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云压城城欲摧”到底何意?诗词大会主持人龙洋因用此句被群嘲

 美诗美文的世界 2020-07-16

诗词大会到现在已经办了5季,每一季都给诗词迷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提到第5季,大家首先会想到的应该就是龙洋替代了董卿成为了主持人。其实龙洋主持的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风格明快、活泼。不过,咱们也不得不承认,她有很多诗词功底上的不足,比如经常乱用诗。

在第5季的第4场里,台上来了一名很特殊的选手,她的名字叫翁智平,是一位46岁的母亲。她是为了完成失明女儿的梦想,才来参赛的。在台上,母女俩深情拥抱,感动了在场的观众和4位导师。而站在一旁的龙洋,也是感动落泪,并送出了祝福,她是这样说的:

不管你是面对黑云压城,还是面对惊涛骇浪,只要你相信诗词当中的那些精神,那些力量,你就能够一往无前。

本来是挺好的鼓励人的话,但是节目播完后,很多网友在评论区却嘲笑龙洋用错了诗句,他们认为“黑云压城”不应该这么用。我们本期就来说一说这件事。

一:“黑云压城”出自哪里

黑云压城这个词,出自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且看全诗: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诗鬼李贺的诗作,水平自然不会差,这首诗是唐诗七言古诗中的精品,现在也是入选了中学课本的名作。李贺写这首诗,是为了歌咏将士们在沙场上的勇猛。

诗的前两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写的是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翻译成白话就是:黑云滚滚,向城头夺来,城墙就好像马上要塌了一样;将士们的盔甲映着日光,就像一片片金鳞似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二:“黑云压城城欲摧”到底何意?为何网友们会觉得龙洋用错了?

用黑云压城的比喻,来形容紧张的气氛,这种写法既生动又新颖,所以“黑云压城城欲摧”也就经常被大家使用。

黑云压城是一个大景,李贺的原意是形容敌军人马众多,来势汹汹,让整个形势变得很紧张,是一个贬义词。我们现在还会用到黑云压城时一般有两种情况,一个是取字面意思,形容天上乌云密布,风雨将至时的情形;另一个是用李贺的原意,描写沙场风云,强调的是对方人马多。

网友们之所以会觉得龙洋用得有问题,是因为台上选手的女儿是得了眼疾,很少有人用黑云压城来形容人生病。人家只是得了一种病,没有人马多一说,用黑云压城来形容个人面临的情况,怎么听都有点不伦不类。

三:其实当年王安石也并不懂此句

其实对于李贺的这个千古名句,当年王安石也不懂。王安石在读完李贺这首诗时,表示:“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之甲光”。他的意思是,前一句写的是“黑云压城”的情形,都已经乌云密布了,后一句又怎么会就突然出了太阳,照在了将士们的铠甲上呢?

对于王安石的不解,后世不少文人都作出了解释。明代文人杨慎声称,这种天气变化是很正常的,自己曾经见过,所以他表示王安石根本不懂诗。而清代的薛雪则表示,李贺这是千古妙语,王安石是“儒者不知兵,乃一大患”。

其实以我们现在的观点来看,由乌云密布转到阳光普照的天气变化,在自然界肯定是会有的。就算没有,李贺这么写并没有问题。因为写古诗词时,并不一定要写实,李贺这首诗的前两句很明显是在渲染紧张的气氛,是用文字来写意境,我们不能从字面意思去判断它是否写得合理。

这一点,就像欧阳修读到张继的“夜半钟声到客船”时,觉得没有寺庙会夜里敲钟,所以认为张继是在乱写。而华罗庚当年读到卢纶的“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时,则发出“大雪天哪来的大雁高飞”的质疑。且不说姑苏城真的会有寺庙夜里敲钟,大雪天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也能看见大雁,这些对古诗的质疑,其实都是把诗人们渲染的意境当成了写实。这样品读诗词,会让作品失去本身的美感,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小结:一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龙洋在诗词大会用得不伦不类被群嘲。而王安石,当年也应该理解不透它被多位名家笑话不懂诗。对古诗词的理解,真的不能停留在表面,不然只会闹笑话。对此事,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