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调身、调息,这是初步入门者应当学会的。 真正困难的是调心的功夫。不会调心方法,最浅的禅定都得不到,那必然是难以进一步久坐的。 调心可谓是无止境的,因为随着禅定的深入,会越来越微妙。但是要而言之,无非修止、修观、修禅那三种。这样的基本知识必须有,否则坐来坐去,最后必然会遭遇瓶颈而不知如何克服。 然后将这知识稍微拓展一下,我们必须知道,从定学的角度来看,禅定力实际上由三个面向构成:专注力、觉知力(观照力)与思维力。打坐修定的人,其认识误区也同样可以划分为这三大类:
还有一大类人,这三样没有一样是重视的,以为悟是神秘境界,把禅的逻辑超越性当作无理性逻辑可言,到处去追随各类可笑的自标的“大师”,他们不理解也不尊重任何一样理性的方法,认为过于平常,所以只期待打坐时发生诡异境界,令自己突然而成为大能。实际上,这比买彩中大奖困难无数倍,因为根本就不可能发生。唯一的最有可能的结果是精神上发生极度的颠倒错乱。这一类人我们不必再多谈。 但是,除此之外,以比较理性的态度打坐的人,还是多半会有前述三大类的某一种偏执与认识误区,而这也是妨碍进步,无法突破瓶颈的主要症结。 正确的认知,我们得再重复强调一下,禅定力实际上也是专注力、觉知力与思维力的训练,过程之中会体验到许多境界现象,但是只有上述三者才是本质。 而这当中,专注力是基础,在这基础上,觉知力与思维力的提升是其应用。而且,通常的过程是先致力于专注力,再致力于觉知力,最后致力于思维力。 关于专注力,我之前已经有多篇文章与视频提到,这里且不再细说。而最高级的禅那、静虑,也即思维力,是从觉知力过渡的。 所谓觉知力,其实就是观察力,也即自我认识与观察世界的能力。导致我们无法比较客观地认识自己,无法较为如实面对自己,较为如实看待世界,从定的角度来说就是专注力不足。这就像一个无法专心的学生,学业会出问题的道理一样。 而在专注力有一定基础后,进一步提升禅定力的关键,则转化为觉知力。 觉知力的训练,实际上也是自省能力的训练,应当逐步重点以身、受、念、法为对象这四种觉知与观察是次第深入的,我们不妨倒过来谈一谈:
上述四种觉知或观察,即是所谓的“四念住”,扼要归纳即为: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这是四种如实了知,会令我们的心次第越来越安住,这是在真正地“认识你自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