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时代白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对打造白族火把节文化品牌的思考

 yzhkl 2020-07-18

已经承载了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白族火把节,是见于白族民家、那玛和勒墨三大支系内的白族唯一共同的本土节日。它是以对火神崇拜的民族民间信仰展开,赋予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子孙繁茂、六畜兴旺等寓意,并严格按照约定俗成的内容、程序、仪式,以自然村为主体,组织开展的白族传统节庆活动。由于白族相似的民间信仰、相近的地域环境和相同的礼教仪式,保证了白族火把节节庆活动的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口流动速度和工作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人们节庆意识淡化、节庆仪式简化、节庆文化虚化的诸多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要以在阳光灿烂时修屋顶的远见卓识,竖立一个文化标杆,打造一个文化品牌,为白族火把节的传承发展提供支撑、引领和示范。

▲刘晓标

一、 白族火把节的由来

白族火把节,白语又称“福旺物”“薪檜架”等等,是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五日。其由来的说法很多,但根据地域特点、民族特征、民间信仰与火把节本身蕴含的文化元素来分析判断,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传说:一是火烧松明楼的传说。相传在唐代,蒙舍诏首领皮罗阁企图吞并其他五诏,六月二十四日这天,皮罗阁以祭祖为名诱邀各诏首领到松明楼喝酒,实则是想在易燃的松明楼纵火把他们一网打尽。邓赕诏的夫人白洁夫人早就看穿皮罗阁的野心,但迫于共同祭祖的压力,又不得不去,白洁夫人知道此去凶多吉少,于是将一只铁钏带在了丈夫的手上。五诏首领进入松明楼后,皮罗阁寻机放火焚烧了松明楼,五诏首领全都葬身火海。白洁夫人骑马奔去,在火后的废墟中用手为锄,十指挖得鲜血淋淋,最终根据铁钏认出了丈夫的遗体。皮罗阁见白洁夫人貌美聪慧,逼她为妾,白洁夫人假意答应,但回去将丈夫掩埋后,率众与围城的士兵浴血奋战,弹尽粮绝后投海而死。后来白族群众为了纪念白洁夫人,在每年的六月二十五这天妇女们都要用金凤花根把十指指甲染成红色,男人们则要在村里竖起高大的火把,以颂扬白洁夫人的坚贞和不屈;二是阿南殉夫的传说。汉元封年间,云南叶榆酋长曼阿奴之妻阿南夫人,聪慧美丽,被汉将郭世忠看中,为霸占阿南,设计害死了曼阿奴,然后逼阿南嫁给他。阿南誓死不从,在其丈夫火化时,趁守军不备纵身跳入火海,焚身殉夫。人们为她的贞烈所感动,所以每年的六月二十五日这天人们则要竖起火把来祭奠她。
从这两个传说蕴含的元素来分析,一是在时间上:从白族火把节有文字记载开始,到现在大约有一千三百多年。这两个传说一个是发生在蜀汉时期,一个是发生在唐朝南诏时期,时间上是吻合的。当然,笔者认为,白族火把节的起源还应该更早,主要源于对火的崇拜,可能来自围火狂欢习俗。二是在地域上:这些故事都发生在以洱海为中心的白族地区,也随那玛、勒墨等支系的迁徙,把白族火把节的习俗比较完整的保留了下来。三是在族别上。传说都是围绕白族人来展开,尤其歌颂了白族妇女的忠贞、聪慧、勇敢的品质和甘为家国牺牲的情怀。这都与我们白族历来对“当家母”的崇敬即母性崇拜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有人把白族火把节称之为“生之礼赞和死之缅怀”的节日。四是在名称上。白族火把节的白语为“富旺物”“薪檜架”等,这些含义都与传说中的“王”“火”“财”等元素相契合,说明白族火把节不是平白无故产生的,而是有一定历史渊源的。五是在信仰上:本主是白族在唐朝南诏时期形成的独特的民间信仰,其核心是对村社保护神“本主”的全民崇拜。本着“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悍大患则祀之”的原则,让白族信奉的本主多种多样,但也离不开对义妇节女如阿南和白洁夫人(白洁圣妃)的崇拜,并赋予了与白族火把节祈愿相一致的护村佑民、除邪去灾、家宅平安等含义。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这些民间传说作为白族火把节的由来是有理有据,无可辩驳的,也是白族火把节得以延续传承的根本所在。但也存在一些不够完美,甚至残缺的地方:譬如其一是现在关于火把节的民间传说太多,势必造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混乱现象,对于不断提升白族火把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造成无形的人为障碍。二是明朝初年,许多的白族史料被销毁了,对于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白族火把节历史文化,带来许多的困难。三是早期迁徙在外的白族人,由于时隔久远,火把节这一民俗早已失传,造成了它整体辐射功能的缺失,使其传播范围进一步缩小。四是专家学者没有对白族火把节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迄今为止,还拿不出统一的有文化含量和严格程序、又便于传承发展的范本。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认真思考,深入研究,给出答案。


二、白族火把节的内容

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是白族民间约定俗成的火把节。白族火把节民俗活动主要包括“扎火把”“祭火把”“竖火把”“点火把”“绕火把”“耍火把”等内容。其具体程序是:

(一)火把节前几天,属于当年生育孩子的家庭,就要准备好竖火把所用的材料,主要是火把杆、升斗、柴火、香火、火把梨、炒豆、红糖水、三牲、染指甲的金凤花等等。

(二)火把节当天上午,由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组织会扎火把的村民,开始扎火把,同时,在祭司指导下,对火把进行装饰,含插香、插升斗、挂水果等等。

(三)火把节当天下午开始,进行祭火把仪式。内容含祭司诵祭文、焚香、祭三牲贡品、诵经等。

(四)火把节当天晚饭后,全体村民开始集中在活动地点,一起竖火把。

(五)由祭司组织再一次进行祭拜后,就由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点燃火把。

(六)随后村民自行绕火把三圈。然后,由当年生育孩子的家庭,送红糖水、炒豆、烟酒等,相互道喜。

(七)村里的孩子们开始撒松火,大人们开始唱歌跳舞,把节庆活动推向高潮。最后村民们开始抢升斗和未烧尽的柴火,意在拿回家祈福求平安。

以上这些就是白族火把节保留下来的主要内容。它有一定的完整性,但有些地方早已简而化之,主要表现在:一是内容简单化。如在祭祖、祭庄稼、祭六畜、取火、点火等仪式上,已经不够严谨和完善。二是仪式随意化。仪式其实就是一种“礼”文化,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如果逐渐失去了仪式,就失去了教化,也失去了白族文化的积淀和厚重。三是程序模糊化。严谨的程序能增加节庆活动的层次感、神圣感和文化感,如果没有,大家的参与意愿将大打折扣。以上不足和缺陷都有待于我们修复、丰富和完善。



三、白族火把节的含义

白族火把节为何能成为白族唯一共同的本土节日,并且得以千年传承而经久不衰?除了民族学方面的各种因素外,其核心是在白族人民心中始终承载着一个魂(即火烧松明楼白洁夫人的故事等),并赋予其本民族的许多美好愿望。因此,可以说白族火把节是白族人民以对火的崇拜而引申出来的最全面、最真实、最虔诚的一次集体意识性大祭拜。其引申出来的含义一是:从“火烧松明楼“的传说中,就展现了白族人对忠贞、正义、无私品格的敬仰;对母性崇拜和对家国挚爱的民族情怀。如在火把节当天就有妇女“染指甲”,有的还保留了“跑马”、“祭本主”、“上坟祭祖”,还有后面的“耍海”等民俗。含义二是:白族人历来都有敬拜“火神”的习俗。认为火为生命与灵魂的护佑物,它给予人类安全、温暖,还有驱邪祛病的强大作用。所以,在火把节当天,撒火把的顺序一般都是从里到外、从老到少进行的,如先从厨房、厩房撒起、然后才撒到房屋的四向八角,以祈求家宅平安;小孩先给老人脚上撒一把,然后才在同辈之间互撒开来,主要是祈愿老人健康长寿。含义三是:明代白族学者李元阳在《云南通志》里记载“六月二十五日,束松明为火炬,照田苗,以火占农。”印证了白族作为稻作民族,火把节也是在水稻抽穗杨花时的一种农事节日。如到田间地头插香,撒火把等,以感恩大自然的馈赠和滋养,祈祷五谷丰登。含义四是:白族人共同祝愿子孙繁茂,后继有人。如火把树要由当年生男孩的父亲们提供,火把坑由当年生女孩的父亲们挖掘,火把上挂满水果,便是多子多福的寓意。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生男孩的家人供树,生女孩的家人挖坑,不是社会学意义上的性别歧视,而是民俗学意义上的生殖崇拜。含义五是:扎火把时,常年扎十二台,闰年扎十三台,涵盖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祈愿风调雨顺。含义六是:火把树上的升斗,一般为三台,可能是来自于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象征着节节高升,事业兴旺、物阜民丰。还有最后的抢升斗、抢柴火等,都赋予了纳福求财的寓意。

不难看出,我们白族先民其思维脉路是清晰的,其逻辑推理是成立的,它始终围绕“火烧松明楼”传说的核心灵魂,寄予了白族人民许许多多的精神信仰,并一件一件仔仔细细地展现给了后人,这足以说明白族火把节历史悠久、文化厚重、风情浓郁。它为我们进一步传承发展,打造好这一白族节庆品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文化资源和聚集成巨大的文化遗产。但也要看到我们在传承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是乡村里那些德高望重的“乡贤”已逐步逝去,现在很多年轻人对白族火把节礼俗含义了解不多,知之甚少,不利于将这一节庆文化完整的传承发展下去。二是有些地方逐步淡化了白族特色,在传承发展中出现了“异化”现象,这是非常危险的。三是没有向外界充分展现出白族火把节厚重的文化信息,使其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弱化。



四、白族火把节的现状

白族火把节以其独有的文化含义、民众基础、礼仪规制和传承模式得以延续,足以说明它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旺盛的生命力。具体表现在:

(一) 它作为白族唯一统一的民间节庆习俗,一直都没有改变。每年的六月二十五日火把节这天,无论遇到何种境况,每个村子里的白族人家都要如期过节。

(二) 它具有的扎实而广泛的民众基础,一直都没有改变。由于白族是属于“火图腾”的一个民族,加上他们对正义的敬仰、对本主的崇拜和对大自然的敬畏的思维惯性,构成了其精神信仰的一致性,并想借助火把节这样的主要节庆活动加以体现和落实,以祈求幸福与安放灵魂。因此,白族火把节自然就形成了关乎人人、户户参与的节庆习俗。

(三) 它围绕“火烧松明楼”这一核心传说,并使其承载许多白族文化意义,一直都没有改变。白族火把节的文化含义,是白族民间信仰的集中体现,它涵盖了诸多的精神寄托,从而增强了火把节的历史感和文化感。

(四) 它约定俗成的组织和运行方式,一直都没有改变。只要是在白族聚居地,一年一度的白族火把节,都是由在当年新添子嗣的家庭为主角来承头组织,其他村民协助完成的。这样既具备了火把节所需的人、财、物保障,又具备了不用指定的,公平、公正的轮流坐庄约定,这也是保证白族火把节年年不缺,一直延续下来的原因。

(五) 它作为白族人节日意识的一部分,已经形成了整个白族的集体记忆,一直都没有改变。只要生活在白族祖居地的白族人,从小就受到这一节庆文化的熏陶而在脑海里烙下印记,就是对于出门在外的白族人也自然成了他们不可割舍的一种乡愁。

(六) 它以火把为载体,来烘托节日的热闹气氛,一直都没有改变。节日这天男女老少,人人参与,火光照耀,载歌载舞,热闹非凡,有正如元代诗人文章甫描写的“万朵莲花开海市,一天星斗落人间”的壮观景象。

以上这些是我们打造好白族火把节这一品牌的基础和条件,但要按照打造品牌的配置条件来衡量,还缺少以下几个元素:

其一、缺少一个传承历史悠久,传承内容完整,传承仪式规范,其位置适中、交通便利,场地开阔,并具有整体辐射和带动功能的示范村落。

其二、缺少一个既具有历史渊源,又具有文化含义,既有严格程序,又有规范礼仪的指导性范本。

其三、缺少以白族火把节为中心,辐射与之相关联的民间节庆(如:本主节,耍海节等等)相链接的策划,达不到丰富节庆内涵,扩展节庆外延的整体效果。

其四、缺少村民实施、企业助力、政府推动的有效运行机制,从而使人、财、物得不到有效保障的同时,远远没有发挥出火把节节庆活动应有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品牌文化效果。

其五、缺少集中主要精力,全力竖立一个标杆,打造一个品牌的定力。

其六、缺少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的理念和方法,无形中阻碍了传播力,减弱了影响力。以上这些都是在我们打造白族火把节品牌的过程中,要必须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



五、白族火把节的品牌

现代营销学之父科特勒在《市场营销学》中定义,品牌是销售者向购买者长期提供的一组特定的特点、利益和服务。品牌文化是指通过赋予品牌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建立鲜明的品牌定位,并充分利用各种强有效的内外部传播途径形成消费者对品牌在精神上的高度认同,创造品牌信仰,最终形成强烈的品牌忠诚。这就告诉我们,要打造品牌及品牌文化,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一) 是它的长久性。正如著名画家张大千所说:“一要有名气,二要有年份。”因此,我们白族火把节要尽早确立一个中心点,并长期坚持不变。

(二) 是它的知名度。要提高其知名度,就是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其文化内涵,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民众的民间信仰和精神需求。

(三) 是它的差异性。火把节虽然是西南多民族同有的节日,但大部分都是在当时南诏、大理国管辖的范围之内,因此,他们的节日应该说是以大理为中心渊源而引申出来的。白族火把节有其独特的传说、独特的含义、独特的仪式和独特的文化,也自然有它独特的优势。

(四) 是它的忠诚度。白族火把节是全体白族人民共同的节日,现在外来人也逐步参与了进来,对它的信任度和依赖性也必将逐渐扩大。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打造好白族火把节这一品牌呢?

第一、选择一个中心点,并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规划。

这个中心点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 要选择能为众多民众参与,尤其是外来游客参与提供便利,坐落于苍山洱海之间的村落。

2、 要选择村干部勇于担当,群众积极参与,至今还保留着完整的白族火把节民俗文化,并有望进一步发扬光大的村落。

3、 要选择具有宽阔的活动场地和较为完善的配套设施(如街道、酒店、停车场等其他服务设施)的村落。

4、 要选择便于与白族火把节相关节庆(如,白族本主节、耍海节等)相链接,可以扩展火把节节庆活动内容和延长节庆活动时间的村落。

5、 要选择村里大火把的数量多,且相对集中,能够最大限度地烘托出白族火把节的热闹气氛和文化魅力的村落。从以上条件来看,笔者认为,大理市周城村是最佳的选择。

根据大理市周城村现有的状况,在规划中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补充和完善:

(1)扩充中心火把的场地,保证不少于10亩的面积,,并完善其功能设施。

(2)新建一南一北两个停车场。

(3)新建一个白族民俗文化展览馆。

(4)在村中增添永久性、标志性的白族火把节元素符号。

(5)进一步完善民宿、酒店等服务设施。

(6)研究并开发与白族火把节相关的创意产品。

(7)建立健全安全、消防设施以及紧急避险通道。

第二、研究并编纂一套大理市周城村白族火把节节庆活动方案。

首先,要进一步理清白族火把节的由来,统一丰富“火烧松明楼”的传说,讲好白洁夫人的故事,以增强这个节日的历史感和文化感,不断唤醒民众对白族先人的崇敬和对白族文化的自觉。 

其次,进一步修复完善古人流传下来的关于白族火把节的仪式程序规制,以增强这个节日的神圣感和仪式感,不断满足民众对“火”的崇拜,并寄予其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子孙繁茂的精神需求和民间信仰。

再次,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和打造火把节民族文化品牌的需求,进一步增添新的内容,并赋予其新的文化意义。一是关于不忘根本,敬拜白族本主的问题。火把节的火源,应到本村的本主庙举行一定的祭拜仪式后敬取,并由男女青年一路护送到火把节的主会场,用于火把点火仪式。二是关于弘扬敬老爱老风尚,传承孝悌品德的问题。就是把本村的部分老人代表请到主会场,请男女青年给他们披红挂彩,祝愿他们健康长寿,平安幸福。三是关于使后人聆听教诲,并寄予希望的问题。就是请本村当年年满十八岁的男女青年来到主会场,为他们举行隆重的成人礼仪式,并由老人代表全村人民送上祝福。四是为了烘托白族火把节的热闹气氛,建议村里组织白族唢呐队、歌舞队、洞经乐队、莲池会等,全天穿插在火把节仪式的各个环节。五是建议白族火把节节庆活动为六月二十五日前后三天,其中,六月二十四日,举行纪念白洁夫人的跑马仪式、到田间敬香和撒火把仪式、喜迎嫁女回娘家仪式等等;六月二十五日举行火把节仪式;六月二十六日举行本主节,并组织游客参观、购物和邀请他们到农家做客等活动。六是要充分借鉴剑川、鹤庆、洱源等地区扎火把的方法,把周城村的火把扎成不同的样式,给广大民众创造一个异彩纷呈的火把“大观园”。只有这样,才能承载我们白族厚重的传统文化,展现我们白族浓郁的民俗风情,更重要的是能够突显白族火把节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第三、尽快建立村民实施、企业助力、政府推动的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

白族火把节历来是自发于民间的传统节庆活动。由于村民是实施的主体,才保证了这一节庆活动的连续性和一贯性,但也因实施者自身条件的参差不齐,而使其内容简化,形式淡化,势必弱化了整个节庆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按照打造白族火把节文化品牌的要求,在原有传承的基础上,必须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关于政府推动方面。大理是白族的族源地、祖居地和聚集地,是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白族火把节又是集白族民间民俗、白族民间信仰和白族民间礼仪为一体的古老活态文化,它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历史性、民族性特征,是难得完整保留下来的白族节庆活化石和白族文化遗产。建议州市人民政府给予特别关注,高度重视,将它列入重点文化项目给予支持和推动。

关于企业助力方面。据考证,绝大多数文化品牌的打造成型和巩固发展,都少不了企业的加入,他们会以新的理念、新的策划、新的模式、新的产品来进行系统有效的运作,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大理市周城村要以进一步以开放的态度,对内对外招商引资,与企业携手共同搞好整体规划,建设好硬件设施,生产好创意产品,操作好广告运营等等,为打造好这一文化品牌注入新的活力。

关于村民实施方面。千百年来,村民是白族火把节的实施主体,并在我们白族人中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思维定式,这对于火把节礼规礼制、民俗风情的完整传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优秀的传统我们必须坚守好、落实好、维护好。对于有些短板(如:敬老爱老、白族歌舞、洞经音乐、莲池会等等),我们在传承发展中因地因时加以不断丰富和完善。

第四、组织好现代传播媒介群体,借用传播力扩大影响力。

媒介在传播学中,是指扩大人类信息交流能力的传播中介物。它包括个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中介物(如:微信、抖音、快手、直播等)和用于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开传播的工具(如:公众号、电视、互联网网红打卡地等)。在一年一度的白族火把节节庆活动中,我们一方面要组织好这些现代传播媒介群体的加入,甚至有目的的培养“超级传播者”,指数级扩大受众群体,最大限度的增大传播力;另一方面我们要在节庆活动的每一个仪式程序中精心设计,为现代传播媒介群体的加入提供方便。再者,就是请民俗专家提前介入,在研究好白族火把节历史文化的同时,把每年的活动内容整理成册,及时分享给广大民众。

第五、迎接八方白族同胞,把白族火把节确立为白族人共同的节日盛典。

经过调查了解,迁居在省外的白族同胞,由于历史的变迁,白族火把节这一节庆习俗,在绝大多数白族聚居地都已经失传,因此,它一方面削弱了白族传统节庆文化的整体辐射功能,另一方面也削弱了白族同胞之间的向心力、疑聚力和吸引力。以白族火把节为载体,构建全国白族同胞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以增强在外白族同胞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很有必要。一是每年的白族火把节都要邀请在外的白族同胞回家过节,共同感受我们白族传统文化的风采和魅力;二是请他们实地观摩白族火把节的程序、仪式和内容,并由他们带回迁居地逐步恢复传承;三是有必要派去专家学者对他们现场指导帮助,让他们能够完整规范、平安祥和的过好火把节,以达到“村村竖火把,白乡一片红”的效果。

综上所述,白族火把节是我们白族人民唯一统一的传统节日,它具有独特的、神圣的和令人回味无穷的“火烧松明楼”的民间传说;它含有完整的、全面的和给人精神寄托的民族民间信仰;它具备完善的、系统的和使人接受洗礼的民间礼仪,这些都是我们打造白族火把节文化品牌的核心要素。只要我们在传承的基础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在各个方面不断地加以修复、丰富和完善,那么,我们白族火把节品牌的文化魅力就会得到永久释放和充分展现。



作者简介:

刘晓标,白族,研究生学历。曾任云龙县人民政府县长,中共弥渡县委书记。现任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学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名人书画艺术界联合会会员,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书画院会员,大理州书法家协会会员,获第六届“炎黄杯”国际诗书画大赛书法银奖艺术家称号。曾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个人创作的长篇小说《雨夜》,诗集《无色花开》。在《中华超现实主义诗刊》,《兰苑诗刊》,《文学之梦》,《唐维诗社》,《新长江文学》,《文心社》,《阳光家园》,《桃源思语》,《太阳雨文学》,《南风文学》等诗刊杂志,《中国现代消费网》,《中国创新网》,《中国古筝音乐网》和省、州文化刊物上多次刊登诗歌,词赋。本人作词的歌曲《暖暖啊妹的心'》在上海音乐学院由杨学进教授演唱。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