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移情倾听:解读孩子言语背后的密码

 缪不可言行知录 2020-07-19

题记

我不是想把火种播在别人的心里,而是想把火种播在自己的心里。心里播下火种,就能温暖心房,然后让它成为生活方式,成为彼此的“心流”。于是,不管“心流”到哪里,哪里的人们都会感受到“教育的好”。

我们所提出的教育方法,只要它适合于人,并且很适应于人的心就行了。

——[法]卢梭《爱弥儿》序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教育的力量体现在“细节”中。只有通过父母的移情性倾听,才能真正解读孩子言语背后的密码,从而使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还是来举一个例子吧。这个案例来自于一本书《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小希五岁时,第一次去幼儿园,她的妈妈陪着她,她看着墙上的画,大声问道:“谁画了这么难看的画?”小希的妈妈感到很尴尬,她不满地看着女儿,赶紧告诉她:“把这些漂亮的画说成难看是很不友好的。”

一个明白小希问题含义的老师笑着说:“在这儿,你没有必要一定要画漂亮的画,如果你喜欢,你也可以画简陋的画。”小希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现在她已经得到了她隐藏的问题的答案:“如果一个女孩画画画得不好会怎么样呢?”

接下来,小希拿起一个坏了的玩具消防车,自以为是地问道:“谁弄坏了这辆消防车?”她的妈妈回答说:“谁弄坏了它跟你有什么关系呢?这儿你谁都不认识。”

事实上,小希并不是真的对那个名字感兴趣,她想知道弄坏玩具的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理解了这个问题之后,老师给了一个适当的答复:“玩具就是拿来玩的,有时候它们会坏,就是这样。”

小希看上去很满意。她面谈的技巧让她得到了必要的信息:这个大人很好,即使画画得难看,即使玩具弄坏了,她也不会马上生气,我不需要害怕,待在这里很安全。小希和她的妈妈挥手告别,走到老师身边,开始了她在幼儿园的第一天。

其实所有的儿童教育,如果注意了这些“细节”,从中解读到孩子言语背后所富含的内涵,就能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但是,并不是每个父母和老师才能做到这一点的。

比如,你会和孩子谈话吗?有人也许会说,这有何难?!假如孩子们知道我是他们诚恳的听众,就会想同我谈谈,也就更可能给我讲他们一天的生活……如果想让孩子与我们交谈,就要接受他们说的话,移情倾听他们的心声与当下的感觉。我们不妨来比较一下不同交流方式所起到的不同教育效果。

孩子:今天真无聊。

父母应答方式一:“今天真无聊!”你什么意思?那不可能,有什么有趣的事?肯定有些有趣的事。

父母应答方式二:我觉得很无聊,是吗?今天做什么?

孩子:我们今天真的没做什么。就上了体操课和艺术课。

父母应答方式一:不可能只上了体操课和艺术课!你还干了什么了?父母应答方式二:这两门课不好玩吗?

孩子: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父母应答方式一:××,如果你注意听讲了,你就不会这么说了。……

父母应答方式二:听起来这一天好像一无所获,是吗?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上面的应答方式一,是传统的交流方式,包含着指责、批评与不安的语气,对孩子来说就有一种压抑感。而应答方式二则是尽量试着说出孩子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感觉,或者点点头,发出“哇!”的一声等等,来承认孩子的感情。当父母与孩子有同感时,这样做并不难;但当孩子的感觉让家长难以接受时,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在我看来,了解一个人的感觉最好的方法是与他交谈,对孩子来说,惟一的办法就是,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觉,让他们学得有人在倾听他们,理解他们。

这就是儿童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其实我在班上与学生们的沟通与交流也是这样做的,我总是得试着利用各种可能的机去与孩子交流与沟通。试想,学生没有发言的权利,又何谈我们教师去理解他们,关怀他们。学生谈论游戏、谈论动漫、谈论影视明星……这一切在目前情况下,却会被一些老师视为与学习无关的异端,与我们的教学是水火不相容,那么我们又怎么能与理解他们,与他们“沟通”呢?

×,一个外地来的小男孩,在许多同学和老师眼里他聪明伶俐,但最大的缺点就是怕做作业,每一个教过他老师都重点关心的对象。关键是他自己对此并不十分在乎。于是,我找他谈话时,我单刀直入地问:“你想一想成为四(5)的成员?”他点点头。“那么,你这个经常不做作业的现象怎么办?”他默默地低着头。沉默了一阵后,我开始迂回:“你是台湾的孩子,要不我与妈妈商量商量,让你少做一点。比如别人做10道题,你就减半,做5道……”没等我说完,他就紧张地说:“别,别……我妈妈不会同意的。”“既然你知道你妈妈不会同意,那你总得想个办法。”“我从今天开始,努力不在最后五个人之中。”“那好,说明你有努力的目标。这样,我们来个约定,如果你能不在最后五名,我就给你加一个★,而别人你是知道的只有进入到前15名才能加★星。这是我们之间的秘密。”

一段时间,他真的十分积极,总是积极地认真地争取着。但是再过了一段时间,他又重新回到了最后五名中,他有些沮丧。我又找他问“为什么”,他说出实话:“今天上课时,我开了小差,所以不会做,才慢了。”于是,我又鼓励他“一定要认真听讲,才能真正弄懂,才能在作业时顺利完成。”

我知道,可能过一段时间又会出现新的问题,但我知道倾听是最好的办法,因为我可以听到孩子心中最真实的声音,从而找到较好的解决方法。

学会移情倾听,在课堂上我更是这样做。当一个学生的回答吞吞吐吐,某些学生感到不耐烦时,我总是从手势示意他们:别急,别急,让我们再等待片刻。于是,他们知道耐心倾听别人的发言了,有时还会不由自主为回答得好的同学鼓掌呢。应该说,这班孩子还是比较能明白事理,做得也不错,我得感谢他们共同创造了一个和谐的课堂。

作为一个老师,给孩子一个说话的机会是多么的重要。如果一有事情,就不分青红皂白,一古脑地冲他们发火,耍老师的威风,让他们罚站或叫家长来学校,也许你暂时平息了一切,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对你敬而远之,暗里继续我行我素,或对你产生逆反心理,抵触情绪,这样肯定收不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的。

我们虽然不可能一下子把有问题的学生转变为“优秀生”,但是我们却可以帮助这些学生渐渐地向好的方面发展。如果你仔细地,耐心地,像一个心理医生一样去倾听,并分析解决他们的问题,那么这些孩子也会像病人听从医生的嘱咐一样来采纳你的建议。当然,做好这一项工作,老师本身也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平时多看一些关于青少年心理的文章,多关注一下青少年感兴趣的东西,去了解他们,然后发掘这方面的教育信息……

中国有句古话“亲其师,信其道”,使自己先成为一个他们愿意接近的老师。我们如果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处境,困难,积极主动地去帮助他们,对他们犯的错误的起因足够重视的话,我们就能够从源头上去帮助他们 。而多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我们的心态就会平和,就能较理智的,较有效的解决问题。

今后,无论是教育自己的孩子还是教育班上的学生,我都要“一日三省吾身”:我给予孩子说话或发言的机会有多少?我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时间有多长?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我做的效果如何?请进行记录与反思。

我想,这将是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