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的写作与赏析

 杏坛归客 2020-07-15

 一、诗歌的语言特点

精炼、内敛、意义深刻、有内涵。

1精炼:诗歌的语言没必要太多的啰嗦,追求精炼简洁表达好情感即可,多余的话一句不说只描写意境表达情感,当简洁的寓意和精炼的表白能让你联想到许多无法确定的事物时,你阅读的就是诗歌。

2内敛:语言深刻含蓄耐人寻味让读者有一种对诗歌情感的思考,并且在情感上要抓住点,再和出乎意料的点连成一线,由此铺出一面,在这个面上展开想象,形成完整的立体的影象给读者。

诗歌的内容的发散的,反之就是有肉没血不生动也不鲜明

3深刻,有内涵:诗歌的情感表达要意义深刻,不能直白(这里的直白不是语言的深奥或浅显,而是感情是否表达的含蓄能藏得住)如果诗歌在表达情感上直白了那么诗歌的情感就淡了,诗歌要有味道所谓的诗味,他首先又牵涉到诗情,情味一定要厚重,又要自然,更要巧妙地化有形为无形。它融情融物于一炉,使人看不到,摸不到,但细细品味却又能领悟得到。

所谓诗情是指诗中应有的情致情调。也就是主情。它可以表现为旷达,也可以描摹成悲情,但作者一定要感情真挚。

而诗意就是诗中应表达的给人以美感的意境。也就是尚意。它的语言是优美的,它的层次是分明的,它的脉络是清晰的。他的意象是理性和有形的。

诗歌叙述语言的运用必会导致“赋”的手法的表现。但绝非散文化,除非是叙述的手法与抒情或者是剖析(分析)手法向度的失衡。从而导致通篇只对本事物描述,而没有升华,使得诗歌语言的韵律流失,节奏变调,味道减淡。于是,诗歌与散文的分别就出来了——诗歌中心力量是内敛的,散文恰恰相反,是外向的。

二、诗歌的美

1建筑美

诗歌构架:

长诗:一韵到底不分节不分段一首诗歌一气呵成,通篇不分段的诗歌这是在在所有的诗体中,最难写的。它需要一气从头直贯到底,似断非断,似连非连,似平铺直叙而非平铺直叙,似升华而升华得不露痕迹。所以对于初学者,建议还是先练习分段写作为上策。

组诗:是指同一诗题内容相互关联的若干首诗组成的一首诗篇组诗中每首诗相对完整和独立但是又有着其他的联系可以是主题相同也可以内容相同也可以是时间和空间上的接近但都是为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和不同取向上力求全面的反映事物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有单首诗不具备的优势以独特的问题折射诗人的内心世界

分段的诗:在每段诗的前面标出1、2、3、4等段每一段表达一个情感,最终表达中心情感,例如刘向东的《白洋淀》。久写诗歌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触——两行一段的诗歌适宜表达某种哲理的思考,三行一段的诗歌适宜表达某种不安的氛围,五行以上一段的诗歌适宜陈述。而四行一段的诗歌,适宜完整某种情绪。对于入门者来说,可以先从严格的每段四行入手,进而提高

题目:诗歌的情感总结奠定情感基调,比如把一首现实诗的题目换成有有象征意思的题目(如关于文革背景的题目,当然诗本身得具备多层涵义),那么每一个词就会突然具有象征性,从而一首介于现实与超现实的诗歌,马上跃入象征或意象派行列。这说明了两点:1、是题目张力选择的重要性。2、写诗歌不能不从象征和意象派起步,可又不能囿步不前,否则就只在朦胧诗里徘徊不前,必须要前进到现实再进而超现实。

主题应鲜明,形象要生动,发言遣意必须迥异于常人,并蕴含哲理。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灵魂的震撼。

2文学美

文学美指诗歌表达的情感诗歌读起来要有浓厚的感觉和诗歌的味道诗歌的韵律要有一种独特的情感。

完整性:诗歌的基础是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精神向度决定诗歌的高度诗歌要有充实的内容和鲜明的物象特征。

纯粹性:不是分行文字的简单堆砌,要以更少的文字涵盖更多的内容。

语言要真切情感表达要有善意,内在的节奏、外在的韵律要给人美的感受

3艺术美

说到艺术美就要提到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我们在创造意境时,首先要明确意境是由艺术形象的比喻、象征、暗示等作用的充分发挥而造成的一种艺术形象,它本身是更加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在这个境界里,我们创作的意念、情趣以及心中无用的语言、物象等是具体表达出来的感受、体会、认识都有会得到比艺术形象本身的内容更充分的呈现。

其次要明确意境是实境地与虚境的结合而产生的融切之美。实境中的“实”是艺术的“真”,是经过我们深思熟虑地研究、分析、概括集中而提炼出来的具有典型化了的“实”,而不是任一真实景象或情感所能奏效的。我们只有抓住了现实生活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真实生活图景,并对它作出真实而生动的描写之后,使“实境”与“虚境”有机结合才能构成意境。

第三要明确创造意境是用典型的景物来抒写独特的情思,只有化景物为情思,才能形成生动的艺术意境。

另一个就是作者的切入角度、意向的广度、思想的高度、寓意的深度、用词的尖锐度、语言的敏锐度,以多方面的表达方式去感觉去斟酌去评判。

三、诗歌的表现手法

1借尸还魂

借:假借、借代、借景、借物

尸:物象、景象、事物

还:表达

魂:自身的情感

也就是说诗贵含蓄,不需要把所有的感情都直说出来

2修辞手法

巧妙地运用物象的对比,大和小、冷和热、丑和美真实的反应现实的问题,大胆深刻使读者过目不忘

般来说,诗有赋、比、兴等修辞。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就是叙述陈说。比是以彼物比此物,就是打比方。兴是先言他物作引伸,就是借物或景以开头,也可用作结束。

寄兴;也就是寓意。古人云,诗言志。诗为心声。就是要把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与强烈的思想感情充分地展示出来。

现代诗一定要巧妙的使用反复、排比的修辞手法,一定要熟练。

作者必须具备丰富的语言能力,高超的想像空间,且达自如

四、赏析

欣赏一首诗,要看到以下四个方面才能算是完整的。

  第一是要清楚作者到底要表达什么,要了解作者创作的意图,探究作者因景或物或事而生之情,因情生发之思,情思汇合上升,最后以诗歌面目出现的文学形式所要表达的志,到底是属于奋起修身之兴呢,抑或世俗盛衰之观,抑或表达某种友或爱之群,还是讽议为政之怨。在要深究之前,也许有一个步骤是需要的,那就是剔除处于两个误区之内的一些作品,一是过于玄乎的,二是过于戏作的。属于这两类的作品就像两座大山,一前一后阻碍了我们观察中央盆地的目光,使我们迷失了方向。过于玄乎的作品,一句话,就是那些过于灵动之诗,爆发后就不加琢磨的过于跳跃的半成品。对于作者本人来说,他自我感觉是早已表达得完美无缺了。其实,不过是冰山一角式的错觉,他(她)把更多的东西遗留在了自己的脑子里了,表现出来的其实不过是未完成之作而已,并没有抵达精神的核心。而过于戏作之作,当然是那些口水之作了。一览无遗,是不需要我们去深究的,当然得像道路上的积雪一样,拿起扫帚和铲,二话不说地扫除。回过头来,再说表达的欣赏。要还原其生发象征意义之前的本象,再在阅读后从本象追究其象征或者所谓的精神内涵。那么第二步,也许也是不可或缺的了。

  第二,要领会作者是如何表达的。关键还是要从手法上去入手。因为“比”之象征就是其一种手法,另外,还有求之于韵的“赋”,或求之于逻辑或意境之“兴”,还有以韵律节奏、叠字等带动篇章前行、运气行情等各种手段。这里,需要对赋进行一番“正义”。把赋理解成铺陈叙述我认为是不正确的。《诗经》中绝大部分的篇章都运用了赋的手法。我就拿大家最熟悉的开篇《关雎》浮光掠影的印证一下我的一个观点,用《蒹葭》印证我的另一个观点,然后综述一下,你们也许会更易于接受我的看法。在《关雎》里“左右采之”和“左右芼之”不是平行并列的,而是层层推进的。“芼”的意思是“拔”。采和拔是有程度的轻重之分的,所表达的心绪也是不一样的,大家可以自己去看全篇。而在《蒹葭》里,赋的另一种效果得到了呈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那就是以“苍”带动“霜”、“方”、“长”、“央”,用“凄”行进“晞”、“跻、“坻”。现在我可以归纳一下我对赋的表述了。赋,应该是一种从多角度或单向深度推进挖掘,并且时常带韵转动的一种手法。

  第三,要分析诗歌所体现的风格,看是属于细致灵秀的南风呢,还是刚劲、爽朗、质朴的北调。(现在的诗坛是多南风而少北调啊,遗憾之至!)我们可以从作者的用词,也可以从构句入手。词是有特性的,坚、柔、温、冷有其特征。构句是有个性的,平叙、倒装、省略有其独到之效。当然入手并不只限于这两处,他处如语调的陈述、诘句等所表达反应的情态也可入手。

  第四,要与自己的诗歌进行比较对照。可以吸收前三点,也可以参照超越,更可以另僻蹊径。欣赏,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创作,与众不同,不落俗套的创作。

五、诗歌的构思

  构思对于每一个诗人、每篇作品来说都绝对必要的,只是因其技巧的精粗,造成了作品的优劣,对此谢冕有一段话说得形象而在理,“超凡的构思可能造成华美的殿堂,平庸的构思只能产生千篇一律的火柴盒。这种“超凡”是指新颖、独特和深刻,是一种艰苦而富有创造性的劳动。

  其一是:平中见奇。就是说诗人要有洞幽擦微的感受与目光,在常人焉不察的平凡事物中去发现和挖掘那些新奇闪光的东西。

  其二是“同中寻异”。就是说处理其相同相似的题材时要寻求“不同”,要有人们意想不到的自己的发现。本来诗人在艺术构思中,用想象去补充,增添他所创新的甚至是幻想的结构来重组感情映象与记忆表象。由于有此增添和创造,题材到了不同诗人那里就会发生某种“质变”而出现审美意象物化成形象时的差异性。诗人的责任正在于这种发现,增添创造。

  其三是:“由表及里”。就是说在抓到有意义的题材时,不要只满足于浅尝辄止,而是要往深处开掘,以揭示更内在的东西。我们有些诗作,往往还套用一种“色点密集表现法”,以为诗的丰富和华彩只是各种表色的集合和相加,不去深入一步透视蕴藏其间的搏动着的有机的杂多化,这样,我们就得考虑抓到了题材,不马上“带热地”使用,而是想深、想通以后,真正找到了突破口才运思谋篇,写出新意来。

  四是:“独辟蹊径”。在别人尚未注意的地点,善于敏感锐地感受新生事物的潜滋暗长,开拓我们的想象域,包括提炼出深刻独到的真知灼见,艺术手段和艺术情感上戛戛独选的运用。

六、好诗的元素

第一,诗必须有意象或意象构成的意象群或意境来表达诗人的情愫或思想。诗中的语言不直接承载诗人的思想情感。诗人的思想情感是蕴含在意象、意象群或意境里。诗人使用语言作为物质材料,来塑造意象、意象群或意境。

第二,好的现代诗要有丰富独特的想象。诗里的意象要有独创性,诗才能具有艺术的价值。而这独创的意象,需要诗人有丰富的想象力参与其中才能完成。“全息通感”的艺术技巧更使诗人的想象力插上翅膀。

没有想象力的现代诗,也绝不是好诗!

第三,诗人的思维节奏一定要契合诗的主题所具有的内在节奏。诗的分行,外表看是语言的建筑形式,实质上是语言构筑起的主题内在节奏与诗人思维的内在节奏契合的产物。

在本论述编制的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参考文献,同时也得到了众多文学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对其表示真心的感谢。

鸣谢单位及个人

1、北京写作学会:袁理鹏

2、四季风文学创作中心:牟文峰、田法、陈红为

3、四川乡土文化艺术促进会:廖健翔

4、诗评媒、河南省作家协会:李丰国

5、当代校园文艺

6、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启航文学社

参考文献

1】《山东诗人》.内蒙古.内蒙古文化出版社.[J].2017.01

2】袁理鹏.《中国大学生文选》.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J].2017.10

3】肖旭亮.《四季风》105期.保定.四季风文学创作中心.[J].2016.9

4】肖旭亮.《四季风》106期.保定.四季风文学创作中心.[J].2017.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