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年,茶是老兵最珍贵的味道

 弘益茶道美学 2020-07-22

9月3日的早晨,观看中国胜利70周年的阅兵式。当看见老兵方阵徐徐开来时,眼眶不禁湿润了。那个烽火硝烟的战火年代,那些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们,如今已是白发苍苍了,岁月携他们走进了耄耋之年,那样一次青春,那么一段壮烈的岁月,只为守护国家和人民。

我的家中也曾有一位让我敬重一生的老兵。他泡的小花茶,香气氤氲,弥漫了我整个童年。


外公离休后,总是喜欢在家中的院子里,泡上一壶小花茶,和我们这些孙儿说说那段抗战的艰苦岁月。1936年,十一岁的他参加了新四军,母亲被日本人杀死,在那个年月里,当兵是唯一可以活下来的出路。没有那么多英雄主义,没有那么多想法,只想活下来。十一岁的少年,本可以安稳的读着私塾,帮着母亲在春天里采采茶,和兄弟嬉笑玩耍,可是日本人来了,烧掉了镇上房子和粮食。母亲因为护着兄弟两个被杀害。后来,镇子上来了新四军,兄弟两个都参了军。

那个年代里,少年们本也可以安稳的读着书,喝着茶。可是,他们只能劈波斩浪,为吃饭而战。小时候,当我和弟弟不老实吃饭时,外公就会黑着脸说,有饭还不吃,是孬子。说我们这一代是何等的幸运,不缺吃,不缺穿。80后的我们,又怎么可以理解还没有步枪高就去参军的少年呢。外公说,一起参军的兄弟在不停的转战中牺牲了,少年为了活命穿上了戎装但最终没有存活下来。虽然我们的小时候物质也是相对匮乏,信息也没有如今这般丰富,可是儿时的我们可以安静的读书,可以在暑假和小伙伴们撒欢的玩耍。没有战争,没有颠沛流离。

在外公的家乡,安静的徽州小城中,产一种叫做桐城小花的茶叶。在明清时,伴随着桐城派而被人知晓。清人姚兴泉《龙眠杂忆》载:“桐城好,谷雨试新铛,椒园异种分辽蓟,石鼎连枝贩霍英,活火带云烹”。那种茶叶,是当地的百姓们上龙眠山采茶时,看见兰花开放,起的名字——桐城小花。兰花的山岚之气让茶叶也有了淡淡的兰花香,泡着喝时,清香扑鼻,春天的龙眠山上,郁郁葱葱,芬芳流动。


于外公而言,小花茶的兰花香是印在脑子里所有关于家乡的甜美记忆。外公常常说,他像猫一样有九条命,几次都要死在战场上,在血雨腥风之后,外公活了下来。解放后,娶了比他小十岁的外婆,外婆是苏北地主家的小姐,长在洪泽湖边,读过女中是那个时代的文化人。外公说他很知足,但外婆家成分不好,在解放后公私合营中把家里店铺、房屋、地契、钱财全部充公。姊妹兄弟又多,生活十分困难。外公总是安慰外婆说不要伤心,总会活下来的,然后就把工资如数寄回外婆的老家,额外在给外婆的爸爸寄上一些小花茶。打趣的说,老地主喝了一辈子,怕是只能资本主义到底了。

外公正直,但也勤劳节俭,在家不舍得泡好茶喝,虽然他很爱喝,只有家里来了客人,才会让外婆泡茶,外婆会就着煤火的余烬,再烧上满满一壶水,待得水开,放进一些茶叶,用来招待客人。那个年代里,茶叶虽不是稀罕物儿,倒也不多见,七十年代后,外公在单位上常常喝到一些好茶,回来后总对外婆说这茶没有他小时候喝到的茶香。外婆还取笑他说,现在日子太好过,吃饱穿暖时就没有了珍贵的味道。


在后来,生活慢慢好了起来,妈妈和舅舅们会给他买一些好的春茶,我和弟弟顽皮,知道外公最爱他的茶叶罐子,我们就故意去翻翻,外公会拿着一小段竹竿子,佯装要打人。我们就哈哈大笑的跑开。慢慢的我们也长大,上了高中,外公越来越来老了,就经常在院子中泡泡茶,邀请他的老伙计们来品茶。可是他小气,不舍得喝太好的,家里的春茶变成了秋茶,冬茶,隔年茶。。。外公老家的侄子,每年都会捎给他一些小花茶,外公还是最爱桐城小茶,他说桐城小花品不减龙井,在旧时桐城人品茶讲究色、香、味、形俱佳,龙眠山上茶,紫来桥下水。比什么猴魁、毛尖都要好喝的多

记忆的彼岸,回忆依旧鲜活至今,外公离世也有十五个年头了。外公的小花茶滋润着我的记忆和童年外公,于老兵,茶是没有战火的家乡记忆。借茶叶江山里的一段话,茶是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是血缘的记忆,是一代代的传承。

这一刻,茶虽一叶,何其温情。

你的茶水里有故事吗?

大家可在文章最下方评论区进行评论


林笙

弘益茶道美学编辑

好茶惜物,爱茶及周边一切美的事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