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温情:隔锅的饭香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华德阳

乡村人吃饭是不讲究场所的。

做好了饭,端上碗就站在门口,见谁来了,招呼一声:“在这里吃!”还用手里的筷子往碗里连指几下。

有时就往猪圈旁边一站,看着猪吃着碗里的饭,似乎这样也能望梅止渴,碗里的萝卜白菜,似乎变成香喷喷的猪肉。

也有端着碗边吃边走,一不小心走到了当街,正好也有吃过饭的也有还没吃的,大家就往碗里瞅,一看,好家伙,又是喝的羊肉汤!

旁边也许有个两三岁的孩子,端碗的便把拿的馍馍、团子、烙馍之类的让一下,“大人作假,小孩伸爪”,尽管大人连连摆手,连说:“不吃不吃,刚吃过饭!”那孩子的手却已经伸了出来,接过了馍馍。干吃馍馍也不行,那端碗的,又从碗里夹出菜来,放在孩子嘴里。孩子吃得津津有味,遗憾的是碗里的菜已经所剩无几,毕竟它已经伴随主人遛了半个庄了。

然而孩子还没吃饱,嚷着要吃,饭的主人好不容易遇到知音似的,对孩子喜欢自己做的“美食”心存感激,便主动说:“锅里还有,走,大大抱你回家吃个够!”

孩子的母亲或奶奶不好意思,怕孩子脏,破坏了人家吃饭的胃口,极力不同意,说:“家里做的饭和你家的一样,俺回家吃!”

“有数的隔锅的饭香!”孩子还是被抱着去吃隔锅的饭去了。

路上又遇到一个更小的孩子,一看端着碗,也馋得垂涎欲滴,嚷着也要去。那饭的主人更高兴了,家人都嫌弃自己做的饭不好吃,不是咸啦就是淡啦,所以自己才端个碗躲出去寻个清净,没料到遇到两个赏识自己的人,不仅吃的津津有味,而且奶声奶气地喊“大大”,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把他们带回家,是可以证明自己做的饭很好吃的最有力的证据。

回到家,家人早已吃吧了,锅里还剩很多。这主人既高兴又失落,高兴的是还有“美食”款待“知音”,失落的是饭又剩了!难道真是隔锅的饭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