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人一生活 · 在地下室开一家“可以吃的花店”,留学归来的她用鲜花与美食打造世外桃源

 正午文化 2020-07-17

是可以吃的花店,还是鲜花里的餐厅?

在逛街时遇到一家花店,想进去买束花,却发现原来这是家餐厅。在北京三里屯的闹市里,花团锦簇的门面,几十平方米的一方天地,这家“可以吃的花店”,或者说是“被鲜花填满的餐厅”才更确切。

店里的每道菜、每个甜品或是饮料中,都放入了当季可以使用的鲜花。每份套餐也会附赠一束鲜花,老板专门挑选了一款可以当花瓶的饮料杯,喝完后可以把瓶子洗干净,把送的花修剪一下插在里面。甚至每份外卖都会附带一包花籽,品种不一样,种下后收获的是一份惊喜。

店老板Karen是一位英国留学归来的34岁小姐姐。刚回国的时候,她在北京的写字楼里做着金融行业的工作。按照现代人的标准,那时的她算得上令人羡慕的金领。但在金融圈整整7年,每当加完班,坐在写字楼里看着窗外城市繁华的夜景,她都会感到莫名的落寞。“北京,这真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于是在2015年,刚有了宝宝的Karen怀揣着想开一家文艺小店的少女式梦想,在三里屯嘉铭中心的地下一层开了一家西餐厅。“大不了梦想碰壁再找个金融的工作,总饿不死。”抱着这样试试看的态度,也是希望能用美食和花儿来滋养像她一样在都市中忙碌的人们,世外桃源般的“Tomacado花厨”就这么开张营业了。

一开始,Karen就打算把花和美食联系在一起,所以光制作菜单就花费了一年多时间,如今每道菜里添加的鲜花,其实都是那时一点一点试出来的。为了能让菜品更完美,就连盛装的器皿都是精心挑选的。她把自己的家装饰得像一个杂货铺,里面放满了从各种地方淘宝来的餐具。店里的装饰是自己动手设计的,不会CAD,她就手绘图纸。每件家居饰品都经过反复的挑选,在Excel里整整列了几百栏,当然大部分都是鲜花。

Karen说她一直记得在撕开装修围挡打开第一盏灯的时候,自己都快哭了,因为“花厨”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但“生产”的过程可不容易。在最初选址时,她被二房东骗了钱,又过了几个月才找到三里屯写字楼地下一层的商铺。有了店面,餐饮服务许可却迟迟办不下来。好不容易开了业,店招LOGO居然全黑了,在商人眼中,这可不是个好彩头。总算一切进入正轨,可一个月的工夫水管爆裂又把店淹了,店里所有人都要紧急撤离。开个店,几乎所有的糟心事都让她碰上了,但就这样放弃又让她觉得不甘心。就算她有这个想法,那些被呛得灰头土脸的妆容,和被划伤或塞满泥巴的双手也不会同意。

幸好当时Karen坚持了下来。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就这样一个历经波折、开在写字楼地下的小小“花厨”,居然第一个月就赢利了,短短半年就完成了餐饮行业一年半到三年才能回本的目标。或许是写字楼的冷漠更能衬托出“花厨”的温馨和诗意,很快就培养了一大批粉丝。80岁的奶奶经常来店里回忆和老伴一起来吃饭的美好时光;台湾来的钟小姐离开北京前冒着大雨来到花厨,只为留下一张卡片;爱插画的酷女孩Kodi用画笔记录下店里的每道招牌菜……不仅如此,店里还吸引了一众大咖,从泰国公主到吴尊再到冯小刚电影《芳华》中的主演李晓峰,李健也在一款酒的旁边留下了签名,陈洁仪甚至会带上自己做的饼干,来给Karen和店员分享。

渐渐的,“花厨”变成了一间网红店,但Karen却对“网红”两个字非常抗拒。在她眼里,“网红”两个字往往代表了形式大于内容,很容易让人忽略“花厨”在食材和餐饮上的用心。反复的筛选食物和搭配,少油少盐的烹饪方式,加上花店环境,既契合了当下“颜值即真理”的消费心态,也销售了健康。正如“花厨”的名字“Tomacado”是牛油果与西红柿英文的融合。很多评价说“花厨”不仅仅是一家餐厅,这里更多售卖的是一种生活态度。

而这也正是Karen当初设想的那样,“浪漫的花香和人间烟火气就像一对完美的组合,好看的食物总能从胃直达内心。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王恩泽   首席记者│乐水

编辑│穆逸龙  李小树  曹欣宇  李佳遥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