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有时需要“超链接”

 缪不可言行知录 2020-07-19

记得还是女儿在上高中的时候吧,有朋友问我,对女儿的前程有什么规划?我当时就觉得回答这个问题好难啊!

其实人在很多时候,都不可能去过被设计好、规划好的人生。

还是在师范上学的时候,读到《读者》上的一篇文章,题目已经记不清了。故事说的大概意思是,一个年长者对年轻人说,你今天要出远门去闯荡打拼,路应该这样走:先从哪里走,再绕过一个山口往哪里走,接着会上火车,又该如何如何走,如果遇到什么人,,你应该怎么做,怎么说……几年后,年轻人回到出发的地方,那个长老问他情况,他说,其实外面的世界并不是你说的那个样子,真的!一点都不像你说的那个样子!

这个80年代的故事,之所以至今我仍然记得大概,其原因是对我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非常有触动的,我也似乎已经从中悟出了几分道理。真的是这样的,你的任何一个长老、朋友或自己的父母都不可能决定你未来的道路——我一路走来的经历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我要说,这个时代,我们的人生需要“超链接”!讲三个我的“超链接”的故事。

一是与邱学华老师的20年“超链接”。20年前,我在如东,著名特级教师邱学华在如东上了一节《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尝试教学示范课”,我写了一篇文章,名《从尝试学习到尝试成功》,发表于《小学教学》,后寄给邱老师,他帮我推荐发表于《特级教师》这一刊物。之后与邱老师的联系就断断续续,但从未谋面。2014年参加邱学华“尝试教学”上海高级研修班,终于看到邱老师本人,那样神采奕奕,那样意气风发,绝不像一个80年的老人。主动打招呼说:邱老师,你还记得我吗?你在如东上课,我写了一篇文章寄给你的?邱老师的记性特别好,一下子说出:怎么不记得?你是缪建平,我还把你的文章收进了《教育家丛书:邱学华和他的尝试人生》中!于是,拍照留念,于是一下子像故友一样,谈了好多话,他又带认识了他的一些业界朋友。于是,我在车坊实验小学和莲花学校努力开展尝试教学,自己不断精进“尝试教学法”,主持相关课题也顺利结题,“四学课程”获得苏州市一等奖,专著《让学生做儿童数学家——小学生数学“探究学习”导引》也在鼓励与修改建议下顺利出版,学校被评为优秀实验学校,一批教师也脱颖而出。

二是与《小学数学教师》蒋徐巍的“超链接”。201656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小学数学教师》“辩课进校园”走进车坊实验小学,此次活动也是苏州市小学数学名师发展共同体的集中研修活动,活动特邀《小学数学教师》主编蒋徐巍。会后我主动与蒋主编接触交流,我提起《小学数学教师》20037-8合刊上发表的一篇自己教学实践的文章《“生活数学问题”探究活动的实践与思考》?蒋主编说,怎么不记得?那篇文章我印象深刻(整整13年啊)!你现在有没有什么好的稿子给我?我说,我最近进行了一个“个案研究”,是我的“学好数学三句话”(疑难问题不放过,举一反三找规律,回顾反思常总结)的最新探索。于是就有了201611期上的近8000字的长文《针对“个体差异,”培育“探究能力”——六年级学生数学“探学”个案研究》,给我的实践探索以极大的鼓励。


也许有了上面的这些东西,我不什么时候被
“星教师”盯上了,向我约稿,于是有了《阅读、提问、趣味……你关注的数学课堂问题都在这篇文章中解决了》,成为2016年度“星教师”网站“300个最牛的创新实践”之一,我被归入小学数学“跨界·整合”版块。


还有一些
“超链接”,只能简述一下。

在新城花园小学参加新教育实验实验,与几个同事一起出版的《希望数学日记》一套,结果浙江某地的老师(好像是叫唐林海,茫茫人海,他能看到此文吗?)要我寄给他一套书,我没有犹豫就寄了,令他十分硬去。这位唐老师,我至今都不知道他的年龄,有什么样的喜好。也许他是通过“新教育在线”中找到我的吧。但是,我的手机上每年过年时会收到他的祝福短信,我也就不问来路了,祝他一切都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