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要发展,我们在发展,我们的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

 缪不可言行知录 2020-07-19

【题记】

让梦想的雨在那天上飞,让蓝蓝的天永远不要灰,让所有人眼中藏着幸福的泪水,永远不要再伤悲。——吴秀波

人生两境界:一个知道,一个知足。知道,让人活得明白;知足,让人活得平淡。

当我和老师们在一起思考“学校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这一命题的时候,我们就进入到一个“故事”与“理性”碰撞的反思状态。

这一反思的过程既是回顾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历程的过程,也是把学校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生命成长进行对话的过程

因此,每当我和老师们进入这种反思状态,我就会想:当今国际、国内教育发展是怎样的,我们的教育日常教育及科研工作又是怎样的,我们的教师专业发展是怎样的,我们还可以怎样……等等──我和老师们总是看重这一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自我写作的磨砺过程,更把它看作是教育科研的“亲历”,看作是专业发展的“现场”,看作是自己教育生涯的一部分。于是,我们的思索才如小溪流淌──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环境、专家引领、领导支持、同伴互助、校本教研及自身努力。在这里,我只想说说教育科研促进教育专业发展这一方面。

一、我们要发展:追随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要求

置身于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开发的工业园区,眼前是一面面高高飘扬的外国国旗,身旁是一个个名声显赫的世界知名企业,我们有一种跃跃欲试、大显身手的冲动。而在了解了园区的发展蓝图、建设规划,观看了充满魅力的新城区模型以后,我们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开创一种全新的教育,建设一所全新的学校,培养一批全新的接班人,以适应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发展的需要,使教育真正做到为当地的经济服务——这个神圣的使命已经落到了我们的身上。

记得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关于教师的作用和力量有一段精彩的论述,他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的媒介。我能让学生丢脸,也能使他们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或化解,学生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于我。

充分说明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的人格发展起着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这也充分说明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水平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

因此,“我们要发展”是一种不由自主的呼唤。我建校之初,我们就提出的“开放、科研、服务”的办学策略,而这三项策略中,其中的“开放、科研”两大都跟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关。我们以“开放”来引领学校的全面工作,“科研”引领全体进入科研状态,把学校的发展更新与自己的生命历程与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结合,自觉地担当起这一使命和责任,搅动自己适度的“心理焦虑”,让自己尽早地进入专业的状态,这是学校发展使然,也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根据“开放教育”所具有的创新性等特点,学校“坚忍不拔,追求卓越”作为学校精神,使之成为校园文化的核心理念,其中,“坚忍不拔”是我们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表征,我们的学校文化鼓励知难而进、锲而不舍、永不满足的创新精神。“卓越”表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即以关注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命质量为归宿,从而形成全体教师共同的价值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最好的发展,为学生拥有卓越人生奠定基础;同时教师也在提供教育服务的过程中,达到最大发展,创造自己的卓越人生;同样学校也在为师生的发展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最大增值。“追求卓越”表明我们在“在追寻质量的竞赛中没有终点”。

由此可见,以“开放教育”主课题为龙头的教育科研,不仅使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在“坚忍不拔,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的引领下趋同“价值认同”,也为他们在科研中成长提供了最佳的舞台和契机。全体教师在这一机遇与挑战面前,选择了“走进”,选择了“投入”,一场全体参与的教育科研在此展开,并蓬勃、兴旺起来。

二、我们在发展──追寻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路径

“我们在发展”是一种状态,也说明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在教育的当下,以我们的眼光来观照,我们认为教师只有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真正进入“教育科研状态”中,敢于实践,乐于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写作,才能让自己专业发展在每一天,每一处,每件事,每个细微的工作环节。

(一)勇于实践:从被动走向自觉

教育科研实践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基,没有这一根基,教师专业发展只能是“空中楼阁”。大凡有影响的著名教育家都是很注重实践工作的。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获。”陶行知先生在实践的基础上,将王阳明的思想翻了个儿,改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成功地实践了他的“乡村教育”,这是他的“行以求知知更行”的实践性哲学思想的重要体现。

为了让每个教师的教育科研尽快上路,我们制定了严格的教育科研的各项制度,也明确规定,每个教师必须参与学校的一项课题研究,同时对教育科研成果进行奖励。学校这选择一个宏观课题作为学校的龙头课题,接下来就是由教师自己申报、投标挂入到课题的某子课题之下,教师的科研主动性渐渐被发挥出来,教师在科研中逐步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双赢。许多都是由于积极参与课题,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科研能力不断增强,有的还被评为市名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学术带头人、区学科带头人等等。

任何一种自觉都是由内到外的,而不是一种被动的认同,科研自觉也不例外。因此,作为学校,我们问题想方设法给教师参与校内外教育科研的各种机会,努力培养他们科研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他们逐步从“被动”走向“自觉”。

(二)乐于学习:从指定走向自主

科研的“入格”,让教师学会了基本的科研方法,这一步不能缺少。但是,如果让他们一直在课题研究中,“不识庐山真面目”,他们可能会走入“为科研而科研”的怪圈而感到困惑。我校一位青年教师,一度时间,曾对教育科研十分迷恋,在博客里坚持每天写随感进行跟贴,有自己的“个人专辑”,但是半年后,她开始迷惘:我为什么要搞科研,我写的东西为什么这样肤浅呢?于是她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学识肤浅,认为读名著、读理论、读文学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是啊,对于搞科研的教师来说,开始他们也许没有感到读书的重要,特别是读名著的重要,认为只要按照领导所说的科研ABC,就可以搞好教育科研了。但当科研逐步走向“主动”后,他们越来越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研,然后知不足。

我校掀起一股又一股的读书热潮。学校为了鼓励教师读书,先后人手一册购买了《我的教育理想》、《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中外教育经典名著速读》、《行动研究指导》、《陶行知教育名著》、《致加西亚的信》、《静悄悄的革命》、《教学的勇气》、《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给教师的建议》等书籍,并开展了读书沙龙、读书演讲比赛、读书网上论坛等活动,让大家畅谈读书上体会。此外,我们还不断鼓励教师拥有自己的藏书。

教育信息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如何学习?我的体会是:弄清最基本的(不犯原则性错误),关注最热门的(才能在当今的教育潮流中不至于落伍),特别留心本学科的(才能站在本学科的前沿,使自己的教学思想永远不陈旧)。在学习中,宜采用“为我所用”学习法进行,即我现在进行什么样的实践研究,这段时间就重点购买方面的书籍,搜集、整理这方面的资料,进行横向的拓展学习和纵向的深入学习,从而达到为教学实践与研究反思服务的目的。如今,买书,读书,品书,已经成为学校教师的一种生活习惯。

(三)善于反思:从无意走向有意

对于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我们开始的研究问题无意的,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形成清晰的见解和解决的策略,况且教师不可能像专家、教授那样有专门的时间和地点来进行研究。这样,作为学校,引导教师坚持进行有意的反思──即“专题性反思”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专题性反思,可以通过逐步各个击破,将科研难点逐一化解,以能逐步地形成对某一问题的深入思考与“高原突破”。而且,这些随时随地记录下的临时体会和短暂灵感,将会成为你日后教学随笔或教育故事写作的源泉。通过一定时间的“专题性反思”,必须对某一问题这方面积累的材料,进行整理,作聚合性思维,以便突破临界状态,使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深入,进而形成自己的理论见解。

(三)勤于写作:从他律走向自律

科研的最终目的虽然不仅仅是为了写文章,但教师要获得高水平的专业发展教学,又不能不会写教育教学文章。只能通过教育教学文章的撰写,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教训、体会认识加以提炼与归纳总结,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真正得以提升。练写教育教学文章,它的好处主要是培养自己的深度思维能力、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正确表述自我观点的能力、修词炼句的能力、甘受寂寞坚持到底的坚韧品质等。

为了提高教师科研文章的写作水平,我们介绍典型引路、专家指路、校内评比、博客平台、内网沙龙等多种手段引导教师投身科研写作之中。典型引路就是请校内外论文写作水平的老师进行现身说法,专家指路就是专家对“如何写教育科研文章”进行现场指导及评改,校内评比就是人人参与写作,大家在写中评,评中写。博客平台,就是利用学校校园网建立全体教师的“博客”,规定基本的要求,让教师在网上写作,并设立“排行榜”,激励广大教师参与。

三、我们的发展──追求教师专业发展的鲜明个性

无论是管理干部,还是一线教师,抑或是后勤人员,在充满科研气氛的校园里工作、学习,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变得理性了,变得深沉了,变得会思考了,变得有思想、有观点了……有一位来自某中学的青年教师因办事回原来的学校,当她在昔日的同事面前侃侃而谈时,引来的是惊讶的目光和由衷地感叹:“你去了没多久,怎么变得如此能说会道!”……在我校,一批科研骨干正在茁壮成长

如何在教育科研中培养教师专业发展的特色与个性呢?几年的探索,让我们感到必须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发扬“草根”精神,规划发展方向

“草根”精神是教师专业发展返朴归真的一种体现。它包含着三层涵义:

一是像草根一样扎根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土壤。即把研究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紧紧地结合起来,努力在实践中大胆尝试,又在实践中进行专题性反思,并勤于总结,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是像草根一样有着坚韧的生命力。即抓住一个问题,就要把它变成自己研究的核心问题,持之以恒地加以探究,没有收获决不罢休;认准一个目标,把它就成自己的一贯追求,坚持不懈地加以为之努力,没有发展决不放弃。

三是像草根一样低姿态、平民化与个人化。不与别人争高低,就与自己的过去比看有没有发展,有没有进展。

发扬“草根精神”必须与专业发展规划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于是,我校规定每个老师,都要制定“专业成长自我设计书”,即每个教师基于目前的现状、环境,对自我的专业发展作出远近规划,形成清晰的个人专业发展目标,并且每个季度进行跟踪与对照,形成“对照书”,以此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提炼“核心问题”,追求“问题解决”

在科研初期,我们有些教师是没有“科研问题”,有些教师尽管也有“科研问题”,但大多是游移不定的、浅表的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科研锤炼,我们要求他们不仅要有问题,还要不断深入,找到“核心问题”,即每个教师自主确立或在科研处、教导处的指导下将肤浅零散的问题加以整合,形成相对集中、相对稳定的问题,这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至关重要。研究指向“问题解决”,但我们不能指望一次性解决,也不能指望由他人来代替自己解决。教育科研的最高境界就是要促进每个教师自觉进入“问题──解决──产生新问题”的无止境的探寻之路,进入通过科研,形成自己的“实践智慧”。

正如杜威先生在《哲学的改造》一书中所说:智慧并不是一旦得到就可以永久保用的东西。它常常处于形成的过程中,要保持它就要随时戒备着,观察它的结果,而且要存着虚心学习的意志和重新调整的勇气。

总之,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和“特色化”,说到底是教师的“个人”的事,是教师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及科研实践活动中,自觉接受辐射,同时又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改造的过程。教师专业“化”,这个“化”是一个过程,即教师在他整个教学生涯中,不断地提高自我,由不够成熟向成熟过渡。

可见,“改造”是其过程,“完善”是其最高境界。为了教师的这一完善,我们每个人都要竭尽自己的全力才对(本文曾获江苏省教育学会论文一等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