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小说】头颅是高贵的,却被剃头师傅玩弄于指间。

 诗鸟谐趣 2020-07-21

《理发》:

歪瓜裂枣几多头, 

理发匠心细剪修。 

一推薅去乱麻草,

二剪枝杈脚边丢。 

三削四吹焕新颜, 

巴掌一拍把钱收。 

顶颗葫芦君莫嘲, 

那是师傅手艺臭! 

       剃头,曾经是汉人的一种耻辱,而今却成了一种认真生活的态度。剃头一词起源于满清入关,强制汉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目的就是要从精神和肉体上同时消灭汉人的反清意志。此前的汉人一直是信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认为剃头就是不孝,由此可见满清的剃头政策是多么的狠毒。

       理发,是新中国成立后使用的文明词,也更能准确地体现出这一行为的含义。剃头就是单纯地剃掉额头上方的一半头发,理发则是在发丝上下功夫,有整理、打理头发的明确意思,剪、烫、梳洗等各种造型,新生儿满月剃胎头更是一种仪式和祝愿,很多时尚的理发美发店根本没有这个手艺,家长们还得求助一些街头老艺人,或者更专业的理发店,不仅可以提剃胎头,还可以将胎发定制成毛笔永久珍藏,也就是从剃胎头开始,人们依然习惯于把理发称之为剃头,可能跟剃胎头的先入为主有关。

      理发店进入国营时期,理发员和机关工作人员一样平等,严格按照作息时间上下班,至今仍有段子流传。一顾客头发理了一半,下班时间到了,头发还没理完,怎么办?理发员让顾客在店里坐着,然后去吃饭,顾客也习以为常,就翻一下店里准备的已经翻烂的杂志,一直等到理发店上班,当然是理了一半的优先,这个就是制度的优越性!

      小时候村里有个剃头的,我剪过几次,除了头顶上剪一下,基本都是用剃刀刮掉周边,留着一个顶盖上的头发,这种发型俗称“尿罐塌子”,“塌子”就是盖子的意思。就近剃头师傅手边的位置垂挂着一块油光光的帆布带,叫做“蹚刀皮子”,理发师傅不时把剃刀在这块皮子上蹚几下,就像磨刀一样,估计就是个心理作用,不见得因此就锋利许多。开始被大人几乎摁在椅子上剃过几次头,都是哭着挣扎过的,因为每次剃发后都感觉到被刀刮过的地方拔凉拔凉的,很不适应。不过呢,也弄明白了,为什么大人总是说的衣袖像“蹚刀皮子”,因为那时候小孩子们哪有纸巾手绢擦鼻涕啊,都是挥一挥衣袖一擦了之,鼻涕凝固在衣袖上真的跟“蹚刀皮子”很近似的。

      上个月去理发店接头,却不见门口五彩缤纷的晾晒毛巾,这是理发店和顾客约定成俗的安全信号,但头发事务紧急,不得不冒险推门打探,却见营业正常,遂责怪店主不按组织纪律出牌。店主深感委屈,陈述近来二鬼子扫荡甚是凶残,说毛巾挂在外面晾晒影响村容,破坏创卫夺冠大计,店内还不得吸烟,剪掉的头发不得落地,必须立即清理,一经发现,严惩不贷。既如此,为何卫生标准仍被评为最低标准C级?原来评级无关实际检查结果,头发相关行业自律C级。全部饮食门店也要求卫生达标,强调每家店必须挂上塑料空调门帘,一时间洛阳纸贵,空调门帘严重缺货,令人忍不住要猜疑一下这空调门帘是什么高人出货?好在八年抗战早有预告,有卧底透露,截止本月底全面结束抗战内战,到时必然放开民生休养生息。

       理发店是美容美发店的前身,设施简陋,但比较剃头挑子那是正规多了, 理发师傅曾经拎着一个木箱走南闯北、走乡串户过,因为年纪大了,这才租了一个门面隐居下来。剃头师傅的手法娴熟灵巧,将顾客的头颅像太极球一样玩弄于手指之间,令顾客昏昏欲睡,反正我每次理完发,剃头师傅都会说我的鼾声好大。

       剃头师傅的见多识广不仅限于见过世面颇有谈资,更受人欢迎的还是他能看顾客头发和头皮洞悉顾客的健康状况。这个引起我的极大兴趣。首先剃头师傅说我明显秃顶,但千万不要焦虑,更不要常年戴帽子,因为帽子捂着会令头皮温度升高,更加不利于头发的生长,要我坦然面对,不要以帽子示人,几个月后头发就发就会长出新的来。我深信不疑,果断摘下帽子。几个月过去了,头发虽然没有长出新的来,但已经习惯了,很坦然了,还是很感谢这位剃头师傅让我没有一直沉沦下去。

       剃头师傅说是看我人比较直率,才跟我说这些,一般人他都不愿意说的,他举了一个例子,说有一个顾客的头上有个瘤子,顾客自己并没有察觉到,剃头师傅就建议顾客去医院检查一下,凭着多年的剃头经验,这个瘤子不是什么善茬。吓得这个顾客剪完头发就往医院跑。后来听说是别的病症引起的,住院花了几千块钱好了。那位顾客不但不感谢剃头师傅的忠告,反而迁怒剃头师傅害的他住院看病花了几千块钱,从此再也不来他这里理发了。后来又一个顾客,头皮上有些小的疹子,剃头师傅就委婉问他最近有没有身体检查过?顾客说没有,于是剃头师傅就闲话讲起自己从前行走江湖的事迹,说是有个顾客的头皮上有蛮多小疹子,建议他去检查一下有没有糖尿病?那位顾客是吃公家饭的人,第二天就买了几斤水果来感谢剃头师傅,说是早上检查真的有糖尿病,但发现的早,很轻微,注意一下饮食就可以了。听了这个故事,正在理发的顾客的也专门去医院做了个检查,还真是糖尿病偏高,头皮上的疹子确实是征兆。

       我说这些经验不可能是从也理发中得来,剃头师傅笑笑说,平时看了一些关于养生的文章,与头发头皮相关的就记了一些,经手的多了,总能遇到几个相似的,说了也不害人,提个醒总是没错的。

       剃胎头并不寻常可见,现在的年轻父母更不随便了,在路边的剃头摊子上给婴儿剃胎头的更是少见。在两湖绿谷附近,一名出生三个月的婴儿刚剃完胎头,收费20元。这位剃头师傅说,一般婴儿满月即可剃胎头了。我见过最厉害的剃胎头就是岳母亲手给我的丫头剃胎头,说最厉害是用的双刃剃须刀片,而且是用手指捏着刀片在我丫头粉嫩粉嫩的头皮上直接刮来刮去,我当时就吓跑了,直到剃完了说没事才放下心赶紧跑来检查丫头的头皮,真的没事,简直膜拜了。

《剃头》

业老人老顾客老, 

剃头家什一肩挑。 

繁华都市已不见, 

偶然相遇背街角。 

      过去都叫剃头匠,没有现在美容美发师这么嚣张。但人们没法不尊重剃头匠,毕竟剃头匠做的是顶上功夫,那把锋利的剃刀在头上、脸上、脖子上划来划去凉飕飕的,令人胆颤心惊,不敢乱动,惟恐遭到肌肤遭遇不测,就是头发因此误伤也十分不幸啊。

国营理发店模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