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顿:晚年时在皇家造币厂的一次失误,却意外帮助英国成为强国

 思明居士 2020-07-20

“万有引力”“三大定律”这些闪光熠熠的发现,使得人类文明又前进了一大步,也使得牛顿成为了世界级的科学家,他死后被安葬在英国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和英国历代国王们同眠。其实牛顿不光是个物理学家,他也在金融上有所建树,可以说,19世界的英国伦敦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的经济、金融中心,就和牛顿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牛顿:晚年时在皇家造币厂的一次失误,却意外帮助英国成为强国

1969年,时年54岁的牛顿收到了英国财政大臣蒙塔古的一份工作邀请,这位好友曾经是他的剑桥同窗,收到邀请后,牛顿欣然接受,毅然前往,在这之前的20年时间内,这些年少得志的科学家一直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钻研炼金术,但是没有什么成果,这个工作,其实也和他的这一兴趣有关系——他要去主持英国皇家铸币厂的货币铸造工作。

铸币技术历史悠久,它源自于古罗马,在爱德华一世期间,英格兰的铸币技术发展成熟,在贵金属作为流通货币的年代里,官方会定期从民间回收破碎的钱币,将金子和银子还有少量的铜融化,做成新的货币,这个工作看起来很简单,但其实牛顿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因为17世纪末的英格兰货币市场一片混乱,银币的地位岌岌可危。

牛顿:晚年时在皇家造币厂的一次失误,却意外帮助英国成为强国

从中世纪开始,英国就和其他的欧洲国家一样,同时以金子和银子作为本位币,实行的复本位制度,金银币可以自由的流通和买卖,大部分时候人们用的是银币,金币是辅助的货币,但是到了17世纪末,英国市场上的银币数量大大缩水,货币体系不再稳定。

举个例子来说,1558年到1649年期间,英国铸造了1970万英镑的银币,但是到了牛顿收到工作邀请的时候,只有300万到500左右英镑的银币还在市面上流通。

那么银币都去哪儿了呢?

贵金属作为货币来流通的话,就有一个弊端,就是容易被“薅羊毛”,足额的银币会被部分市民刮下来一点,然后拿去卖钱,头脑再不济的人也知道挑挑拣拣,把有缺口的银币用出去,把完整的留下来,这就是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

牛顿:晚年时在皇家造币厂的一次失误,却意外帮助英国成为强国

这样下来,流通的货币如果不重新铸造的话,会越来越不值钱,物价也会随之飙升,影响到国家的经济生活,除了英格兰内部的消耗,英国的金价过高,也使得银币大量流失,当时英国的金银比是一比十一,而法国是一比十,这使得很多人像外汇套利一样,把银币大量运送到海外,去为自己获取利润。

一开始大家都没有注意到外部的损耗问题,大多数人,包括牛顿在内都把白银消失的原因归咎于市民们的小偷小摸上,于是牛顿不仅要费心重新铸造货币,还要和躲在阴暗角落里的不法分子斗智斗勇。

牛顿:晚年时在皇家造币厂的一次失误,却意外帮助英国成为强国

他规定私绒银币、伪造货币要被罚款100英镑,并且在脸上刺字,举报揭发的人,则可以获得40英镑的奖励,此后惩罚措施愈演愈烈,在1697年到1698年,甚至还要27人因此被绞死,但这使得货币铸造的成本过高,一年就花费了270万英镑,当时英国政府一年的收入也仅有400万英镑而已。

这个时候牛顿才意识自己失误了,他之前采取的措施目的只是为了“重振银币雄风”,想要建立一个银币可以在市场上正常流通的秩序,但是如果复本位的制度不被改善、英国的黄金价格不被遏制的话,那么市场就会继续混乱下去,银币还是会大量流失到国外。

牛顿:晚年时在皇家造币厂的一次失误,却意外帮助英国成为强国

他提交了一份报告,建议采用金本位制度,把英镑和黄金直接挂钩,英国政府采纳了牛顿的这一报告,银币失去了法偿地位,英国就这样悄无声息的的走上了金本位的道路,从17世纪到一战前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金本位制度就像是女神一样,让英国的物价、英镑的价值始终保持在这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而这,或许是牛顿怎么也没有想到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