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青往事:宣传队

 kanglanlan 2020-07-17

当知青,讲知青,纪念知青。让我们一起倾听知青的故事,感悟历史中的人、人的历史……

那是一九七零年的秋天,我头天满十六岁,第二天便接到上三线的通知。能抽调参加三线建设,就已经让知青们羡慕不已,更何况是团部文艺宣传队的队员。那种荣幸,那种自豪,不是用言语可以表达的。

我们团宣传队被安排在一个生产大队的队部。男队员一间,女队员一间,中间隔着一个过厅。大家一起动手,不到一个小时,两个用砖头、木板架起来的大通铺就弄好了。队长要求我们像当兵的那样叠好我们的铺盖,摆放好我们的脸盆、茶缸和箱子。四把二胡,两支笛子,一把三弦,两支锁喇,一套锣鼓便是我们宣传队的全部乐器。男队员们宝贝似的把它们放入我们唯一的一个柜子里。

当天晚上,我们便开始了排练。好在大家都是文艺骨干,加上文化大革命中流行的歌曲大家都会唱,排练起来不是很难。我从12岁那年小学毕业就没好好上过学了。三天两头被借到一些红卫兵兵团去参加文艺演出。那时你只要给我一首歌,我不出半小时就能给你编一个舞蹈。因此,我很自然地成了宣传队的编导。只有两天时间,我们就排演出一台反映三线建设的节目。

那段日子是我这一辈子中最不知忧虑的日子,每天都有一个阳光般的心情。没事时,我总爱跑到男队员的屋里去弄他们的宝贝乐器。尽管当我不小心弄断琴弦时,他们要心痛好几天,但是我还是能想办法从牛魔王那里借到芭蕉扇。在他们练习锣鼓时,我也总要去凑个数,大锣、小锣、正钗、副钗我都要摸个遍。我最喜欢操副钗,跟着正钗呆板的节拍,在鼓点的引导下扯着不同的花样。

黄军装、白衬衣、就是我们的演出服,齐肩短辫是我们女队员的统一发型,红头绳便是我们的统一饰品。几支油彩、几支眉笔、一盒凡士林、一盒痱子粉、一盒胭脂、两支眉笔便是我们所有的化妆品。队长宝贝似的把这些东西交给我保管,反复交待不能弄丢。

每次演出前,姑娘们都一溜地排在我前面,等我依个给她们化装。那时候的我俨然像个指挥官,不断地发出指令:先去涂粉底!涂匀一点!过来画眉!舔湿一双嘴唇好画口红!我通常是在一个小时以内把十几张脸都搞定。把她们一个个都画浓眉大眼,活象一个武将。有时找不到眉笔时,我就用火柴棍对付,那时候一个个还美滋滋的,现在想起那一张张脸来真恐怖!

那种编导兼指挥官的日子并没有过上几天。在我们来工地不到半个月的一个晚上,说是县指挥部有首长来检查工作,我们宣传队理所当然地来了一场汇报演出。我们把平常的保留节目全部都拿出来了,那天,我跳的很卖力,特别是那个独舞“草原上的红卫兵”赢得了好几阵的掌声。演出以后,一个姓王的政委接见了我,他很和蔼地问我“多大了?”“还会跳一些什么舞?”“愿意去县指吗?”一些话后,对我们的团长说:“这姑娘我带走了。”团长虽然很不愿意,但口里还不停地说:“当然,当然,坚决执行命令!”

青岛知青网›[原创] 在文艺宣传队的日子里 (一)上三线作者:小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