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运六气解方剂——枳术丸

 金陵养身桩 2020-07-19

枳术丸

1.组成

01

白术(二两) 枳实(麸炒黄色,去穣,一两)

注:穣,ráng,古同“穰”,指禾茎中白色柔软的部分。

2.用法

02

上同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多用白汤下,无时。

3.功用主治

03

治痞,消食,强胃。

枳术丸虽首载于《内外伤辨惑论》, 但最早将枳、术联合运用治疗饮食伤的则是张仲景。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以“枳实七枚,白术二两”治疗因脾虚气滞导致的饮停心下之证。

宋代王贶在《全生指迷方》中继张仲景的基础上将“白术四两,枳实麸炒二两”共合为散,谓之“枳术散”,主治饮癖不散之“心下盘旋,欲吐不吐”,将枳实以麸炒以得谷气相助,并改汤剂为散剂,减缓作用时间,增强健脾养胃。

后金代刘完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记载“枳实丸”,主治“气不下降食难消化”,药用“枳实五钱,白术一两”,研末“烧饼为丸”,米饮送服。此枳实丸与枳术汤名异但药味基本相同,同时在“枳术散”的基础上有以下改进,即“烧饼为丸”,药中混入谷物烧制成丸,作用更加缓慢,同时提出“米饮下”,比原“枳术散”更加补益脾胃。

到张元素进一步创立“枳术丸”,在“烧饼为丸”的基础上,改为“荷叶裹烧饭为丸”,由其弟子李杲记载在《内外伤辨惑论》中。

枳实

白术

方中枳实破气消痞,疏达郁滞的肝气,同时白术甘温,补益脾胃,利水除湿,恢复脾胃生理功能。木气升达,不乘克脾土,同时水湿得泄,脾胃气机恢复,饮食自消。所以李东垣解释白术作用说“不取其食速化,但令人胃气强实,不复伤也”。

其中核心病机是饮食伤及脾胃,脾胃气机失调,枢机不利,则肝气郁滞,则心下痞;本方以补益脾胃为主,故白术之量倍于枳实;脾胃气机恢复,达到化食除积之效;同时,脾胃气机升降恢复正常,则气滞亦消。

仲景用枳术汤治疗饮停心下,治饮,治气,治积,故用汤,以加强药效,仲景也在方后注“腹中软,即当散”;而张元素以枳术丸治虚,治食,治痞,故用丸减缓药效,以补益脾胃为主。

同时,方后用法中取“荷叶裹烧饭为丸”,荷叶性平,归肝、脾、胃经,其性清轻,李东垣认为荷叶“其色青,形乃空,清而象风木者也,”借其升达之性与枳实苦降之性相合,一升一降,带动人体气机运动,加快脾胃气机的恢复。最后“裹烧饭为丸,白汤下”,协助脾胃滋补脾胃之气;“无时”之意,即不拘于时,有利于药物缓慢持续地作用。

李东垣在枳术丸的基础上创立橘皮枳术丸、半夏枳术丸、木香干姜枳术丸、木香人参生姜枳术丸,用法都与枳术丸相同,即“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

1.橘皮枳术丸

枳实(麸炒,去穣) 橘皮(以上各一两) 白术(二两)治老幼元气虚弱,饮食不消,脏腑不调,心下痞闷。

橘皮枳术丸在枳术丸的基础上加橘皮一两,以加强疏肝行气之力,可知其病机与枳术丸不同,此时是因脾胃之气虚弱,无力运化饮食,加之气机失调故“饮食不消,脏腑不调”;加重行气之力以防肝气乘克脾土,再配合白术补益脾胃之气。

2.半夏枳术丸

半夏(汤洗七次,焙干) 枳实(麸炒黄色) 白术(以上各二两),治冷食内伤。

半夏枳术丸主治“冷食内伤”,因食冷而损伤脾阳,故加半夏,取半夏降心火以温中;后面又补充说道“如食伤,寒热不调,每服加上二黄丸十丸,白汤下”,脾胃气机失调,心火不能下降,故寒热不调;这里的“上二黄丸”组成包括黄芩、黄连、升麻、柴胡,清泻心火,升达肝气,配合半夏枳术丸以健脾,达到恢复气机升降的作用。

3.木香干姜枳术丸

木香(三钱) 干姜(五钱,炮) 枳实(一两,炒) 白术(一两五钱),破除寒滞气,消寒饮食。

木香干姜枳术丸加用木香干姜,以木香舒达肝气,以干姜温中,温补脾阳,也是由于食冷伤及脾阳,而寒邪较重,故加干姜,同时用法里改“白汤下”为“温水送下”,服药时间上规定在“食前”,就是为了加强温的作用。

4.木香人参生姜枳术丸

干生姜(二钱五分) 木香(三钱) 人参(三钱五分) 陈皮(四钱) 枳实(一两,炒黄) 白术(一两五)主治只写了“开胃进食”,将上方的干姜改为生姜,加用人参以补脾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