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高考文化常识,看语文高考命题即将走进死胡同……

 闫勇绿树蓝天 2020-07-18

编者按

     很多年前,全国卷是考查文言实词的,难度不算大。但这几年考文化常识,越考越偏,从相对简单的“中宫”“陛下”“吏部”“储贰”到刁钻生僻的“三坟五典”“践祚逊位”“移疾”,再到“居摄”“保任”,老师备课大海捞针,考生备考徒呼无奈,平时记了很多,命题者似乎想方设法绕过高三师生的识记范围,不考倒一大批就不罢休。
     比如,考你一下,2016年全国卷1:“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你认为是对还是错?答案是错的,但估计很多人都不明白具体原因。直到次年《高考试题分析》提供了官方解析:朝廷的决策中枢不叫“有司”。
来源:教育新声  作者:蝉语先生
本文仅做教学交流与分享

2020年高考刚刚过去,余热未尽,目前评卷工作正在进行,待成绩公布报考完成,一年一度的高考也就全部结束,到时候几家欢喜几家愁,高考也就进入下一个轮回,闲的闲忙的忙,匆匆收场。

这是全国的大事,也是全民的大事。

故宫一角显示出中华建筑文化

作为在一线从事高中语文教育十七年的一名教师,面对近些年的高考试题,总有一种无以言说的伤痛,觉得高考试题新意缺乏,创新滞后,令人索然寡味。尤其是高考语文试题的命制,目前大有渐渐走入死胡同的意思。

以高考语文文言考试文化常识而论,试想为了三分,学生需要记住多少内容?即便记住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又有何意义?市面上有些资料书商直接印制一本高考文化常识书籍贩卖给学生,竟然多达三百多页,分类解析上千条。也许有人会说,这也是阅读扩充知识的门径啊。是的,你这样说,学生是不是这样想呢?在高考科目如此繁多,学习任务累加不减的当下,学生花费巨大精力记忆所谓文化常识的动力何来?

徐悲鸿国画

以刚刚过去的2020年高考全国试卷为例,三套试题总共涉及十二个古代文化知识:

【2020全国卷一】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B. 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
C. 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
D. 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

【2020全国卷二】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方士,又称方术士,指中国古代好讲神仙方术、从事巫祝术数活动的人。
B. 保任,意思是担保或担保者,文中特指因向朝廷推荐人才而负担保责任。
C. 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因所居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
D. 四六之制,即骈文,因在发展中逐渐成为相对整齐的四六句式而有此称。

【2020全国卷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
B. 立嗣可指无子而以同宗之子承继,又可指确立王位继承人,文中则指后者。
C. 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最终获取天下。
D. 居摄是指古代帝王因年幼不能亲政,大臣代居其位来处理政务的一种制度。

其中只有殿试、方士、四六之制、太守、周公等五个为学生中学学习所见,其余七个都是学生完全陌生的,非专业学习难以了解。而对“太守”的考查,则又涉及其职责范围的详尽了解,令学生瞠目结舌;对“周公”的考查,也与课本注释“周公吐哺”的内容相去甚远。其余立嗣、禁中等词语早已远离现代生活,主司、司农、保任、当轴、居摄更是涉及古代的专门职业和制度,学生难以理解也不必理解。似这等内容纳入考试范围,实在毫无价值,徒然增加语文学习面目可憎的砝码,于语文教育价值不大。

孔子拜老子

我以为既然是考查文化常识,内容即当限定在学生所学范围,不可超出学生课本注释所及内容;如果扩大范围,也应当考查古代文化常识中依然于今日文化建设大有裨益者,古为今用,借鉴先贤。否则便是死知识旧材料,无补于事。有兴趣者只可自学深入,对大部分学生而言不学也罢。似目前这样,文化常识的考查浩无稽崖,老师无从措手,学生无处捞摸。说是常识,多数老师恐怕也未必了解。有些常识的专业程度不亚于考证文章,细枝末节,极尽偏狭,已非“常识”二字所能涵盖。

声明  本文内容为转载,直接来源于语文好公众号,请转载保留所有作者和出处。若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微信411121865,我们会立即处理。



“湘语文”姊妹号,资源共享平台“语文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