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们的英语学习成绩逐渐拉开差距,背后是怎样的困难在作祟? - 白话英语202025

 昵称70926123 2020-07-21
“白话英语”系列文章2019年总目录(含2018、2017、2016年文章)

英语“类母语”启蒙:母语是怎样启蒙的?英语启蒙怎样做到类似、接近母语启蒙?给你们画张思维导图! - 白话英语202002

-----------------------

自从1992年我成为一名英语教师以来,就一直在思考本文提出的问题。本来,这也没什么好思考的,在《学不好英语,无非这些原因。来看看怎么解决!(白话英语0101)》这篇文章里,我曾经总结过四大原因。但是,具体到学生身上,英语学习成绩的差距是怎样拉开的呢?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对了哪些事情,做错了哪些?

做探究,要把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排除掉,只研究一到两个方面,最有可能得到准确的结果。我想到,在我工作之初,曾经有几年在农村初中教英语。那个地方、那个年代,新初中生是英语零起点,家长都不具备辅导孩子学英语的能力。

那么,回顾一下学生们的英语学习情况,也许能够较为准确地探究出答案。因而,以下内容,完全排除了家长、家庭教育、校外教育这几个变量。本文的探讨,适用于目前这几个因素仍然没有起到重要作用的地方,比如一些农村地区学校。

当然,开始之前,还是要先承认,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存在智力差异的。这样的差异,导致了许多不同:理解程度有深有浅,听课效率有高有低,记忆效果有好有差,最后肯定也会导致英语成绩有不小的差别。

但是,仅仅智力差异,是不会导致学习成绩最终出现那么大的差距的。我们一步一步还原当时的场景,力求找出学生所面临的困难所在。

首先就是学习内容难度加大导致的掉队。

初一开学,前两周主要学习26个英语字母、打招呼、自我介绍等简单内容。两周后的第一次小测验,几乎全班学生都能考到100分,个别考不到的,也有个90分、95、98,跟100分差距不会太大。不及格?不存在的。

从第三周开始,学习内容转向新词和新句型的学习,不像26个字母那么好记了。不过,只要下点功夫,总还是能记住的。大部分学生都能在校完成学习任务,不管是Are these your shoes? 还是What colour is your hat? 都能顺利掌握。

然而,逐渐加大的语言难度,毕竟还是会对少数孩子构成困难,形成障碍。一些学生不太明白,为什么Lucy is short. 不说成“露西是矮的”,而是要说成“露西个子矮”;另一些学生可能不懂,为什么“Is Lucy short?”的肯定回答,一定要说“Yes, she is.”,而不能说“Yes, she's.”

一般来说,初一年级,动词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掌握,是一个大的分水岭,老师讲得是否清晰,练得充不充分,起到很大的作用;初二年级,动词的现在完成时,会导致一批学生掉队。类似的情况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或多或少、或大或小,都有发生,只是我们不一定注意到这些情况罢了。

这样的内容,如果只是朗读、背诵,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是很难牢记并灵活运用的。

我们不难看出,纯粹在学校学英语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其实面临着重重困难:

课堂以外没有语言环境;

学习难度大,部分内容未能理解:英语发音、书写、语序、表达方式与汉语差异大,难以掌握;

……

可以这么说,学生英语成绩掉队的过程,其实就是这些困难逐步积累、加大,一直到突破临界值,使学生感觉到难以为继、无法支撑的过程。到那时,学生彻底放下,就成了“学困生”,英语成绩的差距,就彻底拉开了。

这个“彻底放下”,事实上随时有可能发生,所以老师朋友们一定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不要等到事态发生了,才注意到学生的困难。

------------------------

如果只是理解上有困难,那也还好,勤学多问,总能解决。英语学习的一个难点在于,光是懂了,还不够,还需要进行充分的语言实践。

语言实践,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部分:

1、为提高熟练度(语感),反复朗读、背诵、默写;

2、为关注语言形式,做选择、判断、填空、改错(可以统称为“客观题”);

3、为拓展语言接触面,做听力理解、阅读(综合语言活动,可以统称为“输入”);

4、为提高语言运用水平,进行对话练习、写作和翻译(综合语言活动,可以统称为“输出”)。

在起始阶段,1、2、3,尤其是1、2,占到了主要部分,3和4一般来说要到初二才能渐次铺开。在朗读、背诵、默写活动中,在完成“客观题”练习的过程中,两个重大不利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不少学生的逐渐掉队:一是学生断断续续不能完成学习任务;二是老师偶尔未能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主要体现在反复朗读、背诵、默写这几项上。学生的智力水平、智力倾向各有不同,有聪明的,有不够聪明的,有擅长背诵的,有不擅长背诵的,这都正常。

但有时,一些学生可能因为某些偶然因素没有完成学习任务,也会造成不好的后果:说不定当天偷懒,不想下功夫了;说不定需要背诵的内容太多,实在背不完;也许背诵小组长没有检查到,就不背了;也许忙着做别的学科的作业,准备第二天背诵,但最后就忘记了;有时老师多次次声称要检查背诵情况,却都没有检查,学生也会产生侥幸心理,背诵这根弦就放松了。

这样的事情发生一次,没什么,两次,没什么,但积累多了,势必导致学习的质量下降。

说起来,这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类困难:妨碍他们如期保质保量完成学习任务的偶然因素比较多,这些因素合在一起,就不再显得“偶然”,而几乎是一种“必然”了。

老师未能完成教学任务,说的并不是老师课没上完,而是老师课没上好。比如带两个班的老师,上到第二个班的时候,往往能够纠正在第一个班上课时犯的个别错误,弥补第一节课留下的若干遗憾;再比如少数老师带的班级很多,上到第三个班级的时候,可能就会疲劳,从而状态不好,讲课效果略打折扣。

这其实都还好。最严重的是,老师备课不充分,对教材、学生、教法理解不深刻、不透彻,从而感觉自己讲了不少,却并没有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有时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造成了新的问题。

上面的两种不利因素,往往并不是单独发生的,而是交替、交织在一起,久而久之,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中,漏洞越来越多,学习障碍越来越大,等到阶段性考试临近的时候,再去想办法解决,往往已经来不及了。

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关系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学生是否勤学好问,对教师的教学热情是有影响的。就我自己的体会和观察来说,极少有不喜欢学生问问题的老师。

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这几乎是必然的,因而,怎样解决问题、弥补漏洞,就成了重中之重。

一个非常重要的办法,就是问老师,但并不是每一名学生都愿意、都敢于课下去向老师请教。

这一点,老师需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营造一个开明、开放、轻松的教学、交流环境,并且鼓励学生有问题就提问,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有问题不敢问、问题积累成严重学习障碍的情况。

当然,学生自身也要做到勤学好问,大胆提问、大胆质疑。只有师生充分交流,深入研讨,才能把教与学都推向新的高度。

我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师生的双边关系中,尽管教师的个人魅力,比如形象清爽、知识渊博、谈吐风趣、写得一手好字,这些都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仍然是教师的教学质量和重诺守信这两方面。

教学中错误频出的老师,其他方面再突出,也很难令学生信服;更严重的是,如果一位老师隔三岔五忘记检查作业完成情况,那这样的老师是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学生的学习也几乎必然出问题。

总结一下:在只有师生双方的英语教与学活动中,英语学习成绩的差距一般来说主要是在学习内容难度加大的几个关键点逐渐拉开的,并且,在此过程中,各项学习活动如果完成质量不佳,那么问题会缓慢积累,到下一个关键难点,会一下子体现出质的下滑。

不论是家长朋友,还是老师朋友,当然,尤其是老师们,要对此高度重视。我们要明白,学生们是在扛着困难前进。我们要充分考虑到他们面临的困难,想办法帮他们解决困难,多给他们支持和鼓励。

------------------------

“白话英语”系列欢迎朋友们点题,我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敬请朋友们帮我转发扩散,感谢!点一下文章右下角的“在看”,也是帮我。

如需参加进一步的探讨,朋友们可以按照下面两篇文章的说明,分别进入我们的中小学英语教师或中小学家长微信交流群:

英语教与学,疑难全扫除!“研究型中小学英语教师”微信群开放进群公告 - 白话英语202003

孩子教和养,苦乐学中尝:“学习型中小学家长”微信群开放进群公告 - 白话英语202005

原创不易,期待打赏。感谢你们,亲爱的朋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