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扎特的秘密(十九),莫扎特为何要加入共济会

 知乐古典音乐 2020-07-16
莫扎特的秘密(十九),莫扎特为何要加入共济会

西方音乐史是否就是教科书讲的模样?

西方音乐史是否只有一个版本?

让我们给你不一样的内容,

古典音乐意外史!!!


莫扎特为何要加入共济会

共济会,英语全称为“Free and Accepted Masons",出现在18世纪的英国,是一种带宗教色彩的兄弟会组织,中文“共济会”一词取其组织性质。共济会是目前世界上最庞大的秘密组织。世界上众多著名人士和政治家都是共济会成员。其起源目前并没有确定的说法。根据其纲领文献《共济会宪章》(传说1701年写成,出版于1723年)第一部《历史篇》的解释,共济会起源于公元前4000年(Anno Lucis,“光明之年”),他们自称为该隐后人,通晓天地自然以及宇宙的奥秘。

共济会,也称“美生会”,其会员被称为“美生"(Mason,原意为石匠),但中国美生会则被称为“兄弟”。

从共济会诞生之初,质疑和反对之声便不绝于耳,最著名的便是天主教会与共济会的世纪战争,罗马教皇高举反共济会的旗帜两百多年,直到今天。

相传共济会于1717年在伦敦一间小屋内诞生,它是中世纪石匠组织,他们在修建城堡和大寺院时聚集起来。教会无论如何都会将修建的教堂内部构造保密,绝不外泄的,因此石匠们在合约期内只能睡在小屋内,不能与外界接触;擅自与外人提起自己工作的人将被视为触犯法律,有性命之忧。另一方面,石匠在合约期内过着没有异性的生活,在积压已久的性欲得不到释放的男人群体中,暴力一旦触发,后果可想而知。因此在这间小小的石室内,有着最为严格的戒律,施行着比修道院还要严苛的道德修行。修道院训诫对宗教的忠诚;而石匠们的道德是教育伙伴们必须结为兄弟,互相友爱,彼此互助,以秩序和谐为第一,提升自己,每天努力工作。这是最高训诫,一旦打破,小屋内瞬间就会变成修罗场,而且不能遵守道德纪律的人将逝去作为石匠的资格。

因此,能够遵守这些戒律的石匠们就作为自由石匠,不再受缚于某个特定的领主身边,可以自由行动。

这种中世纪的石匠体系,被不是石匠的人们吸取采纳从而组成了十八世纪的共济会。他们没有总部,支部以各个小屋命名。他们规定自己内部的活动不向会外成员泄露。当然,禁止女人入会(他们认为女人不会保持沉默,但在一些国家诞生了只有女子能加入的共济会)。此时的主要成员是一些具有启蒙思想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本质而言对宗教、礼制保有批判态度),只是他们的职业不是石匠,其余以石匠的道德戒律为基础,在遵守带有启蒙哲学意味的戒律上,想复制中世纪石匠们的严格规矩。

莫扎特于1784年加入共济会,到去世为止当了7年会员(他在自己加入共济会第二年,发展了来维也纳探望自己的父亲一同入会),在此期间莫扎特创作了几首共济会小屋委托的乐曲。通过其中表现宗教的歌词来看,能够揣测出他们的思考方式,如作品K619中原文有这样的歌词:“敬畏无限宇宙创造者的你们;称其为耶和华、或是主;谁,或是梵天;聆听那万物支配者的号声所言。”

这些表达首先是共济会的超宗教性,他们要连成一种超宗教性的人类之爱,这自然令天主教光火,指责它们是秘密结社,燃起剿灭共济会烽火的,首先是天主教徒。

此外,歌词教导人们爱工作、爱秩序、爱协调和爱同胞,拥有掌控健康的体魄和理性知识的光辉,不迷茫地去追求真理。

其次,共济会倡导和平,“铸剑为犁,将射向同胞胸膛子弹所用的火药,用于土木修建”。从这些唱词来看,通过教育摆脱迷茫,通过善行得到幸福,把世界变成伊甸园。这些都是极为进步的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并没有秘密结社那样的不公开的印象。

莫扎特天生热爱这样的真善美、厌恶权贵、愚昧和专横,在当时的世俗眼中是个离经叛道者,所以共济会正好适合他。

莫扎特满怀赤诚的加入共济会,直到去世一直痴心一片,这一点可以充分理解。不过有人说莫扎特的死跟他作品乐谱中泄露共济会的秘密有关,却是空穴来风,难寻根源了。

(顺便说一句,当时加入共济会的还有王宫贵胄,如:腓特烈大帝、其子腓特烈·威廉二世、瓦马尔公爵、其臣下蓋特、维也纳的约瑟夫二世;以及当时的知识界名人勃鲁特尔,海尔达、雷辛格、比兰特;以及约瑟夫·海顿。)

莫扎特的秘密,就讲到这里;下一讲,我们来说说贝多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