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信契约精神却忘了看人,三百年后,他们发现自己输掉了整个民族

 123xyz123 2020-07-18

“契约精神”(the spirit of contract),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西方文明的核心价值观。有约必守,这不仅听着很酷,还充满着欧洲中世纪武士近似侠客的神秘感。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北美印第安人近300年的血泪史里,也处处离不开契约的影子。

  • 曾经的朋友

1700年的北美大陆,森林密布,鸟语花香。大陆上到处游荡着牦牛(buffalo),麋鹿,棕熊,郊狼。水里游曳的是虹鳟,猫鱼,鲈鱼,大嘴派克。肚里有食,身上有衣的印第安人普遍过着逐水草而居,自给自足的悠闲日子。一片岁月静好,真是“天上白云飘荡,地上人儿马蹄忙”。

只信契约精神却忘了看人,三百年后,他们发现自己输掉了整个民族

印第安人在中西部大平原上追逐牦牛

那时离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已经过去了二百多年。可在北美的欧洲白人数量依旧不多。他们号称火器先进,也不过是打一枪还得装填一次的样子货。论武力和适应能力,这些外来客还无法和土生土长的印第安人相比。那时,欧洲移民和印第安人最多的交流还是贸易。北美丰富的动物资源为欧洲毛皮市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供给。

后来爆发了战争,却并不是白人和印第安人之间的,而是英国人和法国人。他们为了争夺和印第安人的贸易权,也为了争夺狩猎区大打出手。打仗就需要人,而且是很多人。英国和法国都忙着从本国运来士兵。但那时候飘洋过海并不容易。运来的士兵有很多也会水土不服。相比之下,印第安人彪悍的战斗力就特别吸引人了。于是,英国人和法国人争相和不同的印第安部落签订协议,争取他们来帮自己打仗,条件优厚。这就是著名的《阿尔博尼1701条约》(Treaties of Albany 1701)。

对印第安人来说,那时的白人不仅是可以交换烟草,马匹,武器和酒精的生意伙伴,很多时候还是可以并肩作战的兄弟。最早的这批契约的内容也是温情脉脉。

只信契约精神却忘了看人,三百年后,他们发现自己输掉了整个民族

印第安人和早期欧洲移民的关系其实还是不错的

  • 合作伙伴

英国人最终打垮了法国人,有效控制了整个北美大陆。但问题也来了,随着移民数量的增加,僧多粥少,很多狩猎区爆发了冲突。英国人那时依旧不能在武力上对印第安人形成压制。著名的北美早期政治家威廉·约翰逊(爵士)在他给英国政府的信中说道:“原住民很重要,很强大,英国只有确保他们的利益,才能保证我们在本地区的贸易利益。”

于是就有了《和平和友谊条约》,《战后条约》等一系列新条约。这些条约中详细明确了英国人和印第安人的贸易方式,还规定了狩猎区的秩序。简而言之,就是让大家都有饭吃。放到现在应该称为“双赢”。条约中虽然声明了英国皇室对东部殖民地的控制,但同时也明确了广袤的西部为“印第安管辖区”(Indian Territories)。

为了方便交流和沟通,1755年,英国政府还在北美成立了一个印第安管理部(Indian Department),参与殖民政府的决策,也负责协调印第安人和白人政府之间的关系。

虽然关系从私人友谊上升到了政府一级的沟通,印第安人对这个时期的条约还是基本满意的。尽管实际控制的土地在缩水,印第安人依旧认为自己只是慷慨的主人,接纳客人在属于印第安人的土地上狩猎,耕种并生活。老实讲,我超级怀疑,如此心大的印第安人身上流着一部分中国老祖宗的血。

只信契约精神却忘了看人,三百年后,他们发现自己输掉了整个民族

1812年为加拿大作战的印第安英雄

接下来,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军人又不够了。于是英国政府故技重施,再次要求印第安人帮他们打仗,只是这回是招募,而不用签条约了。印第安人大概是习惯成自然,本着“兄弟家的事儿就是我的事儿”,他们再次冲到了最前面。

  • 坑蒙拐骗

赶走了法国人,隔离了美国人,英国政府发现自家突然多了好多因为战争失去家园的保皇党难民。这其中也包括少数因为帮英国人,被美国人夺走了土地的印第安人。

那么多人总得吃饭吧。英国又开始了一系列条约的签订,这回的对象却是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印第安部落。其中包括涉及西海岸土地的罗宾逊条约,道格拉斯条约,还有加拿大历史上著名的编号条约(Numbered Treaties),又称11条约(11 treaties)。

只信契约精神却忘了看人,三百年后,他们发现自己输掉了整个民族

11条约涵盖了几乎整个西部大平原

其中以包括撒多湖地区在内的6号条约最为典型。印第安部落长老大都不懂英文,而印第安管理部的翻译却不尽责,其实傻子都知道那是故意。他们给长老们说的是一个意思,条约里写的却是另一个意思。结果印第安人以为英国人需要更多食物和衣物的原料,于是就允许英国人可以在属于部落的土地上随意狩猎和耕种,以此换取印第安人急需的药品。而在此之前,作为“兄弟”和“伙伴”的印第安人并不缺白人供给的药品。

可事实上,6号条约却剥夺了整个撒多湖地区印第安克里部落的土地所有权,只保留了部分土地的使用权。

只信契约精神却忘了看人,三百年后,他们发现自己输掉了整个民族

今天印第安克里部落的族徽,撒多湖和牦牛依旧是他们的象征

至此,印第安人在自己的土地上沦为了客人。印第安人和白人之间的关系也彻底恶化。

时至今日,加拿大官方也不得不承认,那个历史时期的条约有很严重的问题,有的语焉不详,模棱两可,有的干脆连印第安方的签字都没有。很多印第安人就这样莫名其妙地失去了自己的家。

  • 蛇,终于露出了獠牙

时间来到了1867年,加拿大联邦初具规模。在英国通过的北美法案第91条明确规定:“加拿大政府拥有对所有加拿大境内印第安保护区的所有权和管理权。”

紧跟着,美、加政府分别制定了自己的印第安法案,俗称“野蛮人法”。在这部法案里,印第安人被看成低等人群(min zu),没有正常的公民权。美国政府甚至认为印第安人没有管理自己财产的能力,需要政府指定白人作为监护人。(我在以前的文章里提过,不再重复)很多印第安人传统的习惯都被认为是非法,就连搭帐篷被发现了都得坐牢。

只信契约精神却忘了看人,三百年后,他们发现自己输掉了整个民族

典型的印第安帐篷

法案还对在19世纪初刚刚兴起的印第安寄宿学校进行了强制性推广。印第安父母如果不把孩子送到这些寄宿学校上学,那就是犯法,要被抓去坐牢。鼎盛时期,北美的印第安寄宿学校达到160所之多。这些学校由教会管理,主要任务就是洗脑,把印第安孩子变成彻头彻尾的白人孩子。一进学校,印第安孩子就失去了自己的名字(用白人名字代替),也失去了母语(谁说母语谁就会遭到严惩),不能回家,不能见父母亲人,直至毕业。营养不良,虐待,性侵,非正常死亡比比皆是。

只信契约精神却忘了看人,三百年后,他们发现自己输掉了整个民族

印第安寄宿学校的学生

之前曾经扮演过“友谊桥梁”角色的印第安管理部,这时俨然成了印第安保护区的警察,配合着加拿大政府对印第安人进行大清洗。

美国立国之父之一的托马斯·杰弗逊曾说过印第安寄宿学校背后的逻辑:“现在的印第安孩子就是将来的印第安战士。如果把他们送进我们的学校,二三十年以后,我们就不用担心和印第安人的战争。”

这段历史时期中,条约,合约,契约这些代表契约精神的词统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法案,是命令,是枪,和监狱。那些白纸黑字温情脉脉的条约墨迹未干,就成了过时货,被无情地抛弃在历史的垃圾桶里。

  • 一个民族的挽歌

2008年,加拿大成立了真相和和解委员会,旨在安抚那些在殖民时期受到损失和在印第安寄宿学校饱受摧残的印第安后裔。还把每年的9月30日定为和解日。

只信契约精神却忘了看人,三百年后,他们发现自己输掉了整个民族

在和解日游行的印第安后裔,已经很少有印第安面孔了,多数都是印第安白人混血儿

和解的本意是指有矛盾冲突的双方相互妥协,达成一致。在印第安人的历史里,他们失去了家园,失去了语言和文化,还有未来。整个民族已经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这时来谈和解,实在是有些讽刺。

  • 最后的启示

庄子曾说,“盗亦有道”。很多人误解了这句话,以为说的是梁山好汉之类的人物。其实不然,他说的盗,就是盗,就是心怀叵测,图谋不轨的人。盗亦有道的本意是,做坏事的人也会有一套符合TA自己利益,并且十分道貌岸然的大道理。毕竟,恶人从来不会在自己脸上写“恶人”两个字。恶人最喜欢的,其实是打扮成善良的样子,然后说着一些听着十分高大上的普世价值。所以庄子才会激动地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他觉得圣人就是那个给恶人提供道义幌子的罪魁祸首。

比起契约精神,我觉得,其实中国祖先的词汇才更接近真相和人性,那就是君子协定。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是君子才能定协定,签合约,才能谈真正的契约精神。对方不是君子,契约精神就会变成道义的幌子,你考虑的就不该是契约,而是如何保护自己。


参考文献:

Brandi Morin,(2020) Canada and the First Nations: A history of broken promises

Government of Canada, (2020) A History of Treaty-Making in Canada

Canadian Institute for Historical Microreproductions, (2009) Numbered Treaty Overview

Openparliament.ca, (2019) Bill C-369(historical)

University of Manitoba, (2016) Residential Schools Overview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