小河旁。
远远我看到
在那茫茫苍苍的半山岗
玉米高梁地里
外婆采撷忙。
我不顾一切
跨过湍急的小河
爬上了那座山梁。
坐在野草缠绕的田埂
唤了一声‘外婆’
早已视线模糊
泪眼汪汪。
借着斜阳的余晖
外婆挎篮
顿时楞住了
像一尊雕像。
听到有些熟悉的声音
她不敢多想
慢慢转过身子
循声观望
忽然看到了
坐田埂上的小孩
是常在梦中牵念小外孙的模样。
她竟失声痛哭起来
把我紧紧揽在身旁。
于是
在这荒凉僻静的山岰里
迴响起哭泣声
那样凄切!
那样悲伤!
从此
我和外婆形影不离
度过了一生最艰难
但却是最快乐的时光。


春来了
和外婆一起踏青
新雨后空旷的山里
我们采回了蒲公英
绿油油的荠菜一满筐。
夏来了
蛙叫蝉鸣
河道里山风凉爽
躺在外婆怀里
伴小溪数星星
甜蜜入梦乡。
秋来了

满山的累累果实
装满了袋
也装满了希望。
冬来了
风雪铺天盖地
土灶边
炉火旺
外婆的故事
总像那涓涓细流
浸润我年幼的心房
从此我懂得什么是爱
学会感恩
快乐成长。
……


如今
外婆早已去了天堂
天人永隔
星汉茫茫
只是每到清明
她总要悄悄走进我的梦里
叩开记忆心房
让我痛哭
让我欢笑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
永生永世不能忘!



投稿须原创首发,请将作品、作者简介、作者照片三者放在一个邮件里,用附件发送。附200字以内的简介,个人照片一张,并留下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