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语修篁苦节君 编竹成炉听松韵 ▏拾雅集•竹炉图咏

 弘益茶道美学 2020-07-22


中国古代的风尘高士坚持自然本身的魅力,力求在自然中剪裁出“花间露洗南宫石,竹外云移北苑山”的茶会意境。它从未像日本的茶室那样发展出一套特有的程式,而总是随着景色的变化简选出晏坐清赏之地,宛若群山万木之泠然有感而应者,故竹月松风,忽乎其前而不可却。

竹子茎中空, 直而有节, 其性坚韧,虽弯不折, 叶子四季常青, 经冬不凋。文人由此感悟,寓竹子以虚怀亮节、坚贞不移的品德, 比之为君子。文人煎水事茶,赋竹炉以人格化, 称之为“苦节君”, 谓其虽受火焰烤炙, 仍以素有真心节操而能自守, 故名。竹炉在文人心目中, 是高雅不俗, 节操清苦的君子象征。

明代初年的眠云跂石者王绂于洪武二十五年隐居惠山,与僧性海在竹馆高闲、携茶瀹流的生活中,创立惠山竹茶炉文会,并首创竹炉图,其后,继作纷起,仅惠山一系,即有沈贞《竹炉山房图》(辽宁省博物馆藏)、文徵明《惠山茶会图》、钱谷《惠山煮茶图》、唐寅《惠山竹炉图》等一系列续作,吴钺曾裒辑题跋,编为《竹炉图咏》四卷补一卷。


竹茶炉自此成为明代文人最为推崇的茶道器具之一,有明一代广为风行并影响清代乾隆皇帝,终其一生喜以竹炉烹茶。清宫档案记载,乾隆皇帝至少为自己的茶舍定制20座以上的竹茶炉,并自称"到处竹炉仿惠山","竹炉肖以卅年余,处处山房率置诸"。而明代诸多文人画家、茶人所著茶画或茶书,如顾元庆《茶谱》、高濂《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屠隆《茶笺》等皆有记载,并称其为"苦节君",煮茶竹炉也,用以煎茶。

《遵生八笺》记曰:“茶具十六器,收贮于器局供役;苦节君者,故立名管之,盖欲归统于一,以其素有贞心雅操而能自守之也。”

乾隆皇帝有诗《惠山听松庵用竹炉煎茶,因和明人题者韵即书王绂画卷中》记曰:

纔酌中泠第一泉,惠山聊复事烹煎。

品题顿置休惭昔,歌咏膻芗亦赖前。

开士幽居如虎跑。舍人文笔拟龙眠。

装池更喜商邱荦。法宝僧庵慎弆全,

回回山下出名泉,火候筠垆文武煎。

成佛漫嗤灵运后,题诗多过玉川前,

试携学士来明汲。高谢山僧守晏眠。

我愿灵源常勿幕,饮教病渇尽安全。

明人陈继儒在《太平清话》云:“凡焚香、试茶、洗砚、鼓琴、校书、侯月、听雨、浇花、高卧、勘方、经行、负喧、钓鱼、对画、漱泉、支仗、礼佛、尝酒、宴坐、翻经、看山、临帖、刻竹、喂鹤、右皆一人独享之乐。”

身闲心不闲,念念不忘进德明理,在明清士大夫中,“清闲”也是一种立身处世的境界。

一次的茶会雅集的茶缘,在无锡惠山的竹炉山房和竹茶炉已经“痴迷情牵”了七年,因为“竹炉”从太湖岸走到了滇池、洱海边,从江南的竹林走进了滇南的傣族小寨,因为“竹炉”而行走在茶路上,携筠炉,寻山问水,访贤慧友。。。。。。


在中式生活美学里我们需要在其中找到让自己感觉最舒服的平和点,毕竟今时今世不比过去,古典的中式生活状态是一个我们追不到也不必要追到的一个高度,我们可以无限接近,却无法到达,一切元素、一切形式我们可以追摹古人,但毕竟不是古人,如今的现代化生活节奏也与古人相去甚远,不可完全的复古、泥古,但可以从精神上去表现,从生活美学的意境上去追求,将传统文人的雅致生活状态与现代生活以自己愉悦的方式融合起来。


独坐一偶,手执汤盏,

碗沏盈盈袅袅茶烟,

若有若无,一缕暗香浮然,

心,无比愉悦,

时光清浅,安然问闲,

静守一窗岁月,

捡拾,光阴深处的竹雨潇然。

将一路的寂寞与悦安,

放逐于淡淡的流年。

。。。。。。。。。

宁静的自然,恬静优缓;

宁静的心灵,淡泊安然。

宁静,是心灵的圣地,

无需哗喧,

将一些过往沉淀成流年里的

逝水沉香。

宁静,是一种归真,一种泊淡,

一种沉淀,一种抒情悠然。


作者:尚高德

资历:

◆弘益大学堂副总教务长

◆弘益大学堂传统习茶法授修讲师

◆弘益茶文化中心茶事茶会活动执行长

◆弘益茶文化中心茶道美学展演执行长

◆担任中国青年茶人组织"华茶青年会"副秘书长

◆《云南普洱茶杂志春夏秋冬》特邀编辑

践修:

“人合山水草木境,茶瀹五行天地中。精行德道慧观省,虚极静笃逍遥行。”致力于中国传统雅致生活美学的实践与学习,从茶书、茶画、茶诗的典籍记载中精研习茶文化、闲雅生活、唐宋明习茶法,精道于把文人雅士的茶事美学与现代禅意慢生活联结,精力于通过中式传统的习茶雅风、茶会雅集,践行慧美的茶人情趣。


推荐关注

生活美学家

视频/音频/摄影

生活美学主题原创内容

叶慧美

茶/器/花/香/人

线上生活美学购物平台

互动/品鉴/购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