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医”治病不收钱,董奉:种树就行,轻病一棵,重病五棵

 昵称37566260 2020-07-20

晋代葛洪所著《神仙传》记载:

三国时候,吴国地方有个刺史,中毒得病,请了一个叫董奉的民间医生去治疗。

可董奉赶到时,病人已经死去三天了。董奉是一个实在的人,就是人死了,也要诊一诊,瞧两瞧。

董奉诊了死人的脉后,脸上突然出现喜容:“这人脉还在跳,还有救!”

他忙从药囊中取出三粒丸药塞进死人的嘴里,用温水灌服,并用手在其胸腹部推拿。

过了一会儿,死者四肢慢慢舒展,脸上显现血色,不几天,渐渐恢复了健康。

董奉途经钟离(今安徽凤阳)时,当地人民由于战乱而贫病交加,他十分同情,在一个贫困的小山坡上居住下来。

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他把江南种植果木的农业技术知识传授给当地农民,鼓励人们在荒山坡上种植杏树以救荒致富。

可惜很多人对这位悬壶治病的“游医郎中”提倡的种杏致富的建议持怀疑态度,并不实行。

董奉当时在山上天天给人治病却不收取分文,但是,他有一个要求:

经他治好的重病患者,要在他的诊所附近栽五棵杏树;病轻的,则栽一棵。

若干年后,他治愈了成千上万的病人,病人种下的杏树也就达到了十万多株,蔚然成林。

“神医”治病不收钱,董奉:种树就行,轻病一棵,重病五棵

他还让山中百禽群兽在杏林中嬉戏,替他掌管杏林。

每到杏子熟时,他就在杏林里建一仓房,然后告诉人们,想买杏的,只管拿一罐谷物倒进仓房,然后装一罐杏走,无须通知他。

人们就遵照他的话去做,以谷换杏。

但也有贪心人想用很少的谷物换取较多的杏,这时杏林里的一群老虎就会吼叫着追过来。

由于惊吓,这些贪心的人就急忙逃命,罐里的杏会掉出不少。到家时一量,剩下的杏总是正好和送去的谷物一样多。

“神医”治病不收钱,董奉:种树就行,轻病一棵,重病五棵

董奉每年把卖杏换来的粮食全部用来赈救贫困的人和在外赶路盘缠不够的人,一年就有两万斛粮食这样被送了出去。

传说董奉在人间住了三百多年才仙去,走的时候,他的容貌仍像三十多岁的人。

董奉去世后,“杏林”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明代名医郭东就模仿董奉,居山下,种杏千余株。

苏州的郑钦谕,庭院也设杏圃,病人馈赠的东西,也多去接济贫民。

明代的书画家赵孟頫病危,当时的名医严子成给他治好了,他特意画了一幅《杏林图》送给严子成。

后来,人们在称赞有高尚医德,精湛医术的医生时,也往往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杏林高手”等词句来形容。

和“杏林春暖”相似的还有“橘井泉香”这么一个故事。

传说汉文帝时,湖南郴州有个名叫苏耽的人,医术绝伦,品德高尚,为人看病不计报酬,百姓都称他为“苏仙”。

“神医”治病不收钱,董奉:种树就行,轻病一棵,重病五棵

有一年他外出学道,临走时对母亲说:“根据五运六气之说,儿推断明年天下将要发生伤寒流行疫病,咱家后院的橘树和井水可以救急治病。患者如出现恶寒发热、胸膈痞满症状,前来求医时,可用井水一升、橘叶一片,煎汤服用,立即可愈。对这些患者,您要和儿在家一样,不收他们的钱物。”

“神医”治病不收钱,董奉:种树就行,轻病一棵,重病五棵

苏耽走后,再没回来,次年果然疫病发生。母亲便按照儿子交代的办法去做,无不应验。

所以,求井水和橘叶的人络绎不绝,近者百里,远者千里,母亲救活了不少患疫病的人。

等瘟疫过后,人们看到有一条龙从井里飞腾而起,直冲云霄,于是人们就认定蟠龙乃苏耽所化,以救万民。

“神医”治病不收钱,董奉:种树就行,轻病一棵,重病五棵

所以,“橘井”的美名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了下来,“橘井泉香”“龙蟠橘井”,也就成了人们赞誉中医药大夫高尚医德和医术的专用名词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