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老家收麦记:再也寻觅不到记忆中的热火朝天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在外打工多年,渐渐忘记了家乡的农事,如今,又逢收麦时节,突然心血来潮,想再体验一下曾经收麦的感觉,虽然知道现在家乡收麦早已脱离了那个传统手工收割的时代,实行了机械化,但是对于已年过花甲的父母而言,要把近万斤重的麦子,从田间拉回家去,还要几天的翻晒,也是高强度的工作。我实在不忍让他们过于劳累,打算为他们力所能及地分担一点,于是,买了回家的车票。


归心似箭。路上,看着窗外金黄的麦浪随着列车的飞驰而快速向后退去,我知道离自家的田地越来越近了,说不出的亲切感也油然而生,对亲人与家的向往,有点兴奋有点激动,同时又对即将面临的繁重农事心存一些恐惧。

终于还是到家了,麦子虽然已经成熟待收,但是刚下了一段时间的连阴雨,田里面土质松软潮湿,收割机无法下地作业。


终于捱到了天晴,土地刚晾晒了两天,人们开始迫不及待地邀约机械下地收割了,一样的麦子一样的田地,只是没有记忆中那个全家总动员的热火朝天的景象了,一个家庭只见一两个成员,少许是在外打工暂时请假回来的中青年,更多的是老头老太,蹒跚着步伐,守在自家的地头,等待收割机的经过,往往是一片三两亩的地块,十多分钟左右就割完,然后用电瓶三轮驮着,一点点往家运,家里田地多的分两天来收,田地少的一天时间也就完成了麦收,剩下来就是晾晒储存的工作了,现在农村房间院子差不多都是水泥地面,晾晒东西也较方便,麦子晒干后留些自己吃用,多余的可以卖掉。


相对于过去,也许现在麦收简单轻省多了,但是那时的麦子是一家人的主要收入,传统手工种植的时代,麦子的收成,都是通过劳力换来的,自己备点种子就好,来年打出的,差不多都算是纯收入了,但是现在的耕地、购种、化肥、农药、收割……这些资金上的投入,麦子收成不好的时候,甚至还会亏本,一些老人之所还在坚持着,是不想让地荒芜,也停不下来一辈子劳碌的习惯。


现在人对生活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种庄稼也满足不了对生活的需求,吃苦耐劳性也越来越低,机械再先进,种地下田做些辅助维护工作也必不可少的,对于现在一些年轻人来说,在太阳底下晒一刻也是不愿意的。

但是,民以食为天,粮食永远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必须品,现在之所以高枕无忧,是因为有人还在坚持着种植,不知道,多年以后,愿意种粮食的人越来越少,当现在的老一辈人都一个一个离开世界了,粮食的来源怎么办?

实在不敢想象,那时农村的田园会是一种什么景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