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文章:“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缪不可言行知录 2020-07-19

【题记】

这是青年时期为参加“写作沙龙”而准备的写作体会文章,现在看来对青年老师提高教育写作水平还是有一定启发作用的。

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朋友,在翻看新到手的教育杂志时是什么感受?我的感受是除了对文章本身的理解与体会外,更多的是羡慕,甚至有点嫉妒:“多好的文章,我怎么就写不出来呢?”或是“我也是这样想的,我为什么不把它写出来呢?”

三年前,正是在这种感受的触动下,我曾发誓:一定要在教育报刊上发表自己的文章。带着这样的愿望,我刻苦学习,不断钻研,孜孜以求,矢志不渝,终于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收获。近几年来,我在报刊上发表了大大小小三十多篇文章其中教育杂志上有十多篇。另外有四五篇少先队论文,参加省市县交流,并多次获奖,本人也成为县少先队学会理事、市少先队学会会员。近两年,我还主持课题“在小数学者学中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的实验研究,撰写了四期实验报告。今年五月,课题道家通过县局的验收评估,并圆满结题。实验研究中一些方面的做法分别在《江苏教育报》《中国教育报》得以报道宣传。

几多耕耘,几多收获。在这之中,有许多领导给了我支持鼓励,有许多老师给予我指点、帮助,今天在这里,我作为学生,说一声:谢谢了!许多朋友与同行对我的收获很羡慕,我想,其实说到底,也没有什么,不过是比别人多努力了一些,多花了一些时间而已。在座的许多朋友基础比我好多了,如果努力,取得的成绩一定能比我大得多。

一位哲人说过: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在路上做些标记,以后就会少走许多弯路。下面的几点体会,就权当“路”上的一些标记吧。

一、要热情信心,更要持之以恒

信心是内心深处最重要的东西,如果不对自己抱有信心,将一事无成。毅力更是成功的催化剂。我就经常对自己说:别人能进行教学研究,并总结出一篇好文章,我为什么不行呢?别人能承接课题实验,我为什么不能试一试呢?就拿投稿来说,我开始接连投了十几篇,均石沉大海,杳无音信,怎么办?我进退维谷时,没有气馁,就去向特级教师请教,向其它有投稿经验的同学与朋友请教。根据他们的建议,我先投小报,投投边远地区的报刊,文章不宜太长,要既有理论深度,又要有具体实例等等。我如获至宝,照着去做,终于有了第一篇文章发表了,这就是《小学生周报》发表了,这样有的信心、劲头更足了,我把仅10几元的稿费交给自己买了两本书。几年来,连续向报刊投稿上百篇,底稿加起来也有一摭来厚,虽然命中率只有三分之一,但我想,这也不是什么坏事,何况我教学研究的目的也不光是为了投稿,更主要是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要勤于积累,更要善于分析

我在五年前,就给自己订了一条规定,每周至少写两篇教学日记或随感,把教学中的得与失记录下来,加以分析,以求“长善救失”。至今我共写近二十本,三十万字有余。因为,我深深懂得,“厚积而薄发”,没有眼勤、手勤、脑勤,又怎会感多、思多、体会深?

其实写文章有点像生孩子,一定要经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过程。如果你想要“生出”一个健康活泼、生龙活虎的“孩子”,又不想经历“十月怀胎”的过程,我想是不大可能的。

就拿我写的一篇《降低小学几何初步知识遗忘率的教学探讨》一文来说吧。我曾接连三年的毕业班数学,发现了一个普遍现象:学生对几何初步知识遗忘快而且多,特别是差生。掌握了这一原始材料后,我就着手分析原因。发现客观上教材对几何初步知识编排分散在几册之中,学生学习断断续续,没有形成整体性认识结构,主观上是教者在教学中认为为内容容易,图省事,不借助直观,学生对知识理解不深刻,也没有形成一定的空间能力等。我又参阅大师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书籍,边学习边探索,边探讨边总结,最后归纳为三点教学原则:首次感知要强烈,理解知识要深刻,复习知识要适时,并且在文中提出了许多防止遗忘的教学方法。文章先后被三家杂志刊出,并收入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此后,我主持的课题也是围绕加强记忆、减少遗忘的目的展开的,可以说是教育研究由“点→线→面→网”的一次实践

三、要广闻博取,更要融合生发

教学研究是一种苦差使,需要你殚精竭虑。写稿更是一项寂寞难熬的工作,它需要你在夜深人静、一人孤灯之时去搜索枯肠。学习理论,就更加使人头痛。因为理论一般艰深晦涩。我学习理论,起源于在师范应对心理学感兴趣,所以也就不那么头痛了。

几年来,我购买教育理论书籍五十多本,订阅教育刊物,多的时候达十多种,现在也保持在五种以上,而且边学习、边思考,作出许多笔记。我总是随身带着小卡片,随时把稍纵即逝的记下来。如我写的《浅谈小学教学教师教学中的心理换位》,就是受《大众心理学》一篇“要换位理解对方,消除代沟”的文章的启示写出来的。教师在教学中不也要进行心理换位吗?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难、想学生所错、想学生所乐、想学生所忘,这样才能教好学生。当然在这其中,我融入了许多心理学学习的体会。由于此文章角度新,先在《内蒙古教育》上发表,后分别在《教育时报》《福建教育》转载,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之后还有读者来信和我交流有关情况,我也回了信。

朋友们,我的体会很肤浅,请各位多多指教。

肖伯纳说过:“青春是美好的,挥霍青春就是犯罪。”

“三十而立”立什么?现在对我来说还是个谜。

但我相信:成功在一点一滴地努力之中。困难往往是惰性的产物,只要我们树立信心,克服惰性,坚持不懈,成果一定会更辉煌!

谢谢大家。

  • 解题模式”可以迁移吗?

  • 心理换位:让你做个更懂孩子的老师

  • 试试背圆周率,听听弹奏圆周率

  • 5-18岁的孩子都来挑战“分巧克力”,好玩不容易

  • 适合1-6年级“填数游戏”告诉你学好数学三句话

  • 我用“数手指”游戏为孩子“算命”

  • 一年级孩子的读题能力有多重要

  • 我们欠孩子真正的数学阅读(附推荐目录)

  • 缪不可言推荐的10本育儿书 / 图文

  • 项目学习【已发总目】

  • 教育札记【已发总目】

  • 思维游戏【已发总目】

  • 家教幼教【已发总目】

  • 人在旅途【已发总目】 

  • 要“朗读”,不要“唱读” 

  • 在女儿高一家长会上的发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