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格律诗拗救问题的新思考

 百花驿站 2020-07-16

关于格律诗拗救问题的新思考

——继承一种拗救  摒弃两种拗救



       什么叫拗救?众所周知,“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都叫拗句”(王力语)对于拗句进行补“救”,合起来叫做“拗救”。所谓“救”就是“补偿”。具体说,就是在一个句中该用“平声字”的位置上用了“仄声字”,然后就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上”,把该用“仄声字”的改用为“平声字”。根据拗句的定义《格律诗四个句型一览表》(表附后)中的“通用式”、“变通式”都叫“拗句”,但是这些拗句不须“补偿”,它们都可当作律句直接使用,因为它们保留了平仄协调韵律美,这是诗坛共识的,不再赘论。

      关于格律诗的“拗救”,综合历代诗论著作,共有三种情况:一是本句自救;二是对句互救;三是本句自救又对句互救。本人认为,我们可以继承第一种拗救,摒弃后两种拗救。理由如下:

一、继承本句自救

本句自救,多发生在四个句型的丙型和丁型句中。

(一)丙型句自救。

丙:平平平仄仄拗救式是:平平仄平仄  即交换第3、4字完成拗救,(此种情况下第一字必须保住“平”,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

  例1、杜甫《月夜》的第三句

    “遥怜小儿女”(平平仄平仄)就是五言丙型句拗救句。

  例2、唐朝  朱庆余《近试呈张水部》的第三句:

    “妆罢低声问夫婿”(仄仄平平仄平仄)就是七言丙型拗救句。

(二)丁型句自救。

丁:平平仄仄平拗救式是:仄平平仄平,即交换第1、3字完成拗救。

   例1、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的

    “月光明素盘”(仄平平仄平)就是五言丁型拗救句。

   例2、唐朝  许浑《咸阳城东楼》的

     “山雨欲来风满楼”(平仄仄平平仄平)就是七言丁型拗救句。

     这种本句自救的拗救,比较容易掌握,古人写诗常常使用,今人也容易学习和操作,就是说至今仍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所以我们应好好继承,并发扬光大。我们这样强调它,不仅仅是因为它好学好记方便用,更重要的是它保持格律诗的平仄协调韵律美,不会犯三仄尾三平尾等错误。

二、摒弃两种拗救。

    对句互救,本句自救又对句互救。这两种拗救,讲的都是一联内对句和出句的互救问题,它们互救的结果在通常情况下都不尽合理,易出现三仄尾等错误。它们没有多大实用价值,它几乎是玩弄文字游戏,把问题弄得十分繁杂,让今人模棱两可,头痛不已!

    大家知道,拗救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平仄协调、韵律美。本句自救的方法,只是一句内平仄字前后相互调换,其平仄韵律并未受到破坏。可是对句互救,本句自救又对句互救,常常会导致平仄失调,破坏了韵律的自然美。试看下例:

  第一、对句互救。

  平平 仄仄平平仄(出句)

  仄仄 平平仄仄平(对句)

   互救后是:

   平平  仄仄仄平仄

   仄仄  平平平仄平

这种互救是对句的第5字与出句的第5字,交换平仄即完成。但是在“变通式”中,出句的第5字本来是可平可仄的,对句的第5字本来也是可平可仄的,又何必扯到对句互救呢?所以,此种拗救意义不大。

例:遥知杨柳是门处

      似隔芙蓉无路通  

    (刘威《游东湖黄处士园林》)

     此联中,出句的第五字和对的第五字在变通式中都是可平可仄的。即“是”和“无”的位置是可平可仄的。因此,就不必拉到对句互救上。还是不说对句互救为好。

第二、本句自救,又对句互救。它又有下列两种情况:

  (一) 平平 仄仄平平仄 (出句)                            

             仄仄 平平仄仄平(对句)

完成拗救后是:

     平平  仄仄仄平仄                             

      仄仄  仄平平仄平

 (二) 平平 仄仄平平仄(出句)

            仄仄 平平仄仄平 (对句)  

完成拗救后是:

     平平  仄仄平仄仄

     仄仄  仄平平仄平

例:五言诗联;:

    野火烧冈草

    断烟生石松(贾岛《雪晴晚望》

    在这种互救中,出句第3字是可平可仄的,对句第3字“生”与第1字“断”属本句自救。所以,就不必再说什么互救了。

例:五言诗联:

  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人”和“有”的位置上,在变通式中,本来是可平可仄的。“往”和“成”的位置属于本句自救,“成”与“代”的位置属于联内互救。这种本句自救又对句互救的结果,造成了出句的“人事有代谢”后四个字都是仄声字。显然是犯了三仄尾的错误。所以,本人认为,对这种明显不妥当不合理的拗救,还是摒弃为好。

再如:七言诗联: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

  “八”和“多”的位置上,在变通式中本来就是可平可仄的。“烟”与“十”的位置属于对句互救。此例拗救后,造成了出句“南朝四百八十寺”的后五字都是仄声字,这种对句互救的结果显然也是不妥当的。所以,还不如干脆说它属于七言古体诗为好,这不会损害杜牧大诗人的形象。

       中华诗词博大精深,诗体有好多种。如果你反映的内容,用律绝律诗表现不了,你就可以换一种合适的诗体写出来。一首诗篇的思想艺术水平的高低,不能以诗体来划分。例如: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属于古体诗,它们都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佳作。因此,我们不应为自己的诗作不能冠以格律诗的头衔而羞愧。对句互救,古人运用得很不普遍,本句自救又对句互救,古人运用得极其罕见。这样的拗救即便是作者有意为之,读者也未必能立即看得出来。更何况,在格律诗的创作中,向来就允许个别字的平仄音,在无法替代的情况下的合理突破呢!假如今天的人写格律诗的时候用了这两种拗救,而出现了三平调、三仄尾、四仄尾等等,会有谁能说你写得合律呢?如果是参赛作品,恐怕会被评委们统统枪毙吧!

     综上所述,继承第一种拗救,摒弃后两种拗救,对今天普及发扬光大格律诗有益无害。当然这只是本人的一管之见,并不想强加于人,仅有共同商讨之意而已!

附:格律诗四个句型一览表


标准式

通用式

变通式

拗救自救式


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

平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平


平平·····

平·····

平·····


平平·····

平·····



仄仄·····

仄·····


仄·····

仄仄·····

仄·····

仄·····

仄·····

作者简介:

刘鸿岐,字江山,河南省开封市人。系中华诗词学会、河南诗词学会会员。在诗词方面著作颇丰,已先后出版了《江山集》第一卷、第二卷,以及即将出版的第三卷,其所编《学习诗词快捷门》一书,深受诗词爱好者喜爱。

   编:    英 君

网站站长:燕 子

策划总监:前锋诗丛

副主编:周 英  手留余香

责任主编:  

英 君, 周 英,燕 子,手留余香

茉莉香,范官方,雪  荷,梁园客

荷出水面   孟  扬          

欢迎原创稿件支持,来稿请附作者简介及照片,勿一稿多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