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发酵茶可分为人为轻发酵和自然轻发酵两类。
人为轻发酵茶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主要是想通过轻度发酵来加速茶叶的变化,加快降低苦涩度,制作者仅把这种工艺作为加速普洱茶变化的方法,没有人为做旧仿老茶骗人的意思。
这时期的人为轻发酵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一些少族民族的制法,其方法是鲜叶杀青、揉捻之后不马上晒干,而是闷堆轻发酵,这种制法类似于黑茶做法,只是发酵度比黑茶轻很多。这种制法的茶叶主要供自己饮用,很少有存放较长的实物。另一种是勐海茶厂创始人范和钧先生在40年代制作茶品的方法之一,其法是将晒青毛茶蒸后用布袋包起挤压成沱茶,之后不去布袋,不晒干,保持水分放置阴凉屋角约40天,让茶发热至40度左右,发生轻度发酵,再打开布袋将沱茶晒干。
范和钧先生的制法和理念后来在勐海茶厂保留下来,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勐海茶厂的茶品中有一定数量的轻发酵茶品,在邓时海先生的书中列出过几款2~3成熟的茶品就是轻发酵茶。
人为轻发酵茶的第二时期约始于90年代后期,这时期由于市场开放,做假之风渐成,于是出现了一些人为做旧茶,其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晒青毛茶洒水渥堆轻发酵,但不发到熟茶程度,发酵后晒干再蒸压成紧压茶入仓等待转化完成。第二种是将晒青毛茶故意堆放在湿度相对大的地方,存1~2年后让茶叶度受潮发酵,再蒸压成紧压茶入仓等待转化完成。由于轻发酵茶的转化完成一般需要十多年时间,因此这些茶还基本没有上市。
自然轻发酵茶分两种,一种是茶农或茶厂没有售完的毛茶放置家中或仓库中,由于产茶地区湿度一般较大,放置几年后茶叶相对受潮发生轻度发酵,市场上会不时见到这种茶被加大年份在销售,也有人收到后压饼当老生茶卖。
另一种自然轻发酵茶是制作者无轻发酵的主观意念,但制法让茶发生了轻发酵,这种茶应该算作是人为与自然兼有的轻发酵,其茶品主要有竹筒茶、金瓜、茶柱等。竹筒茶因竹筒限制了水分的蒸发,如果不能很快烘干则一般都会产生轻度发酵。金瓜和茶柱则由于体积过大,内部水分难于散发则极易发生轻度发酵。金瓜与茶柱的外壳部分由于水分容易散发,一般不会发生轻发酵,内部则根据体积大小会发生程度不同的发酵,发酵严重的甚至在冲泡品饮时会有泥土味产生。就算用烘房烘干,如果体积过大,烘上十多二十天也会轻度发酵。在品鉴竹筒茶、金瓜、茶柱时,汤色、滋味口感不可用老生茶标准衡量,否则年份判断上可能会出现超过十年的误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