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拔罐讲义

 飞虎catzbc 2020-07-15

健康科普堂 | 拔罐讲义

在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阶段,提高自身免疫力对于老百姓的自我健康管理尤为重要。大家都希望通过各种养生保健的方法,获得一个健康的好身体,而拔火罐作为我国传统的中医疗法,因为其操作简单、方便易行,被广大市民所认可。那拔火罐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又该注意些什么呢,还得从头说起。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代称之为“角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从而达到防病治疗的目的。拔罐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成书于西汉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角法”的记载。但拔罐法并非我国所独有,在国外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也曾经盛行拔罐疗法。

作用机理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拔罐疗法具有温通经络、祛风散寒、调节脏腑、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发汗解表、行气活血等作用。

拔罐产生的真空负压,其吸拔力作用在经络、穴位上,可将腠理打开并使局部充血,使体内的病理物质通过皮肤孔窍排出体外,从而使经络气血得以疏通,使脏腑功能得以调整,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现代医学认为拔罐疗法的负压作用使局部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变化和毛细血管破裂,少量血液进入组织间隙,从而产生瘀血,红细胞受到破坏,血红蛋白释出,加强了新陈代谢,使体内的废物、毒素加速排出。

不同罐法不同作用 。如走罐具有与按摩疗法、保健刮痧疗法相似的效应,可以改善皮肤的呼吸和营养,有利于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如药罐法,在罐内负压和温热作用下,局部毛孔、汗腺开放,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药物可更多地被直接吸收,其药罐法的局部治疗作用就更为明显;水罐法以温经散寒为主;刺络拔罐法以逐瘀化滞、解闭通结为主;针罐结合则因选用的针法不同,可产生多种效应。

罐的种类

竹罐:南方地区常用,取坚实成熟的竹筒,一头开口,一头留节作底。根据罐的口径大小,用于体表不同部位的治疗,如口径大的用于面积较大的腰背及臀部。口径小的,用于四肢关节部位。至于日久不常用的竹火罐,过于干燥,容易透进空气。临用前,可用温水浸泡几分钟,使竹罐质地紧密不漏空气然后再用。

陶罐:使用陶土,作成口圆肚大,再涂上黑釉或黄釉,经窑里烧制的叫陶瓷火罐。有大、中、小和特小的几种,陶瓷罐,里外光滑,吸拔力大,经济实用。

玻璃罐:玻璃火罐,是用耐热硬质玻璃烧制的。肚大口小,罐口边缘略突向外,清晰透明,便于观察,罐口光滑吸拔力好,现已被人们广泛地使用起来了。

抽气罐:多用透明塑料制成,不易破碎。上置活塞,可用手动或机械抽气不产生明火,方便携带治疗。

拔罐法种类

根据排气方式分类:火罐(通过燃烧空气产生罐内负压)、水罐(通过热水或水蒸气产生罐内负压)、抽气罐(抽出空气使罐内产生负压)。

根据拔罐方式分类:闪罐(吸拔后当即起去,反复多次),留罐(吸拔后留置一段时间),推罐(吸拔后在皮肤表面来回往复)。

根据搭配的其它疗法分类:药罐(用药水煎煮竹罐后吸拔罐内盛储药液),针罐(在留针的过程中,加拔罐),刺血拔罐(用三棱针,皮肤针等刺出血后拔罐)。

拔罐疗法禁忌症

1.有出血性疾病者。

2.精神过于紧张、醉酒、过饥、过饱、过劳、抽搐不合作者。

3.重度心脏病、呼吸衰竭、皮肤局部溃烂或高度过敏、活动性肺结核、全身消瘦以致皮肤失去弹性、全身高度浮肿者及恶性肿瘤患者。

4.妊娠妇女腹部、腰骶部及五官部位、前后二阴等、面部及儿童禁用重手法。

5.局部有疝疾病(如脐疝、腹壁疝、腹股沟疝等)、静脉曲张、癌肿等。

常见罐印解析

1.潮红和淡红表现的是阳性,红本身是暖色调,体现的是体内的阳气和热气。局部有潮红的时候往往是有热,淡红往往是大部分正常人的反应,颜色比皮肤稍微红一些,一般起罐15分钟至半个小时左右就能消掉了。

2. 紫红色是大部分拔罐病人的反应,因为大部分拔罐病人的都是局部有酸痛,是寒性的反应。而暗红色一般是夹杂紫色,一般都是刚刚受寒受风的病人会出现。

3. 黑斑代表着寒性,黑斑的多少和大小代表寒性的大小,黑斑越多,寒性越大。

4. 水泡一般是湿气的反应,不管是在皮肤上起了小水泡,还是有大的水泡,起了水泡都是代表体内有湿气。

5. 罐中有水珠,往往表示病人的湿气非常重,而且有寒性的湿气。有一部分人还会在拔罐局部的毛孔上出现水珠,这样的病人往往是极度受寒极度寒湿的患者。

呼吸系统疾病防治

拔罐治疗在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方面,亦有突出的效果。例如感受风寒引起的咳嗽,可选取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的腧穴留罐治疗;风热引起的咳嗽伴发热,可选取大椎、尺泽、肺俞进行三棱针点刺放血后拔罐治疗,退热效果迅速。对于感冒引起的周身肌肉酸痛,可取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进行走罐治疗。痰多、咽喉痛可在天突、膻中、肺俞进行闪罐治疗。以上的治疗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本期专家】

李宁,沈阳市中医院针灸门诊主任,主任中医师,沈阳市名中医。中国针灸学会会员、辽宁省针灸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康复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常务委员,沈阳市健康教育讲师团成员,健康教育专家库专家。从事针灸临床工作20余年, 擅长针、灸、药结合治疗面瘫、耳鸣、耳聋、眩晕、中风及其后遗症,头痛、颈肩腰腿痛、膝关节痛、带状疱疹等各种急慢性痛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