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总会聊到湿气问题。那么,湿气到底是什么? 湿气不是水,也不是气,而是像鼻涕一样黏黏的东西。 不要以为湿气是小事,在中医看来,湿气才是各种各样病症的源头。湿气遇寒为湿寒,遇热为湿热,遇风为风湿,还有暑湿、痰湿…… 湿气千变万化,容易来却不容易走,所以,不要轻视湿气问题,直面它,击退它! 身体出现5种情况,说明湿气太重了,抓紧祛湿 1、大便太黏、容易腹泻 很多人容易腹泻,有的大便沾黏,怎么冲都不干净,这是身体湿气重的表现,需要注意了。 2、浑身乏力、头晕眼花 夏季人们非常的容易困,如果你浑身乏力,同时感觉头晕眼花,身体不舒服,说明身体里面湿气比较重。 3、腰腿痛厉害 身体里面的湿气比较重,通常腰腿痛的厉害,表现为脖子沉重、迈不开腿。 4、消化能力差 湿气和脾息息相关,脾胃虚弱,身体湿气重,消化能力会变差,比如经常腹泻、腹痛或者食欲不振,说明需要身体祛湿了。 5、皮肤起疹 很多人身体湿气重,肌肤容易出现疹子、小疙瘩,非常的难受。 湿气重,怎样快速调理? 1、饮食均衡 荤素搭配,忌食肥甘厚腻之物。 人体的脾脏,运化水湿,也就是,帮助人体排出湿气。吃过多肥甘厚腻之物,会加重脾脏负担,导致脾受损,影响运化水湿。 一旦体内湿气过重,又会反过来进一步损害脾脏,进入恶性循环。 所以,饮食上,一定要注意,多吃健脾胃的食物,荤素搭配,清淡一点。 2、戒掉冷饮和酒 冷饮,会增加体内的湿气,并且会损害脾胃。一旦脾胃受损,会进一步加重体内湿气,冷饮要少喝。 中医认为,酒助湿邪,大量饮酒,会导致体内湿气重,危害健康。 此外,如果喝冰镇的凉啤酒,不利于脾胃健康,一旦脾受损,又会影响运化水湿,导致湿气堆积在体内。 因此,切莫大量饮酒,尤其是冷凉的酒饮。 3、每天一杯茶 华花郎薏仁茶:取华花郎、黄须、薏苡仁、赤小豆、山楂、芡实、淡竹叶、马齿苋等草药植物,做成茶包,每天泡水代茶饮,有利水渗湿的作用。 华花郎,可清热解毒、去火消炎,促进湿气的代谢。 黄须,可利水消肿、平肝利胆,能帮助湿气从尿液中排出,可去体内的湿热之气,起到很好的祛湿效果。 薏苡仁,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补肺清热、可袪风寒,排湿毒等功效 。 马齿苋,清热解毒、利水祛湿,避免湿气的侵蚀,增加湿气的代谢,减少体内毒素的堆积。 赤小豆,是我们常用的祛湿的食物,有健脾益胃、利尿消肿,和薏苡仁搭配效果更佳。 山楂、芡实、淡竹叶,即有助于脾胃的功能,有可促进湿气的代谢。 4、巧用调料祛湿 葱、姜、蒜,是我们常见的调味料,做菜时加入,不仅能增加味道,还有着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 可以尝试在家里煮一碗热辣辣的姜汤,用姜汤的绝妙效用,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待全身发过汗之后,病症会有所缓解。 此办法同样适用于,淋雨后预防感冒等。 5、多揉祛湿窝 腘窝,手掌搓热,来回搓擦两侧腘窝,间断按压穴位,也是以局部发热、酸胀为宜。 有助于疏通膀胱经,有助于祛湿排毒。 脚窝,按摩推搓、拍打涌泉穴,可强健肾脏,生发阳气,促进排湿气,效果显著。 腋窝,四指并拢,置于腋窝下,顺时针和逆时针按摩,每10圈交换一次,反复揉压,直至出现酸、麻、热的感觉,再换另一侧。 6、运动排汗祛湿 运动排汗,能去湿气,每天坚持运动锻炼,帮助排出体内湿气。 注意,并不是出汗越多,对祛湿越有利,大汗反而会伤身,微微出汗为宜。 慢跑,快走、瑜伽,皆是不错的运动方式。 练瑜伽,能去湿气,因为瑜伽是动态练习,可以增加水分代谢,帮助湿气排出。所以,日常多做做瑜伽,对于祛湿也十分有利! 7、每晚泡泡脚 湿气重,用热水泡脚,是有一定作用的。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身体容易疲惫,泡脚是许多上班族在下班后喜欢用来缓解疲劳的一个方式。 尤其是在炎热的天气里,脚在鞋子里闷了一天,泡一泡会更舒服! 泡脚祛湿时,要保持水温在40度左右,晚上8-9点钟泡脚,大约15-30分钟最好!水量摸过脚踝,泡到后背感觉有点潮,或者额头出汗了,就算是好了。 泡脚时,可以加上一点生姜、白醋、艾叶等材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