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平老故事]何须马革裹尸还(第151期)

 公众号辽河记忆 2020-07-18

何须马革裹尸还

——李家窝堡辽墓发掘纪实

辽宁省最大的平原淡水湖卧龙湖,辽金时期称之为辽海,是辽早期春捺钵的地点之一。湖南岸有一座长条形的低矮山丘,人们称之为“龙背山”,山下有一个叫做李家窝堡的小屯。

2012年9月17日晚,一场大雨毫无征兆地降落在卧龙湖畔,让干渴的卧龙湖又出现了水天一色的壮阔场景。18日早上,李家窝堡屯的一个放羊人像往常一样,赶着羊群向卧龙湖边走去,在路过龙背山下的一处断崖时,发现断崖下的一处坡地似乎被雨水冲出了不少东西。

被大雨冲出的尸骨

放羊人拎着鞭子走到近前一看,发现从坡地里冲出来的是几截残缺的人骨和一些古代的兵器。县文管所经常来这里宣传,让这里的人们也具备了一定的文物知识。放羊人马上意识到这是一座古代的墓葬,于是用鞭杆将暴露着的遗物挖出后带回家,并通过村里报告给县文管所。所长王野和副所长王允军接到报告后,立即赶到了现场,全数收回了被村民挖出的遗物,并组织人员对残存的墓葬进行了清理。

李家窝堡辽慕航拍图

经过一上午的清理,共回收金、银、铁、玛瑙等各类遗物98件。其中覆盖在墓主人脸上的铁面具、辽宋时代的著名冷兵器“钩镰枪”、“宝剑”和“蹀躞带”等,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这不会是大辽的一个大将军吧?带着疑问,王野和王允军两位所长査阅了大量的资料、并请教了市考古所的专家,终于为这座墓葬的年代、民族、等级做了一个明确的结论,并发表在2014年《沈阳考古文集》上。

年代

辽代的长方形土坑竖穴墓以往发现较多,然而见于报道的并不多。据《辽墓初探》一文所列举,土坑竖穴墓以往发现有8批资料,《辽代墓葬形制与分期略论》中仅提到了巴林右旗的巴彦琥绍墓,《近代契丹墓葬研究》中辽代早期土坑坚穴墓提到了11批资。
    李家窝堡辽墓为典型的长方形土坑竖穴墓,葬尸骨虽已被扰乱,但从平放的腿骨看,应为单人仰身直肢葬。无二层台,其尺寸与巴彦琥绍墓相近;墓葬为南北向,与乌日根塔拉墓、荷叶哈达墓、呼斯淖墓相同。

◆李家窝堡辽慕出土的镂空金球

从出土遗物看,墓葬出土的镂空金球与虎吐路墓出土的球形铜饰形制相似;墓葬出土的银蹀躞带与康平张家窑1号辽墓出土的银銙蹀躞带、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温多尔敖瑞山辽墓出土的鎏金铜蹀躞带、阜新海力板辽墓出土的金铜蹀躞带极其相似,但较之部件保存更多。玛瑙管、铁镞与康平张家窑1号辽墓、小城子镇四间房村后刘东屯辽墓、法库县李贝堡辽墓所出土的同类器物相一致。因此推断,李家窝堡辽墓应为辽代早期葬。

▲李家窝堡辽墓出土的钩镰枪

▲李家窝堡辽墓出土的银质蹀躞带

▲李家窝堡辽墓出土的铁剑

民族与等级

根据多年来的考古调查与研究,辽宁北部的阜新、彰武、康平、法库一带是辽代早期头下军州设置的主要地区之一。在这一区域不仅发现了数量众多的辽代城址,而且在城址周边还发现了大量的辽代墓葬。这一区域的墓葬有研究者将其划为“蒙冀辽区”,该区的辽代早期墓葬均为契丹式墓,其族属应为契丹族。

《辽墓初探》将土坑竖穴墓分为两级:A级墓包括长岗墓和呼斯淖墓,随葬品丰富,有鎏金器,墓主人应为契丹平民中的一般富户;B级墓包括霍林郭勒墓、巴彦琥绍墓、乌斯吐墓、双井沟墓、高力戈 墓地的10座土坑墓、道尔其格墓等,多随葬随身所用之物,应是贫困的契丹平民之墓。

李家窝堡辽墓的尺寸虽与B级墓相当,然而墓内随葬品却相对丰富,发现有银质蹀躞带、金质项饰、玛瑙管、铁剑、钩镰枪和镞,与A级墓随葬品相近,因此其级别应相当于A级,即为契丹平民中的富户。

究竟是什么时候,让墓主人草草安葬在了卧龙湖畔呢?从辽代早期的兵役制度中可以发现端倪。

辽朝基本的兵役制度是壮者皆兵的征兵制。辽朝规定:凡民年十五以上、五十以下隶兵籍,这适用于辽境内的各族民户。

辽朝早期并无户籍,当然也无所谓兵籍,成年的部民亦民亦兵。辽朝建立后,部族也仿州县编制户籍,并根据财产状况,把部民分为上、中、下不同的户等,按户等征收赋税、摊派徭役和兵役。出征、戍边并不需要动员全体丁男,接到征兵令后,各部一般先“攒户丁,推户力,核籍齐众以待”。即依照户籍、户等签发,多丁上户先被签取,依次是中、下户。依户等签发,与军需自给制有关。

在装备给养方面。部族军“驰兵于民”,部民既是生产者又是战士,一般不需要专门的军需给养。“马逐水草,人仰湩(dong)酪”,繁茂的草原、滋生的牲畜为牧民的衣食服用之源。弓箭、马匹平日是生产资料,战时就是军事装备。遇有征发,部族军自备衣粮器械,每正军一人,自备马三匹,必备的还有“弓四、箭四百、长短枪、骨朵、斧、小旗锤锥、火刀石、马盂、炒一斗、沙袋、搭钩毡伞各一,縻马绳二百尺”其他如“人铁甲九事、马鞯辔、马甲皮铁”则“视其力”而定。

从考古发掘和资料可知。李家窝堡辽墓的主人应该是辽早期“亦民亦兵”部民中的上等户,也就是王野和王允军论文中“A”户。只有这样,才与墓中发现的金器、兵器等相符。

而辽早期,在康平及周边区域,有资料可查的只有一次征战,那就是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机接汗位后到909年“率辽东”之间,与渤海国争夺“蒙州地”的战争。《辽史・地理志》记载、康平地区“本渤海蒙州地”。对这块辽河平原上的沃土,耶律阿保机在接任汗位前就已经盯上了。

这样,历史上一幅真实的画面就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面对突然杀到的契丹大军,当时国力尚强的渤海国守军没有选择投降,而是奋勇抵抗,卧龙湖畔,成了两军厮杀的战场。一位奋勇争先的契丹年轻军人陷入了渤海国驻军的包围之中,在让对方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后这位年轻的军人也倒在了血泊中。契丹大军在惨胜之后,直接向东杀到了辽河岸边,终于将辽河变了契丹与渤海国的界河,辽河西岸的这片土地从此划入了契丹的版图。

战事结束,阵亡的兵将们就草草地埋在了卧龙湖的一处坡地上。这位出身平民的青年将领,同样被简单地埋在了卧龙湖畔李家窝堡龙背山的东坡。陪伴他的,只有他随身携带的一些物品,却把牵挂和怀念永远地留给了家乡的亲人……

图文来源:《印象康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