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洛文化浅谈——(一)洛氏、伏羲的传说

 大美洛宁 2020-07-21

编者按:此文系我对洛书探讨的肤浅认识,由于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各界朋友指正。
2020年6月28日

河洛文化浅谈
马汉杰 编著
洛氏的传说

相传上古时,伏羲氏和女娲(wa)氏的女儿宓妃(fu fei),在游泳时溺死于洛水,成为『洛神』。宓妃因迷恋洛水两岸的景色,降临人间来到洛河岸边。这里居住着“有洛氏”人,她是一个勤劳勇敢的部族。宓妃便加入到有洛氏人当中,教他们她从父母那里学来的结网捕鱼、狩猎、养畜和放牧等,得到了有洛氏族人们的爱戴。宓妃给自己又起了个名字叫“洛氏”。有洛氏人都很喜欢洛氏,有一天人们带洛氏登上了一个小山头,这里的景色无限美好,洛氏向西看:洛水从峡谷滔滔而来,东望洛水滚滚而去,洛水中似有一条青龙,此山头就像青龙翘首在洛水北岸。她的心情很激动,就给这山头起名字为“龙头山”,人们拍手称赞。宓妃从她父母那里带来了琴瑟,每逢雨天有洛氏人有闲暇时,就弹琴给他们听,琴声婉转悠扬动听。这悠扬的琴声传到远方,黄河神河伯听到了。河伯被这优美的琴声所打动,便潜入洛河想探个究竟,当他看到宓妃时,一下子就被宓妃的美貌所吸引。于是,河伯化作一条白龙,在洛河里掀起滔天巨浪,强要娶宓妃,多次逼亲未成,把她逼上了龙头山顶。洪水淹没了良田,洛氏无奈答应条件是:不要伤害百姓。河伯立即把左臂上的纹身护甲【洛书】扔向了洛河,谁知恰好落在一只灵龟的背上,河水顿时风平浪静。然后河伯一跃就上了龙头山,刚刚站稳,只见一道寒光向自己射来,来不及躲避,一只箭已经刺穿了他的左眼,剧疼之下他跌入了洛河逃走了。原来是羿yi路见不平,拔弓助箭射穿了河伯的左眼……。

伏羲的传说
相传伏羲是中国文献记载中最早的智者之一,伏羲时期据考证在旧石器时代晩期,在公元前7724年~公元前5008年,包括新石器早期裴李岗文化在内。神农氏是在母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仰韶文化时期。新石器时代晚期是龙山文化。原始社会是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大约有百万年之久。从三皇到五帝都是在原始社会的晚期,伏羲时代距今接近一万年了。
伏羲是三皇之首皇,古代华夏部落杰岀的首领。他在人类的蒙昧时代,生活很艰难困苦,他带领部族辛勤劳作,“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却依旧食不果腹,饥寒交迫。伏羲对亊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他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他有着超人的智能。他在闲暇之余,时常盘坐山巅,苦思宇宙之奥秘。仰观日月星辰的变化规律,俯察山川风物的法则。不断地反省自己,追年逐月,风雨无阻。女娲捏黃土造人、炼彩石补天,是创世女神。和伏羲一样,同是福佑社稷之正神。

相传上古时期,孟津县东部有一条图河与黄河相接,“龙马负图”出于此河。伏羲在此观察龙马之图,他顿时目光如炬,太极神图深切映入他的意识中。彻底洞穿了“天人合一”的密码,原来天地竟是如此简单明了,唯阴阳而已。他将神圣的思想画作为最简单的符号,以“―”表示阳,以“--”表示阴,按四面八方排列而成了八卦。伏羲一画开天”肇始文明,打开了人们理性思维的闸门,而博得人们永生永世的怀念和尊崇。从此以后,取火种、正婚姻、教渔猎,结束了人们茹毛饮血的历史。龙马负图遂成“河图之源”,伏羲和女娲被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根始祖”、“人文之祖”。
  伏羲所画出的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代表了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它渗合倚仗天地变化之术,发挥了各卦刚柔本性,将阴阳物理、社会进化、生产经验包含于八卦卦义之中。可谓尽览物性、穷探天理、深悉人事。为发现宇宙万物的生命规律,包括修德养性、安民理政的修身治国之道;协和自然维护人类的建筑风水学规律;舞刀弄棒、退敌报国;强身健体的武术理论;以动植物入药,通过滋阴壮阳达到身心和谐,以保护人类健康的中医学理论体系……。伏羲八卦也称先天八卦。
“太极图”,用一条阴鱼与一条阳鱼来表示阴阳的变化。阴阳鱼代表阴阳二气,阴阳二气,阴消阳长、阴长阳消的变化,周而复始,这便是亊物普遍的规律。图中黑白鱼眼表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太极图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它是对天地万物最精辟的概括,它是八卦的主导理论,它是易学阐述与表达的对象。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马汉杰,男,河南省洛宁县人,现年87岁,中共党员。职业,测绘工程师,喜好洛书文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