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愉心阁 2020-07-2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应体现现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欣赏文学作品,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我们要充分发掘并利用语文学科中的生态教育因素,在语文课堂教育中,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态度和生态文明意识,自觉去关爱自然,爱护地球,换而言之,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一、用心感受,细心体会

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文质兼美,还有不少课文渗透了环保教育的因素,有利于教师挖掘教材中的生态文明资源,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我在深入钻研教材,挖掘课文中蕴藏的生态环保素材,围绕语文教学要求,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设定环保教育的要求、方法和步骤,把环保教育有机渗透到德识才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教学《土地的誓言》这一课时,作者将关东原野的粗犷美展现的淋漓尽致,极富诗意描写,将东北的丰饶展现在哦们眼前: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  给学生的是视觉震撼,原来我们的家乡如此美,而我们却极少关注,教师抓住时机进行环保教育,水到渠成;再如教学《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时,作者将花瀑、花穗、花朵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细腻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仿佛触手可碰,触手可感。我利用多媒体展现如瀑布般的紫藤萝,并配乐朗读,图片与音乐美妙融合,让学生沉醉在如诗如画的境界中。再让学生闭上眼睛,问:你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层层追问,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交流,领会大自然的美,而且让这些美感逐渐在心灵中沉淀,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生态文明之芽也在心中萌发。这种生活中的美,老师要引导学生欣赏,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生态意识、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健全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才能。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还是师生、生本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聆听了大自然窃窃私语,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这也同样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以及精彩语言创设充溢情感、饱含激情的教学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生态教育活泼具体,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实施高质量、高效率的生态教育。

二、在活动中践行生态文明

语文教师要结合语文教学实际,努力开发潜在的语文课程资源,特别要重视开发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老师要将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理念贯穿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参加实践,激发他们对美好环境的渴求,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深恶痛绝,将保护生态文明变成自觉主动意识,提高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主人翁意识。教师应善于挖掘环保教育因素,有意识地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成为践行生态文明的使者。

在冰雪融化的春季,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保护母亲河”活动,我意识到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语文生态教育资源,组织全班同学到学校北面的河边,捡拾废弃的塑料袋和废弃物品。“白色的垃圾被一袋袋拖走,处理掉。小河又恢复了健康,仿佛在用歌声感谢我们。”这是宋芯瑶在她的《快车道》盘点中留下的感受。当读到这些有灵感的文字时,我心中就会蛮激动,我知道生态文明的种子已经扎根学生心中,不久的将来,它会长成参天巨树。

为了给孩子提供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的机会,2018年5月29日,罗通山学校组织学生到罗通山郊游,亲近大自然活动。野外深山、清涧溪流、崖头丛林,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新气象,大自然尽展它无穷无尽的魅力。带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神奇的大自然就会源源不断给予我们无尽的惊喜。潭边留影、漫步山间、触摸花草、友谊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摆脱了尘世的喧嚣,做了一次心灵彻底放松的大自然之旅,如花笑靥,尽展青春活力。“不到长城非好汉,不来罗通山真遗憾。”导游高老师这样解说。锁龙潭的来历、罗通扫北的传说,给古城披上了神秘的面纱,令人遐思、让人神往。古老、神秘的罗通山是一片广阔的天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气息让她焕发无限生机,让无数的罗通山人挺起脊梁。本次活动,以班级为单位,通过任务卡上的要求,学生边徒步登山,边留意沿途的塑料袋、矿泉水瓶等杂物,及时清理;宣传环保意识,让更多的同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唤醒更多人参与到活动中来。路边的垃圾还好捡,深处的垃圾就得下到山沟里捡。学生们得蹲下身子,一手抓着低矮的树枝,一手伸长去捡垃圾,“虽然很难捡,但看到垃圾越来越少,心里挺高兴的。”学生们发自内心地说。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感受生命活力无限。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了解了家乡、认识到家乡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增强了环保意识。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践行生态文明教育。罗通山镇学校以服务学生劳动实践,服务三农为宗旨,建立了面积近1000平方米的综合实践示范园。目前,综合实践示范园初见规模,园区内生产的各种蔬菜全面供应食堂。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既培养了吃苦耐劳精神,又掌握了种植技术,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还树立了神态文明意识。示范园被划分了各个区域,“韭香园”就是我们的综合实践基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真切地体验,最终达到了热爱劳动、热爱自然、关注生态的教育目的。

语文教师应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意识, 用心感受,细心体会,创造性地开展生态文明各类活动。心中有“绿色”,致力于挖掘环保因素,重视培养生态文明情感、强化节能环保意识,学生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就会自主化、生活化,而语文教学的境界将变得更开阔,内涵更丰富,生态文明教育将深入人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