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金吧

 随缘4cqlrlpbf7 2020-07-15

截止目前,国内公募基金数量已经超过6000只,比A股的股票数量还多。市场上基金产品琳琅满目,同时也鱼龙混杂。弱水三千取一瓢饮,今天猴子陪大家盘一盘挑选基金的几个常用参考因素,希望能帮助大家在众多基金产品中,挑选到适合自己的好基。

一、选择靠谱的基金公司

优秀的基金经理背后往往有强有力的投研团队做支撑,靠谱的基金公司是培养优秀基金经理的摇篮,也是优质基金产品聚集的温床。强大的投研实力、完善的治理结构、积极的企业文化以及以“客户第一”为使命的价值导向……均是评判公司靠谱与否的标准之一。每家公司都有布局侧重点和擅长的领域,尤其是前十大基金公司不是简单横向比较就能判断谁优谁劣。但一家基金公司靠不靠谱,一名基金经理是否优秀,行业内有一定共识,投资者心里也有自己的判断。当然,一家靠谱的公司不代表旗下每只基金都很牛逼,但至少,选择靠谱的基金公司,更有实力也更有可能承托起投资者的信赖。

二、多维度看待业绩数据

不论是衡量一名基金经理还是一只基金产品优秀与否,其执掌期间的历史业绩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而看基金业绩又不仅仅是看其绝对收益这么简单。比如说某基金最近一个月累计涨了15%,从绝对数据来看确实很可观,但这并不能成为判断该基金优秀且值得买的依据,相对数据往往更具参考性,比如:

1、同期与业绩比较基准的对比,即超额收益能力。

很多投资者常用基金跑赢/输大盘来衡量该基金的好坏,“大盘”即上证综指,但其实充当的是业绩比较基准的角色。基金都会设一个业绩比较基准,主动型全行业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以沪深300指数为主,行业(主题)基金则以该行业(主题)指数为主要业绩比较基准,详情可见每只基金披露的基本信息。

比如,兴全商业模式优先混合的业绩比较基准:沪深300指数80% 中证国债指数20%。

汇添富消费行业混合的业绩比较基准:中证主要消费行业指数*40% 中证可选消费行业指数*40% 上证国债指数*20%。

2、中长期在同类基金中的排名,即市场竞争力。

基金短期业绩不确定性大,故长期维度应给予更高权重。若一只基金近6个月以及近一年、两年、三年甚至五年业绩表现排名均在同类型产品前1/4,那该基金优秀与否不言而喻。当然,要求各区间业绩表现能全部位列前1/4有点苛求,大家自行参考。

3、平均年化收益,即持续稳定盈利的能力。

市场风格持续变化,上一年的业绩佼佼者,下一年可能教跌到平均线以下,所以长期持续稳定的良好业绩比短期的爆发更为重要,这是一个偏长期的数据。

另外,业绩的稳定性和回撤控制能力也很重要,可以体现基金经理的风险控制能力。回撤能力差,尽管涨的时候也很凶,但走势大起大落,波动型过大;而回撤控制能力强,而涨的时候能跟上,能使长期投资收益更趋稳健,可能比大涨大跌取得更出色的回报。

三、适当关注基金公开披露信息

和买股票看财报一样,购买基金也需要适当关注其公开披露信息。从基金概况可以了解基金的各类费用情况;从定期报告可以了解该基金的最新一季度的投资信息,包括前十大重仓股、股债仓位和行业分布等,以此观察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和选股偏好等,还能判断该基金的行业属性,毕竟有些基金的名字与其投资策略并不一致,挂羊头卖狗肉并非少见。

当然,定期报告会延迟1-2个月公布,持仓信息具有一定滞后性,但一般不会每次都大比例调仓换股,因此仍具有较大参考性。

小技巧:基金公司移动端或者第三方平台会以最近一期定期报告持仓信息为基础生成基金的估值,可以通过比较收盘估值与当天净值的差异,若大部分时间数据差距不大,也可初步判断该基金的持仓信息较上季度末没有特别大的变化。

四、对投资的行业心里有数

选定看好的行业方向,才可以有目的地挑选基金产品。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人喜欢“躺着赚钱”的消费和医药,有人偏爱银行,也有人对此没有概念。其实也好办,坚定看好哪个行业或主题就选择相应的行业或主题基金,需要避免的是人云亦云,盲目追逐热点,听说哪个行业好就无脑买入。

对行业没啥概念的小白建议先挑宽基指数基金(如沪深300、中证500)或者绩优的全行业主动基金,而追求行业机会又有一定投资基础的则可以适当挑选几只行业基金纳入基金组合。

暂时就想到这四点了,想到新的再来补充……再强调两点: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挑选基金首先得结合自身实际的风险偏好来考虑。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选择了较高预期收益的基金品种,就要做好承受较高风险的准备,而不是在市场下行期间一味地抱怨入错坑。

第二,耐得住寂寞,忌盲目追逐热点。常听到这种抱怨:“今年以来大盘涨了这么多,我买的基金A怎么一点没涨啊?”市场风格并非一成不变,而基金的投资风格本身无好坏之分,无论是偏大盘价值,还是偏小盘成长,是金融主题还是医药主题,是消费救国还是科技强国……市场有风险,既然选择投资,那就得耐得住寂寞,能正视短期涨跌。如果没捂热多久就因为亏损哭爹喊娘患得患失,那不妨多买些固收产品,岂不更安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