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释艮(二)

 魔弹文化 2020-07-15

前言

释“艮”者,

寻根也,寻中国文化之根也。

源头的水,是清澈的。

当我们沿着九曲黄河溯源而上,会发现清凉甘澈的黄河水源,文明的源头是清澈的。

当我们循着中华先祖的心路,寻找人生的答案,我们惊奇地发现:

我们的祖先,

早已发现了生命的至善之源。

依字讲道,依字释德。

生命的智慧尽在一笔一划的勾画中,岁月的滋味尽在方正的条纹里。

关于文字,我们在凝视,我们在注目,我们在穿透着岁月的沧桑,仿佛看见我们的先祖在刀耕火种中,在汗流浃背中,在天与地之间,在人与人之间的生存智慧。

本期要目:

1.释形

——内视说

2.释音

——本根说

3.释义

——止善说

4.总论

——三义说

5.结束语

1

释形

——内视说

让我们先看甲骨文"艮"字的视觉效果:它分明是一个反写的"见"字。

甲骨文对于"见"字的刻画生动而传神。它是在一个侧面的人形上面,作一个眼睛的特写,并且着意突出眼珠的摹写,以用来达到传神的效果。

如果甲骨文"见"字表现的,是人的外视功能,那么"艮"字表现的是人的内视功能。

返观内视和外视一样,是眼睛的基本功能。

正如于丹老师在《论语》心得所讲的:

“其实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

一是向外,去无限广阔地开拓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

实践证明:

返观内视身体的某个部位,可以达到止心定念、和谐身心的效果。

因此,笔者认为在甲骨文"艮"字里面蕴藏着一种非常古老的修身方法。

这种修身方法,早已被中华先祖安稳地保存在他们发明的文字里面了。

诚如《黄帝阴符经》揭示的那样: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

我们的生命,每时每刻都在不断的燃烧、释放着自己的能量。

我们平常是通过饮食和睡眠来营卫身体的各种机能。

当我们身体的能量在日夜发生的时候,

只要用眸光反观内照摄受在能量发生的地方,

我们就可以利用自身的生理机能来给我们的精神补充宝贵的物质能量。

由于"生命"的课题,是亘古以来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而人体本身就是一部最古老的无字天书!

因此,我们解读文字,同时也在解读我们自己!

2

释音

——本根说

来啊,

让我们再次舒展思想的翅膀,

仔细倾听“艮”字的读音吧。

文字的读音,是经过更为漫长的文化积淀形成的。

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的读音能够更好地传递思想的意义。

因为相同的读音,往往体现出文字之间的亲属关系。

所谓艮者,根也,音义相通也。

艮之于人,如水之有源、木之有本、屋之有基也。

屋有基,则筑造坚固;

木有本,则根深叶茂;

水有源,则流泽绵长。

人识艮,则精神充沛。

刘蔚华先生,在《周易-艮卦》的解读中说:

“根与艮同,大地是山所生长的艮,这个根是指植物的根。山非植物,它的艮(根)就是大地。因此,《艮卦》中,艮所取之义,在于阐明生命之根。”

生命固然需要运动,但求得运动中的静止、安歇,也具有增强生命力的重要作用。

这正是《艮卦》反复表达的主要思想。

明乎此,整个《艮卦》就容易理解了。

在解读、参悟甲骨文"艮"字的过程中,

刘蔚华先生阐述的这一思想给我很大的启发作用。

在中国文化的海洋里,

我感到畅遊其中的乐趣,

我愿意永远作一名虚心求教的学生。

3

释义

——止善说

对于甲骨文“艮”字的深刻寓意和丰富内涵,让我们再一次领会原典的精义,倾听先哲的解读吧。

《周易-艮卦》“彖传”上说:

“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先儒研《易》,训“艮”为“止”义。

所谓“艮其背,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

现在我们结合甲骨文“艮”字,来仔细观查、体悟真义:

请看那侧身的人形上面,

一只传神的眼睛回视着后背,

不正是一种隐藏深密的肢体语言吗?

大意是说:

把我们的心神安住于身命所在,从而停止一切忘念,以达到身心和谐“止于至善”的天地境界。

《诗》云:

“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孔子曰:

“于止,知其所止,何以人而不如鸟乎?”

夫子感慨:

“止啊,知道止的奥妙所在,就连黄鸟儿都知道有个栖息的巢儿。

人子啊,为什么却迷失了自己灵魂的寓所、精神的家园呢?”

4

总论

——三义说

总观甲骨文“艮”字,一字实含三义:

三义者,有一实而分三名,立一名而彰一义也。

其一曰:艮者,止也,经典之义也。

其二曰:艮者,根也,音声之义也。

其三曰:艮者,内视也,象形之义也。

今依此三名之义,结合《周易-艮卦》经文,分别解读如下:

其一曰:艮者,止也。

《周易-艮卦》系辞上说:“艮其背,不获其身”。

这里可以理解为:“止于后背,忘却周身”。

转换成现代语言,大意是说:“当我们把心念栖息在自己的后背,我们仿佛找不到身体一样”。

止于后背,则心有定处,而身有主宰,乃合《大学》“止于至善”之说。

此艮字所含之第一义也。

其二曰:艮者,根也。

《周易-艮卦》系辞上说:“艮其背,不获其身”。

这里可以理解为:“根于后背,忘却周身”。

转换成现代语言,大意是说:“人的背部是我们的生命之根。所在的地方,经常守护在这里,就象鸟儿归巢一样,我们的身心就会感到非常舒适和安乐,甚至可以达到一种无比欣悦自足的生命状态”。

根于后背,是指人的生命根本之奥妙所在乃合《中庸》所谓“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

此艮字所含之第二义也。

其三曰:艮者,内视也。

《周易-艮卦》系辞上说:“艮其背,不获其身。”

这里可以理解为:“内视后背,忘却周身。”

转换成现代语言,大意是说:“用我们的眼睛,回光返照,真气发生处自然体若虚空、心静如水”。

这正是“艮”字所含第一义“止于后背”的具体用法,也是“艮”字所含第二义“根于后背”的实理所在。

所谓:

止于后背,则心有所住,而息妄想;

根于后背,则身有所主,而少妄作。

转换成现代语言,也就是:身心和谐之道

此艮字所含之第三义也。

约言甲骨文艮字,一字实含三义,三义归于一实。

一实者,修身是也。

《大学》上说: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转换成现代语言,也就是:“实践自身道德建设,是人生的大根大本。”

对于自身道德建设,是中华文明亘古以来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释艮》探索的主要目的。

《尚书》有言:

“知之匪艰,行之惟艰。”

孔子曾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孟子亦递言曰:

“万物皆备于我,

返身而诚,乐莫大焉!”

所谓身体是本健康是金。

一个人,拥有和谐的身心,就是拥有生命的本金。

5

结束语

身为炎黄子孙,我深深地相信:

我们的民族是有根的,我们的民族是有深根的。

《释艮》,是一种寻根,一种通过解读古老文字来寻找中华民族精神生命的深根。

通过对单个文字探索性的研究和解读,来融汇贯通文字背后的文化背景和人文底蕴。

《释艮》也算是一种尝试吧!

文字即从生活中来,也要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这样从解读古老文字开始,就不单单是诠释储存在我们民族记忆中的文化符号,而是具有启迪心智,传承文明的意义!

正如饶宗颐先生指出的:

“造成中华文化的核心是汉字,而且成为中国精神文明的旗帜”。 

正是:

我们的文字,我们一起来学习;

我们的文明,我们一起来传承!

[2017年 2月 16日, 周四 19:25]

 

评语

综百家之言而内化成一种独特的天人合一之思考。其背之汗水流淌,斑斑可见。

其情之波涛汹涌,穿云锁月。

究一字而道无穷,明一理而百事通晓。纵横捭阖,气势渐现恢弘。

下期要目:

关于释艮

- 作者 -

云水轩,原名贺麟,字定之,号振公。河北人也,现为北京华联宣武门超市员工。热爱中国文化,偶得闲暇,观注古文字源流,学以为乐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