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流感,中国人有张祖传方!打开两扇门,把邪气引出去

 新用户63456694 2020-07-18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说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方剂学》、《中医方剂通释》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有人问我,文老师,中医和西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问题,可以写一本书了。

在这里,我只想说一个差别。这就是,西医对疾病,赶尽杀绝。中医对疾病,是引邪外出,斗而不破。

也就是说,中医对病邪的态度是,我让你走,离开我的躯体,就可以了。杀伐之事,中医素来不喜欢。

我觉得,这样的思维特点,贯穿了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有很多老话,比如“适可而止”、“杀人不过头点地”、“得饶人处且饶人”等等,都是这个意思。

我这么说,如果你还不明白,那就听我给你讲一张古方。这张古方,叫做葱豉桔梗汤。我们从它的身上,就能体会出上述精神。

这个配伍啊,源于《通俗伤寒论》。方见——

鲜葱白、桔梗各5克,栀子6克,豆豉9克,薄荷4克,连翘6克,甘草2克,淡竹叶3克。水煎服。

它是用来治什么的呢?中医术语讲,叫做风温初起。现代医学讲,就是感冒、流感。

它主要针对什么症状呢?这就是头痛,身体发热,恶风寒但是不严重,咳嗽,咽喉疼痛,口渴,舌尖红,苔薄白,脉象浮数。

您想想看,你所经历的感冒,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症状?中医说,这就是外感风温,或者叫做外感风热。病邪侵犯太阳经。太阳经循头走全身,所以头痛、身痛,肌肉酸痛。肺卫之气和邪气相争,所以发热,微恶风寒。肺气为邪气所困,故而咳嗽、咽喉肿痛。温热之邪灼伤津液,所以口渴、舌尖红。脉浮,说明邪郁肺卫肌表。脉数,说明有热。

这个时候呢,中医不知道什么叫抗病毒,不知道什么叫抗生素,打吊瓶、扎屁针、退热贴,所有这些都不会。它会啥啊?它认准一个道理——邪气既然来了,那我就把你请出去。你离开我的身体,我就康复了。至于你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我没时间理你,没空研究你,当然我也研究不透你。

怎么把病邪请出去啊?

总体来说,就两条路子。

第一个,通过肌表腠理。邪气不是从外头,通过肌表、肺卫侵袭进来的吗?那好了,打哪儿来,你就从哪儿走。为此,此方用葱白、豆豉、薄荷、桔梗四味药。葱白和豆豉,辛温解表,薄荷,清凉解表。温凉并举,打开肌表腠理。一扇门就打开了。然后,用桔梗来提开肺气,鼓动肺气的输布宣发,将邪气从肌表腠理“赶出去”。

同时,又打开一扇门,这就是我们的尿。你看啊,这人咽痛、口渴,这是热邪困遏于肺内啊。这部分的邪气,就从小便出来吧。怎么出呢?用连翘、栀子、甘草、淡竹叶。连翘和栀子,清热利尿。甘草解毒,淡竹叶滋阴利尿。通过小便这扇门,邪热被导出来了。

所以你看,通过这么两扇门,邪气被赶出来了。人自然就安生了。这就是中医治疗此类疾病的思维特点。

它和西方医学的“找到你、研究你,杀了你”是不同的思维模式。后者,体现的是西方的杀伐文明。前者,体现的是东方古老民族的与人为善、和而不同的思维模式。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我的读者朋友参考、借鉴。如果此文能帮助您感受到中医的一点精髓理念,就是我的莫大的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