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街边推销员,到打造本地第一品牌:创业6年,我终于理解了这7个字

 进入丛林我是王 2020-07-19


口述  | 王志峰(格斗健身品牌MAKERFIT创始人)
采访、作者  | 新月
主播  | 伟嵩  编辑  | 泽敏
来源  | 插座学院(ID:chazuomba)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有管理经验,代表一定懂管理常识吗?

相信许多人对此看法不一。

工作10年以后开始创业,如今成为甘肃兰州最大格斗健身品牌——MAKERFIT创始人的王志峰明确表示,这还真不一定。因为,他本人就曾被这件事绊倒过不止一次:

第一次创业,因为不懂管理,他跟合伙人最终不欢而散;第二次创业,又因为缺乏管理常识,他感觉增长越来越吃力,中途不得不抱着关店的心态,清退了很大一部分员工,同时也流失了大部分客户……

2018年,也就是王志峰二次创业后的第4年,一次偶然的决定,让心态濒临瓦解的他,再一次看到了希望:

他不仅重新调整了战略方向,开了两家新店,会员出勤率很快增长了20%,而且,员工的纳新力以及客户黏性也都有了肉眼可见的提升……

在这期间,他都经历了什么?以下,来自王志峰的自述:

只靠经验做管理
差点让我两次创业失败

大家好,我叫王志峰,是格斗健身品牌MAKERFIT的创始人。

我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出身,说白了就是室内设计。

不过,从大学毕业到现在,我一天也没干过这个行业,因为我一直很喜欢健身,觉得男生把身材练好特别有优越感,加上本身对装修材料有些过敏,所以一毕业就去健身房工作了。

一开始是做销售,卖健身卡。两年下来,我学会了如何换位思考,与客户更好地沟通。同时,我也一直在坚持训练,目标转成教练岗位。

真正做了教练之后,有了差不多30个会员,而且大多是企业界和演艺界有头有脸的人物。跟他们接触的过程中,我也学习到了很多企业家的优秀品质,积累了不少人脉以及做生意的经验。

又过了两年,我开始做教练管理。说实话,那时候公司也没有什么管理层培训,我们就是照猫画虎,基本上上一届领导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全都靠一股子猛劲。当时市场环境比较好,所以一直做得比较顺利。

那个时候,可能是膨胀心理作祟,我就跟朋友出来,做了当时国内最早的健身俱乐部管理公司。毕竟是第一次创业嘛,经验比较有限,虽然接了不少全国各地的项目,但最后还是不了了之了。

前前后后做了10年健身的时候,我就在想,如果要我自己做一个健身品牌,我还会做一个两三千平方米的健身俱乐部吗?我想可能不会,我更希望采用一种能够真正帮助用户、没有年卡但能实现复利的经营模式。

所以在2014年定居兰州之后,我创办了MAKERFIT。最初,团队只有3个人,因为模式新颖,很快积累了不错的口碑。

但在第三年开了分店之后,员工瞬间多了一倍。人一多,内部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客户的差评也多了起来。虽然当时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但也没有其他办法,我只能抱着关店的心态,清退了大部分员工。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朋友给我推荐了何川老师的管理课程。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学了一两节之后,我发现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在管理中找到答案。

紧接着,我又报名了何川老师的线下课,特意从兰州飞去成都,认真系统地学了一遍管理常识。

▲ MAKERFIT团队合照

放弃无效管理后
第二季度目标超额完成

可以说,上完课,我突然有种通透感。

我头一次意识到,经营型目标和管理型目标其实是两回事。而目标,其实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工具,如果团队偏离了打目标这个核心,很容易出现增长停滞和各种矛盾。

PS:经营性目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最高级别的目标,通常是收入、利润、成本、质量,是刚性的,所有动作都为此服务;管理性目标是指,为完成经营型目标而制定的计划、流程和方法等,是柔性的。

以前,我们经常误把计划和目标当成一件事儿,比如有部门负责人写的周计划中,有一条竟然是“这周本人要训练几次”,我们那会儿觉得是没有问题的,但现在一眼就能看出哪里不对。

这只是员工个人的管理型目标之一,而他却跟团队的经营性目标混淆了。这些道理现在看非常简单,但没学管理之前就特别混沌。

而我作为公司创始人,对此应该负起最大的责任。因为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我自己都没有明确公司的愿景是什么,自然也没有制定经营型目标的概念。

上完课回来,我第一时间就跟团队明确了经营型和管理型目标,把品牌定位聚焦在格斗健身这个领域,同时压缩了店面规模,从一家600平米的大店变成了2家200多平米的店面。

不断紧盯目标之后,效果可以说立竿见影。根据第二季度的统计数据,我们的会员出勤率比第一季度增长了20%,员工的纳新能力和客户的黏性也有了明显提升。

▲ 店长苏苏上课前后周计划对比图

▲ 上课后,MAKERFIT会员出勤率有明显提升

用目标和资源为员工赋能

是最不容忽视的管理能力

除了用好目标之外,何老师对我帮助非常大的一点就是,强化了我对资源配置的认知。

说实话,我以前经常爱发脾气,有些事重复说两遍还是不见效,第三遍就想骂人。但当我听到何老师说“管理是求人办事”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问题的本质:

很多时候员工执行力低,并非不想做而是不会做,也有可能是我之前没说清楚,或者决策本身存在问题。

当我明白这些之后,不仅发自内心地不生气了,反而更加懂得,应该如何从资源配置的角度为员工做好服务。

疫情期间,我带团队第三次集体学习了何川老师的线上课程。可以说,这是我给下属配置资源的重要一步。

其实一直以来,我都有把团队带上更高台阶的想法。

刚创业那会,我就没把MAKERFIT单纯看成是一家健身俱乐部,而是更希望它能成为真正帮助用户不断成长的教育公司,因为用户如果得不到成长,我们整个行业也很难进步。

但在当时,我并没有找到好多课APP这样的平台,以及何川老师这样能真正能帮我的老师。

所以,我特别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希望通过定目标、做计划、追进展、拿结果、给评价这5个管理模块的系统化学习,帮助团队培养起管理思维。

因为只有这样,店长们在为会员服务的过程中才会更显专业,会员也会因此提高对我们品牌、教练、课程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从而提高复购率,最终促成我们经营目标的实现。

实践结果证明,这次决策是非常正确的。

第一次学习之后,我们去年全年的目标得以超预期完成:从2019年初到现在,我们的存量会员从400多人,涨到了800多人,数量翻了一番,而且其他各项业绩指标也都有了非常明显的好转。

不仅如此,今年上完课,我们团队每周都会做一次内部分享,更好地规范管理动作。同时我发现,如今大家在决定某件事情的时候,很快就能达成目标一致,沟通上节省了很多时间。

所以我觉得,跟优秀的企业家在一起学习,真的比自己读书学习至少快10倍。如果能早一点跟何川老师学习管理课,我可能会少走很多弯路。

接下来,我打算继续巩固学习之前的课程,争取完全内化、运用到100%,并且继续结合经营目标,向下做好服务,帮助团队持续达成经营型目标。

最后,如果你想要把团队带上更高台阶,实现稳步增长,那么,真诚地推荐你,认真了解一下何川老师的管理课。



口述:王志峰(格斗健身品牌MAKERFIT创始人);采访、作者:新月;主播:伟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