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念小时候的货郎挑子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于荣亚

走进大超市,里面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但是当你想买东西时,却费一番周折。我昨天打算到超市里买点小物件,在超市里我有点傻眼了,不知道这种小物件摆放在哪里?我转悠了半天也没有找到,不得不询问超市的服务员,服务员不屑的看了我一眼,然后用手一指说:“你到那边看看去!”

我又按照服务员手指方向,转悠了半天,才找到要买的小物件。不知道是我落后了,还是她们摆放的不合理,反正我感觉买东西很费事。我好想小时候的货郎挑子。它虽然小,但是小货物齐全,而且一目了然。那像着诺大的超市,进去如同进了大海一样,不知道哪里是你要购买的商品。

小时候,由于交通不便,物质匮乏,再加上消息闭塞,所以承担老百姓日常生活交易的货郎挑子就应运而生了。 

“货郎挑子”,其实就是一个小小的可移动的小百货店铺,里面的货物林林总总,花样繁多:针线啦、糖果啦、饰物啦、日用品啦、玩具啦,最多的就是最受孩子欢迎的各种各样的小零食。真正地是物美价廉,童叟无欺。货郎不仅收钱,更多的是“以物易物”。

那时的人穷啊,几乎就没有什么钱,单靠收钱是没有多大的生意的。所以“以物易物”大行其道。既可以换到急需的物品,又可以把家里的破破烂烂处理掉,一举两得,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人们乐意换,货郎乐意收,这生意就做的顺顺溜溜的。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货郎更像个走乡串户收废品的。

只要听到街上传来“咚咚咚”的拨浪鼓的声音,接着一声叫买:“拿头发来——换洋针呀——!”

那时候,只要远远地传来“咚咚咚”的声音,拨浪鼓响起来了。小伙伴们放手下手中的活计,不约而同地窜到街上来。只见一位老人肩挑货筐,颤悠颤悠地向街心走来。大人叫这人作货郎挑子,小孩子也这么叫,觉得这个名字特别亲切。他走到街心,放下担子,把两个货笼子摆便呼啦一下子围了上去。

有要针的、有换线的、还有买梳子、篦子的。我们小孩子呢?则是从家里找来的头发、垃圾等换上一两块红红绿绿的糖豆。换东西、买东西的甚至都不如围观的人多。等大人们买完、换完后,小孩子还是依依不舍的围着货郎担子转,渴望得到一两块糖豆吃,直到货郎担子离开,孩子们不得不离开。

如今,社会进步了,物质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孩子们再也不需要为了换一两个糖豆而翻箱倒柜了。而且超市里糖果各式各样、包装精美,可是怎么也吃不出小时候那红红绿绿的糖豆的味道。好怀念小时候货郎担子那简洁明了、以物换物的交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