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乡的情结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古岸云沙

莫言说:故乡的风景之所以富有灵性,魅力无穷,主要的原因是故乡的风景里有童年。

 托马斯.沃尔夫说:我已经发现,认识自己故乡的办法是离开它,寻找到故乡的办法,是到自己心中去找它,到自己的头脑中,自己的记忆中,自己的精神中以及到一个异乡去找它。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不同于别人的故乡,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童年。

只有根植于故乡的土壤中,承受故乡阳光雨露的滋养,我们飘泊在外的心灵,才找到了生根发芽的动力;而只有远离它,我们才能在内心一遍遍聆听到它的召唤,就像放飞的风筝,无论飞的再远再高,终有一天还是会落在它的脚下,零落成泥,长于斯,泯于斯。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故乡,来安放我们不安的灵魂。故乡在我们笔墨与记忆的完美诠释之下,更象一片净土。它承载着我们的血脉,勇往直前地向前奔跑,我们就像初生的婴儿,一片空白。

不是钢筋混凝土的城市不够完美,也不是人情冷暖有多疏淡与遥远,而是城市里缺少我们童年的记忆。既便村庄的贫瘠与落后让我们痛疼不己,欲壑难填;既便那些人那些房舍那些胡同那些田地都已不再属于我们,走了倒了换了人家,村庄已面目全非。留在我们记忆里的,永远是那个完好的童年里的村庄。

迄今为止,我写了很多乡村故事,乡村里的人和事,乡村的风土人情,童年创伤,所有的文字都与现实生活有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不是我恋旧念旧,而是在我心里,一直有一个声音:我要走出来。

只有从这份记忆的漩涡里爬出来,我才能真正地从童年的创伤里自我疗愈。而事实上,我也因为这种创伤而找到了一个倾诉的方向。到底是故乡存在于我的生命中还是我的生命依托故乡以一种文字的方式呈现于世呢?这不过是一种灵魂存在的方式。

 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与其说缘于父母的遗传与教育,毋宁说缘于童年的创伤。很多伤害是一辈子的,骨子里的东西是血脉的传承,无法改变。说到底,人这一辈子都在与自己较劲,自以为是,死不悔改。

在野蛮生长的童年里,我们对于伤害是没有防范能力的,那就像一张飘落于路边的白纸,每一个路过的人都想拿树枝划一下,所以你的生命不知不觉就会沾染了很多人的记忆,那种记忆是开放式的,一如田野的开阔,而村庄却是封闭的,这注定是一种矛盾。我们自由地生长,却免不了无意识的伤害。

因为童年被我们赋予了太多记忆,让我们的生命因此而变的厚重,像折翼的翅膀,很难飞的更高。也许只有离开了村庄,远离了童年,我们的记忆才日渐丰盈完美起来。不是故乡完美,而是因为远离,记忆让故乡完美,也让我们变得美好起来。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一个完美的故乡与童年,它给我们力量,让我们重拾快乐。

每个人都有故乡情结。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我们都需要故乡。因为我们一辈子都活在童年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