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栏作家】冯新生:雪夜举杯,相视一笑

 妙趣横生 2020-07-16

读生花妙笔。

看个人神采。

品思想意蕴。

展文化风范。

【心声履痕】


作者简介:

  冯新生(心声):资深新闻媒体人、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

  自1979年至今,在省市级以上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杂文约7000余篇(首),曾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征文中获小说一等奖、诗歌一等奖、散文二等奖,千余篇文学作品被新华书店发行的文学丛书选载,500余篇小说、散文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文艺台选播,300余篇游记散文被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所编的《课外语文》转载。撰写、出版后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的著述有小说集《茉莉香茶》、散文集《物华天宝》《游出滋味》、《行者手记》等。

冯新生:雪夜举杯,相视一笑


雪夜举杯,相视一笑

 文 / 冯新生

  初春,我迷恋鸡尾酒的色彩,那是万木萌发、千舟起航的时段。每每听文友吟诵拜伦诗句,马天尼杯那绚烂的层次,便如蓓蕾初绽,在田园间洋溢春情无限;

  盛夏,我放任鲜啤的畅爽,那是激情燃烧的时段。与知己对坐对视,谈古避开当今,谈己不论他人。但见梦幻般的泡沫,如五月布拉格那喧沸的街头;如加拿大麦克皇后湖畔的山林积雪;如芬兰奥鲁地区的白云飘逸……继而,想起歌德赞美啤酒的诗句:“堆积如山的书籍布满尘埃。最伟大的人与啤酒为伴,啤酒令世人欢乐无穷,书本却令我们痛苦。”

  仲秋,我留恋葡萄酒的格调,那是清醒与成熟的时段。与情投意合的人同时端起波尔多杯,任凭葡萄酒那涌动的暗红旋转荡漾。那是午夜浪漫的颜色,那是丹枫辉映的深沉。

  冬夜,我垂青白兰地的品相,那是雪原上残留的一枚金色秋叶。1863年冬天,甘密家族酿酒厂欢呼震耳。一种把酒精从十几度提高到四十几度的高烈葡萄酒诞生!轩尼诗、人头马、马爹利、百事吉、夏博、珍尼……自此出现在豪华厅堂。因蒸馏过程显现坚忍与磨砺,挥发的香气又别有情味,被后人冠以“葡萄酒灵魂”。


  有夜雪不能没有绿蚁新醅、红泥火炉,有红酒不能没有庭院美境、经典西餐。与美酒西餐邂逅,与文友知己长谈,似乎不适宜选择纷繁闹市、高档酒店。那里,大多酒叙、餐叙、茶叙、咖啡叙的消费者,关注点在于交易,成就感在于获取。我以为,让靓丽之餐伴随闲情逸致,在冬雪飘落后,应去人民大学1958西餐厅小坐。

  那日黄昏后,我与久违的诗友在人大校园并肩而行、互诉情怀。脚下软软的黄叶不断延伸,小径周边的夜灯相继亮起,晚来天欲雪的寒意渐渐袭来,由此引发我们走向灯火较为集中的休闲区域,就像面对寒潮的一叶扁舟,静静驶向泊位。小径曲折,零星雪花在街灯下如精灵舞动。偶见常绿植被、创意雕塑、学子背诵……在寒夜之中隐现几许春意。文友相聚、话题难免无章无序、峰回路转,我们从先秦两大显学谈起,切入到六朝士大夫的散淡潇洒,继而又谈及纳兰性德的词赋特点。不知何时,又从泰戈尔的经典诗句,联想到印象派绘画的代表人物……


  无意间抬望眼,一排老式木屋近在咫尺。1958西餐厅的灯箱,被零星雪花所缠绕,守望着冬夜的一缕温馨。

  于是,我俩相视一笑、拾阶而上,进入温馨。本想按很俗套的程序浏览菜单,不想,无意间环顾食境,竟然与一个时代不期而遇。

  颇显力道的木制穹顶下,色调古朴且精致的餐桌疏密有致。以抒怀为格调的萨克斯十大名曲轻柔舒缓,如幽谷之岚,滋润萧索之夜。精致花簇、墙挂旧照、欧式壁炉、老式吊灯、俄式皮椅、欧式窗幔连同带有几分神秘感的通道……我恍然看到,瓦列里?巴里金在包间内沉思;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眺望窗外灯火;雨果手握波尔多杯端详红酒,小仲马伫立红彤彤壁炉前,构思小说情节……

  送餐通道前,墙悬一幅老照片,那是1958年的一个冬晚,着名教育家、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人民大学第一任校长吴玉章,与国外学者在这里共进晚餐时的留念。大厅、通道、包间的老照片是记忆平台,留下诸多功成名就者远眺、握手、沉思、畅叙的音容笑貌……以无声的语言,向来者展示餐厅的前世今生。


  这是2013年由大学教工食堂改建的西餐厅,也是北京着名高等学府首家经营俄式、法式餐点的家族式西餐厅。由于营业时间从午前持续到午夜,很适合情侣、知己雕刻时光、互诉心曲。我们在临窗一隅坐下,点上开胃沙拉、俄式红菜汤,选了一款意大利年份红酒,不约而同地把头扭向窗外。冬夜灯下,是追新族的世界。多见相拥的情侣在餐厅门前驻足、耳语。或许,是在探寻浪漫深处的磁性?

  不觉间,侍者把意大利托斯卡尼地区的庄园红酒醒好、入杯。瞬间,嫩红鲜亮的色调、隐隐飘来的果香,在柔和的灯光下,如梦回的少女一样迷人。由此,让我们的话题,从中华史话飞扬到意大利北部边界。我们随着语境,徜徉于意大利阿尔卑斯山下的皮埃蒙特,流连在浓雾漂移、夜色如画的庄园木屋。以味蕾为证、以品享为趣,与“雾葡萄”——内比奥罗葡萄酿制的木桶珍藏,作心灵沟通。


  佐餐的菜品逐一而上。我们开始评议西餐的审美情调,观点多有趋同之处。一是西餐凸显自取自食、随心所欲,免去中餐场面那种“被添菜”、“被加餐”的纠结与尴尬;二是西餐菜品鲜亮、形态俏美。较之量足盘满、忽略色形、杯盘狼藉,甚至以“手抓”、“乱炖”为特色的国菜,似乎高雅许多。

  三是俄式、法式西餐,能让人想起与之相应的行旅景致。如俄式熏鱼酸瓜什锦拼盘,器皿敞亮,内置几款精心腌制的海鱼美味。其造型或棱角分明、口感清淡,以黑椒粒为“披挂”;或圆润红亮、不加装饰,以酸甜为特征。肉食上面,轻轻覆盖几许时令鲜蔬、几粒黑莓,盘边点缀几支梅朵,更显浓淡相宜、清芳徐徐。于是,我俩的视感与联想碰撞出火花,眼前呈现的情景一致:圣彼得堡宫殿广场雪花飞舞、一片洁白。几位离别很久的朋友相约相聚。有人的脸被冻得通红,有人在激动之余,来不及脱下戎装,故此,肩章上的将校星光在闪耀。大家旋转着、畅笑着,跳着民间舞蹈《阿金诺奇卡》

  法式松露蟹味蘑菇汤,更引发人的遐思。精巧的汤盆中,一朵倒仰的松菇,伴随几粒通过烤制、通体酥软的面包丁,在洁白“软玉”上飘浮,轻拨动,鲜香的蟹味儿弥散开来。像一位贵族夫人,在巴黎丽池酒店清香飘逸、洁白如雪的圆形池塘,畅享奶浴妙趣的同时,侍者端来时令海鲜……还有五彩斑斓的马苏里拉焗海鲜炒饭,如玉山迭起、翠鸟飞落的威尼斯水波银鳕鱼佐罗勒番茄汁……


  品尝、闲叙之时,窗外呈现纷纷扬扬的雪花,餐厅的背景音乐也告一段落。我们重新对视良久、举杯示意,很想用“千般事,尽在不言中”,来形容这温馨、私密、低调、怡情、放逸时段。当小夜曲又重新传来时,我们缓缓走出餐厅,再次漫步于校园曲径。面对洁白世界与灯下偶现的时尚一族,面对图书馆前超前绽放、红得醉人的腊梅,我们不约而同凝神观赏,继而再次相视一笑,以形象思维的语境,聊起刚刚品过、与眼前图景相近,若白雪般柔曼的法式奶油蘑菇汤、如腊梅般红艳的俄式红菜汤……



作者个人栏目作品链接:

【心声履痕】冯新生:茄汁芦笋

【心声履痕】冯新生:秭归粽子

【心声履痕】冯新生:酒的服饰,也疯狂

【心声履痕】冯新生:粥品斑斓

【心声履痕】心声:胡同、亲情、“金镶玉”……

【心声履痕】心声:茶色禅思(二篇)

【专栏作家】冯新生:消夏偶感(古诗词三首)

【专栏作家】冯新生:稻香湖畔掠影

【专栏作家】心声:闲赏内画壶

【专栏作家】心声:船宴兮,归来!

【专栏作家】心声:京城食趣之——举箸感侠风

【专栏作家】心声:京城食趣之——黑暗中品味

【专栏作家】心声:京城食趣之——冰窖感清凉

【专栏作家】心声:京城食趣之——茹素也怡情

【专栏作家】心声:京城食趣之——夜饮鲜啤,难忘2003

【专栏作家】冯新生:京城食趣之——食粥怀古

【专栏作家】冯新生:京城食趣之——伟人“即兴用餐”

【专栏作家】心声:京城食趣之——寻访“驴打滚”

【专栏作家】冯新生:京城食趣之——康陵春饼,别有滋味

【专栏作家】冯新生:京城食趣之——品太极芋泥

【专栏作家】心声:京城食趣之——暮雨黄叶村

【专栏作家】心声:行游食趣之——太白楼与太白鸭

【专栏作家】冯新生:五彩米,也疯狂

【专栏作家】冯新生:行游知味之——醋芹,喻示什么?

【专栏作家】冯新生:临秋风、品禅茶

【专栏作家】冯新生:行游知味——商芝肉

【专栏作家】冯新生:行游知味——江南岸,酸中透甜

【专栏作家】冯新生:楼影泉韵

【专栏作家】冯新生:秋夜,书店街

【专栏作家】冯心声:宿命丹枫

【专栏作家】心声:芦苇之叹

【专栏作家】冯新生:超级大隐,长眠何处?

【专栏作家】冯新生:秋晚,去雨轩

【专栏作家】冯新生:哦,时间车站!

【专栏作家】冯新生: 衡水深处,谁在酣眠?

【专栏作家】冯新生:老街,夜雪行

【专栏作家】冯新生:东坡,悠长余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