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心铸就帮扶情 脱贫战场立新功

 大美洛宁 2020-07-21

今年7月6日,洛宁县扶贫“网格化管理”工作现场会在马店镇田村村召开,该村第一书记张坤志在会上做了典型发言,县委副书记、县长周东柯对该村的扶贫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田村村能在“全县样板村”检查验收中,首批获得一次性达标通过,这些众口交赞的帮扶成效与驻村书记张坤志的履职尽责、辛勤付出是分不开的。

自告奋勇、走马上任。2016年3月,洛宁县卫生系统刚刚历经机构改革,就遇上了“脱贫攻坚”这场战役,县卫计委党组召开战前动员会,拟选派一名副职到马店镇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张坤志毛遂自荐,第一个站起来表态发言:“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放过牛、割过草、扛过犁、种过地,深知农民的艰难疾苦,在副职中年龄最大、党龄最长,我去驻村帮扶最合适……”,获得组织批准,他当天就把手头工作交接完毕,在夜幕中扛着铺盖奉命上任!从“医务管理者”到“驻村第一书记”,角色的突然转变也是对他工作能力的考验,为了摸清底数,张书记就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坚持访民情、问民需、解民忧,上任两个月,他就跑遍了8个村民组、349个农户,在每一家房前屋后、田间地头,他不仅宣传惠民政策,还询问每个家庭的贫困状况和致贫原因,认真听取每一名群众对全村脱贫规划的意见和建议,那一本厚厚的“家访日记”就是他倾心为民的展现。通过实地调研,他发现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些古训中,田村只占其二,“两委”班子长期空缺,懒汉多,上访户多,相互拆台的人更多,属于省定“软、弱、涣、散”村,组织涣散,“人合”因素才是该村最大的短板。针对民风不振、村情复杂等问题,他积极向单位领导汇报,并结合县委驻村办和乡党委政府,积极召开全村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座谈会,通过群众民意测评和公开选举,健全了村两委班子,筑牢了战斗堡垒。通过整村推进,硬化村道300多米,安装路灯30盏,新建卫生室一座,完成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达到“七个一”标准。修建深水井一座,保证村民饮水安全,建设300千瓦光伏发电站,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8万元,还能给52个贫困户分红3000元。引导群众发展蔬菜种植和畜牧养殖,其中金鸡带贫15户,三阳带贫17户,参与到户增收项目36户,安排公益岗位22人,办理务工补贴93人,享受教育补贴67人,发放雨露计划补贴10人,5人享受驾驶技能培训,为19个贫困户发放贴息贷款96万元。为村民办理疾病鉴定和就业服务50余人次,产业覆盖叠加度达237%,随着每一件惠民实事的落实落地,增强了脱贫攻坚的人气,提高了驻村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

从“闭门羹”到“座上客”。张坤志在统领全局的同时,还承揽了全村最难帮扶的3个贫困户。其中赵玉民的脾气最大,“等、靠、要”思想严重,目中无人,第一次家访时,他隔着门缝,慢条斯理的和张书记对话。“你是谁?有啥事?”

“我是你的帮扶人,能进屋和你聊一会儿吗?”

强烈的排斥心理,竟然把张书记拒之门外。院内杂乱不堪,不等主人让座,张坤志自己找凳子坐下,直奔主题:“有致富门路,你干不干?”

见赵玉民思想有所触动,他继续劝说:“破罐破摔,再晃荡几年,你恐怕永远不会翻身了!”,有了那次推心置腹的交谈,赵玉民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三天两头跑到村部问长问短。目前,赵玉民家小额贴息贷款5万元,签订三阳带贫合同,年收入4000元,除了享受光伏带贫、助学补贴、农用车补贴,又为他安排保洁员岗位,去年全家人均纯收入7000元,村里人都说赵玉民终于脱胎换骨了。

赵学飞是张书记帮扶的另外一户,妻子患有精神病,儿子27岁婚事无着落,生活困境让他一筹莫展。针对这种状况,张坤志先是协调赵妻落实慢性病补助待遇,帮助他家享受村级光伏、三阳带贫、蔬菜种植和驾照补贴等项目资金,去年全家人均纯收入6800元。为了让贫困户积极改善家庭卫生条件,张书记自己掏钱买来猪肉、水果等奖品,鼓励贫困户抛弃“等、靠、要”思想。正是两年来亲民爱民的帮扶引导,让贫困群众的心态发生了转变,由刚开始的“拒之门外、敬而远之”,到后来的“主动靠近、真诚感恩”,有问题必然有答复,在群众“芝麻绿豆”难题被破解的背后,是群众幸福指数的提升。

找准病因,因人施策。为及时化解矛盾、提高帮扶实效,张书记积极实施“网格化管理”扶贫模式,全村共设置4个网格区域,制作了“网格管理示意图”,并用不同颜色标注了农户性质和责任人,人员定位一目了然。网格长由帮扶单位班子成员和村委干部担任,镇党委副书记担任总网格长,从村民小组长和党员干部中选配网格员,实现该村349户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无缝对接。明确网格化管理工作流程,压实各级网管责任,完善工作推进机制,要求网格员每天在辖区内察民情、访民意、帮民难、促和谐,成为发现问题和处置矛盾的第一人,通过入户大走访活动,收集群众诉求,整理问题台账,上报网格长进行分类处理,并根据群众反馈意见,不断完善帮扶措施。通过这一举措,密切了干群关系,转变了干部作风,增强了群众内生动力,加快了脱贫步伐,基本实现“三率一度”目标,得到了群众的认可,田村的“网格化管理模式”也被全县推广学习。

用真心换来赞誉,用汗水换来掌声。近两年,张坤志全力以赴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因此忽略了女儿的学业和老母亲的身体,妻子偶尔有些怨言。内心虽然愧疚,但他从不后悔,因为他坚信,驻村不光是身驻,更是心驻,要用心更要用情,才能对得起党委政府和百姓的信任,对得起自己的责任。在驻村期满换人时,张坤志对单位领导说:“能在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为基层群众发光散热,自己真的很庆幸,随着身份的转变,我感觉自己的责任越来越大了……田村脱贫时限指日可待,后续任务异常繁重,着眼大局,我要坚持到脱贫攻坚战役的最后一刻!”

作者简介:顾原锋,一个徘徊在文学边缘的探索者,喜欢用文字编织自己的理想人生,人生信条:“把命运交给上帝、把努力留给自己”,曾在《秘书工作》、《中国统战》《河南日报》、《党建文汇》和《洛阳晚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歌、散文300余篇,爱好读书,有自知之明,无满意之作,平淡记录自己的人生境遇和感触,不为流传,只为心安。现供职于洛宁县委政策研究室,系河南省洛阳市作协会员,曾担任《洛宁县年鉴》《洛宁政策研究》特约编辑和《中原顾氏家谱》主编。

洛宁城事媒体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