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稿|同病不同证治疗气短

 光年中医骨伤科 2020-07-19


中医书友会第2489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气短一证,有虚有实,第一个病例治以补气益阴、调理营卫;第二个病例温心肺肾之阳,宣通脾胃,化痰祛湿;第三个病例补心肺之阳,调畅气机。学学辨证思路,同时学习张锡纯老先生的方子:理饮汤。编辑/千诚)

同病不同证治疗气短 

作者/张红跃

病例一

李某,女,47岁,2020年5月20日就诊,心慌,气短半年余,并伴有乏力,近半月来感身体沉重、麻木,并感觉口苦无味,脉沉弦,舌质淡红,苔薄黄。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病人口苦无味,乏力用小柴胡汤,乏力、身体沉重、麻木,说明营卫不和,用桂枝汤,心慌、气短、苔薄黄,用生脉饮益气养阴。

方药:党参30g,柴胡40g,黄芩15g,半夏18g,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0g,干姜6g,麦冬15g,辽五味10g,大枣6枚,炒山楂15g,茯苓15g。七付。

2020年6月15日复诊 ,服药三天后感觉压气减轻了很多,现在基本没有气短现象,也比以前有力气了,她妹妹也气短想让我看看。

病例二

李某某,女,38岁,胸闷、气短三个月,每天早上到中午和正常人一样,从下午三点开始出现胸闷、气短,并逐渐加重,晚上睡觉前最明显,平素心情郁闷,脉弦细,舌质淡红苔白腻,大便不利,偏干。

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方药:党参30g,炙甘草15g,白术20g,干姜9g,杏仁15g,茯苓30g,陈皮15g,枳实10g,瓜蒌30g,大枣5枚,姜半夏15g,黄连3g。

分析:病人平素乏力、气短,故用人参汤建立中焦之气;心情郁闷,气结在胸中,故用茯苓杏仁汤合橘枳姜汤;大便不利,生气引起胸闷,用小陷胸汤。

2020年6月22日复诊说服上药后感觉略微减轻不明显,仔细把脉,脉沉弦略迟缓,自述每天早晨起来时感觉咽喉有痰不利,吐出痰白粘腻,舌质淡红苔白腻,每次月经来时感觉少腹凉,压气遇到阴雨天也加重,是理饮汤证?

理饮汤是张锡纯老先生的方子,主治:心肺阳虚,致脾湿不升,胃郁不降,饮食不能运化精微,变为饮邪,停于胃口为满闷,溢于膈上为短气,渍满肺窍为喘促,滞腻咽喉为咳吐粘涎,甚或阴霾布满上焦,心肺之阳不能畅舒,转郁而作热,或阴气逼阳外出为身热,迫阳气上浮为耳聋。脉弦迟细弱,是从苓桂术甘汤合桂枝汤加减变化而成,因咽喉不利加黄附子。

方药:茯苓15g,炙甘草6g,白术20g,干姜25g(打碎),陈皮7.5g,白芍10g,黄附片10g,川厚朴7.5g,桂枝10g,泽泻30g。

服药同时建议跑步,有氧运动。

今天复诊(2020年7月2日):药喝三付后,症状大轻,从来没有感觉全身这么轻松的,并且坚持早上跑三公里,大便也通利了,不粘马桶。脉弦而有力,舌质淡红、苔薄白,没有那么腻了,又开七付巩固治疗。

方中用桂枝、干姜以助心肺之阳而宣通之;白术、茯苓、甘草以理脾胃之湿而淡渗之;用厚朴,使胃中阳通气降,运水谷速于下行(叶天士谓:“厚朴多用则破气,少用则通阳。”);用橘红,助白术、茯苓、甘草以利痰饮;用白芍,若取其苦平之性可防热药之上僭,若取其酸敛之性,可制虚火之浮游。加黄附片温肾阳也治咽喉不利(虚寒型),小青龙汤方证中有一句“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故加附子。

病例三

师某某,女,33岁,2020年6月26日就诊,患者气短、乏力、头晕有半年余,面色㿠白,颈项强直(有颈椎病),咽喉不利(慢性咽炎三年多,这种情况一直都有),平时白带多,质稀略黄,月经量少,经期正常,末次月经2020年6月13日—2020年6月18日,量小,色暗红,来时少腹凉痛,脉沉弦略细,舌质淡红,苔黄白略腻。

方药:茯苓30g,桂枝15g,白术15g,炙甘草10g,厚朴12g,陈皮10g,党参50g,干姜9g,枳实10g,杏仁15g,葛根30g,白芍15g。七付。

2020年7月3日复诊,从前天开始压气减轻好多,面色略红润,白带正常了,唯感咽喉不利明显,咽喉吐出黄稠痰,平时容易上火,脉弦细,舌质淡红,苔薄黄。

方药:白僵虫10g,蝉蜕6g,桂枝15g,茯苓12g,白术20g,厚朴10g,陈皮10g,干姜15g,枳实10g,杏仁15g,葛根30g,炙甘草10g,白芍15g。七付,水煎服。

总结

以上三个病例均是治疗气短,第一个以补气益阴、调理营卫为主治疗;

第二个以温心肺肾之阳,宣通脾胃,化痰祛湿,是湿邪去而阳气升,正如张锡纯所说“人之脾胃属土,若地舆然。心肺居临其上,正当太阳部位,其阳气宣通,若日丽中天暖光下照。而胃中所纳水谷,实借其阳气宣通之力,以运化精微而生气血,传送渣滓而为二便。清升浊降,痰饮何由而生?惟心肺阳虚,不能如丽照当空,脾胃即不能借其宣通之力,以运化传送,于是饮食停滞胃口。若大雨之后,阴雾连旬,遍地污淖,不能干渗,则痰饮生矣。痰饮既生,日积月累,郁满上焦则作闷,渍满肺窍则作喘,阻遏心肺阳气,不能四布则作热。”

第三个病例属于心肺阳虚,并伴有气机不畅,用理饮汤合杏仁茯苓甘草汤合橘枳姜汤加减治疗,咽喉不利有黄稠痰加升降散利咽喉。

通过以上这三个病例,我深深地感到中医治病是方证对应,而不是方症对应!只有证机明确,才能有的放矢,药效迅捷。另外脉象在诊治过程中尤为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