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坚持,需要节奏

 windy天意晚晴 2020-07-18

昨天有朋友留言说:你坚持读书和写作是不是把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占用了?这样的坚持,如果没有带来你想要的成绩,或者就算你成功了,可是把自己大好时光都浪费了,不是也很可惜吗?人生如果不懂得享受,坚持也没什么意义啊!

我很赞同他说的话。人生是一场单行路,如果一味追求速度前行,忽视了旅途中点滴美景,这样的人生也没啥趣味可言。可能当老了的时候,回忆只有沧桑的奋斗岁月吧!我回复他:坚持需要节奏。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也要慢下来。


提升效率

我每天都有工作。但是我的工作优点是只要做完了,剩下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当然不能离开工作岗位,但是可以读书或者写作)所以,为了能每天早点完成读书和写作计划,我总是以极高的效率完成工作。我也会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比如等人的时候翻几页文章,等待开会的间隙读篇文章等等。

工作是定量的,时间却是有弹性的,提高工作效率后,省下来的时间可以用来完成每天的读书或者写作任务,没有任务的晚上可以让自己思考、冥想或者休闲娱乐,这样,既坚持了每日计划,还有空余时间可以放松,不是很好吗?

看看小孩子就知道了。有的小孩写作业半个小时就完成了,有的小孩两个小时都写不完,家长看着孩子是在写作业,可是写一会玩玩玩具,削削铅笔,抠抠橡皮,拖拖拉拉。再想想你现在的效率,是不是和小孩子写作业一样呢?

帕金森第一定律:工作会自动膨胀,直至占满所有可用的时间。计划中的事和每日必须要做的事,一定要提高效率,尽量缩短时间。效率越高,所用的时间越短,你可以支配的剩余时间就越多。所以,该快的时候一定要快。


计划要适当“留白”

前几天看一则新闻说,某个考上名牌大学的高三学生,他的计划精确到分钟。大家纷纷推崇不已。我不赞成这样的做法。著名的侯世达定律指出:实际做事花费的时间总是比预期的要长,即使预期中考虑了侯世达定律。

我们制定计划时,总觉得自己一定能完成,可是执行的过程中常常状况百出,很可能在计划的时间内完不成任务,上一项任务完不成占用了下一项任务的时间,最后只能压缩睡觉的时间。睡眠不足又导致效率低下,长此以往,压力和焦虑倍出,于是,人便常常坚持不下去。

你的每日计划要适当留出多一点的“机动”时间。比如写作,我最开始写1500字的文章加上搜集素材、排版可能需要四五个小时,我每天就把所有能利用的碎片化时间都用上;现在写一篇文章可能需要一两个小时就行,但我每天还是会给自己留出三个小时的时间。这样,万一有什么突发事件,写作也能完成。不然,日更肯定坚持不下去。

所以,制定计划时,不要太满,让自己有适当的休憩时间。这样可以应对你每天的突发事件,还可以让自己有思考和总结的时间。让坚持更加轻松,让生活也更有趣。


享受生活

朱光潜曾说过: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我所谓的“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和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去其真正意义与价值。

生活,是人生最重要的一部分。要想生活幸福,我们既不要把工作带到生活中去,也不要把坚持带到生活中去。学会享受生活,才能让你的工作、坚持有意义。

我虽然每天坚持读书、写作,但我也懂得享受生活。我会花费时间陪伴儿子,用儿子的眼睛发现世界的美丽;我会精心为儿子烹制美食,把做饭当成享受而不是任务;我会坚持每日与儿子的亲子阅读,用童趣装点我的心灵;我会用心体味生活中的每一个感受,用它做我写作的最好素材。

要想写出更好的作品,需要你仔细留心生活中看到的每一片风景,遇到的每一件琐事,感悟到的每一份收获。这样,作品才能有血有肉,才能打动人心。

让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成为你坚持的动力,能让你的人生更加轻松。所以,学会享受生活,才能让你的坚持走得更深、更远。

哈佛大学李欧梵教授说:如果一篇交响曲从头至尾快到底,听后一定会喘不过气来,急躁万分。所以一般交响乐都有慢板乐章,而且每个乐章的速度也是有快有慢的,日常生活上的节奏和韵律应该如此。

所以,要想让你的坚持游刃有余,你也要学会让它有快有慢,让它变得有节奏。这样,既不耽误你的行程,又不辜负路边的美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