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棋闻详情

 二马仔 2020-07-20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奇略研究所,作者:不会功夫的潘达

日前,有网友曝光人教版数学教科书疑似出现低级错误。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数学八年级下册自读课本中提到,爱因斯坦用相对论中的质能方程论证勾股定理。

“证明发表后,震惊了国际数学界……后来德国著名的数学刊物‘Mathematische Annalen’聘请爱因斯坦去做了多年的主编。”

人教版课本相关的原文见下图。

笔者看完此证明以后,还在期待作者做出类似当然,这只是一个玩笑”之类的解释。万万没想到课本的这一章竟到此为止!

也就是说,编者不仅将这一段所谓的“证明”当成正确的知识,还堂而皇之地写在教科书上,供初二年级的学生阅读。

这一段材料至少犯了如下几处错误:

1. 基本逻辑错误。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提出的质能方程E=mc²,其中的c指真空中的光速。而勾股定理中的c指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度。二者风马牛不相及。两个完全无关的概念,仅因为都用字母c指代,就被作者混淆为同一概念,谬以千里。

2. 事实错误。爱因斯坦的证明“震惊国际数学界”无疑是胡编乱造。爱因斯坦的确在1920年至1928年间担任Mathematische Annalen的编辑,但从未担任该期刊主编。而且,该期刊邀请爱因斯坦做编辑,绝非因为他用相对论证明勾股定理。

3. 方法论错误勾股定理是数学定理,而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是物理定律。数学定理可以用于推导物理定律,而物理定律不应被用来推导数学定理。

关于上述的第一条和第三条,我们有必要展开讲讲。不妨先来看看真实历史上,爱因斯坦是如何论证勾股定理的吧。知乎网友@张峻铭 找到了相关的英文文献,见下图。

这段文献里提到,爱因斯坦在11岁时,发觉数学家欧几里得对某些基本几何定理的论证过于繁琐,比如勾股定理的证明。因此,爱因斯坦想出用相似性证明勾股定理的简洁方法。

爱因斯坦的证明看上去和人教版教科书很像,但本质上完全不同。爱因斯坦的证明逻辑如下:

在大直角三角形C的斜边上作高,将大直角三角形分割为A、B两个小直角三角形。由于A、B两个小直角三角形的各角与大直角三角形C的各角相等,三个三角形相似。

根据量纲分析,相似的直角三角形面积与其斜边长度的平方成正比,且比例系数固定。我们可以将这个关系记作下述公式:

其中,(1)式表示三角形A的面积(Ea)等于斜边a的平方乘以比例系数m;(2)(3)式同理。由于三角形C被分割为A、B,那么C的面积即为A、B面积的总和。也就是Eа+Eь=Eс; 将(1)(2)(3)式代入,我们即有

约去非零的比例系数m,我们就得到了勾股定理:

11岁的小爱因斯坦给出的这段证明是正确的。其中唯一不严谨之处在于使用量纲分析论证“直角三角形面积与其斜边长度的平方成正比”,这里跳了一小步,但并不是错误。

重点是,此文献明确提到,(3)式Ec=mc²与质能方程E=mc²形式上非常相似,但当然只是一个巧合(is of course entirely fortuitous)。因此,爱因斯坦的证明与相对论没有半毛钱关系。

相似三角形和量纲分析证明勾股定理,原本是颇能启发初中生思维的好方法,出现在课本上本可以成为亮点,却被不负责任编辑的错误解读给毁了!

如果负责这一段的编审有足够的科学素养,如此荒唐的错误本可以被避免。

相对论(物理模型)论证勾股定理(数学定理)违背科学哲学的基本原则。质能方程是一种描述现实物质世界的模型,它大体上正确,而非绝对正确。

质能方程成立的前提是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1.真空中的光速恒为c;

2.所有惯性参考系内的物理定律相同。

关于这两条假设,科学家们只能说,到目前为止它们没有被推翻。但没人敢打包票说,这两条假设一定是正确的 。

因此,像其他物理学定律一样,质能方程、狭义相对论大体上正确,但不能保证绝对正确。

数学定理则不一样,它是绝对正确的。数学定理的前提是其背后的公理,比如勾股定理的前提是五条欧氏平面几何公理。公理是人为规定的,一组公理定义了一个抽象的数学世界。公理无所谓对错,它不像物理定律需要经受现实中实验或者观察的检验,因为它不属于现实世界。

只要公理无误,逻辑推理过程无误,那么数学定理就是绝对可靠的。

这样一来,用质能方程证明勾股定理,就是用一个大体正确的命题去证明理应绝对正确的命题,无疑是错误的方法论。同理,物理定律不应被用于论证数学定理。

知乎网友@xinggu 评论说:

这个错误的荒谬程度大约相当于:

· 在地理课本上写瑞士在南半球;

· 在生物课本上写仙人掌是哺乳动物;

· 在历史课本上写项羽是拿破仑他二舅;

注意这仅仅是就荒谬程度而言,就其危害性来说,比以上三个谬误大得多。因为以上三者是简单的事实谬误,比较容易纠正。但原问题中的这个“证明”的荒谬性体现在方法层面,很难纠正。

一眼就能看穿的谬误不可怕,可怕的是似是而非的错误。人教版课本“证明”的错误,初中生并不容易一眼看穿,反而会被迷惑,乃至对其深信不疑。

比数学课本上的错误更具迷惑性的,是语文课本上的科学性错误和事实错误。

知乎网友@海风 整理了一系列中小学语文课本上曾经出现过、有严重问题的文章

《爱迪生救妈妈》:爱迪生用镜子反光给妈妈做阑尾手术(不符合光学物理、找不到该事迹的来源)。

《旅鼠之谜》:旅鼠跳海自杀以控制种群数量(旅鼠会游泳。科学界的共识是,没有证据显示旅鼠会主动集体自杀。)

《奇迹的名字叫父亲》:心脏中刀的父亲可以在孩子面前凭借爱的力量不动声色坚持三天。(这不是医学奇迹,这是现编的故事)

《长城砖》:宇航员在太空能看见万里长城。(杨利伟说太空中看不见长城。宇航员用肉眼不可能看到长城。)

《地震中的父与子》:1994年洛杉矶地震,父亲从废墟里挖出去上学的儿子(洛杉矶地震发生于凌晨4点31分,那个时间孩子不可能去上学)

《斑羚飞渡》:一只斑羚踩着另一只斑羚跳过悬崖。(不符合斑羚的习性)

这些含有错误事实的文章在语文老师的讲述下,变成了生动的事实,令一代代青少年深信不疑,乃至成为集体记忆的一部分。

初中正是青少年知识成长的关键阶段,而“用相对论证明勾股定理”这段材料里的基本逻辑、事实、方法论错误将会给他们带去灾难性的影响

作为数学工作者,笔者不能坐视谬误堂而皇之成为权威。笔者在此呼吁人民教育出版社召回这批误人子弟的教科书,对学生负责,对国家的未来负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