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00年,桐城递给世界最灿烂的一张名片

 泽潝先生 2019-08-26

01

   历史

时光机把我们带到1625年,这是明朝天启五年。这一年,一位咱们桐城老乡,高中了进士。他叫孙晋,字鲁山。“一朝皇榜中进士,从此身在帝王家”,就这样,孙晋老乡就进入明朝官场,成为了一名公务员。他做过河南南乐知县、滑县知县、工部给事中、大理寺卿、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兵部侍郎、督宣大(称大司马)。其间,因疏劾大学士温体仁任用私人、典试乱祖制一案被谪,皆因其性格耿直。 

在出督宣大任上,有一次和友人出去耍,也不晓得在景区哪里得到了一些异种茶子,他觉得挺好,就带回家种在自己家乡隐居的地方——桐城龙眠山椒园。 

龙眠山  

这一种,种出了桐城近500年来最灿烂的一张名片!

几年内,茶子就发芽长茶,孙老乡采制好后,一泡,嘿!你别说,挺香。就给这茶起了个名字叫“椒园茶”。

后来,椒园茶与“顾渚”、“蒙顶”并称,跻身“贡品”之列。

“家山茶向长安达,冰煮龙江隔岁迟。

万里娇孙怜老吻,九年顽齿漱香枝。

寄时应有封题泪,到日弥增饮啄悲。

壶溢乳花珍惜甚,寻常斟酌转矜持。”

方拱乾在他的《尝都门寄到新茶》中慨叹到。

大家都知道,清朝初年文字狱盛行,桐城方氏就牵连其中。方拱乾父子就因为“丁酉科考案”

被发配到宁古塔。宁古塔在哪,就是今天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长汀镇古城村!

宁古塔位置      

即便今天看来都远得让人咂舌。更何况那个时候,发配宁古塔等于到了人间炼狱!冰天雪地、为奴为婢,方氏几乎是从天堂到了地狱。在这样的环境下,家乡的茶成了他最大的精神寄托!史书载方拱乾是个颜回一样苦中作乐的人,他在宁古塔“种花兼种菜”,启蒙当地的人们。但是有一样,生长于桐城大地上的茶,在那边疆之地是种不出来的!所以他只能眼巴巴地等着家乡的父老乡亲给他寄一点。路途漫漫,等辗转收到,已是新的一年了!(那时候要是有快递就好了)

另一边,方家的另一位大儒方以智,正在撰写他的《通雅》卷四十三《植物·木类》,刚好写到茶树,这次他想从植物学的角度来考证茶树,这是他学习西方近代物理学和生物学后,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话说这个方以智,可是明清之际桐城最牛的一位,他是明末四公子之一,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还是个厉害的科学家!可谓两脚踏东西文化、“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但是生逢乱世,流淌在骨子里的桐城气节决定了他既不能投降清朝、也不能归降叛军,最后,无奈的他只能放下尘缘,剃度出家。这个曾经龙眠山下的狂生,在明清动荡之际,守着一身傲骨,云游四海。

方以智《通雅》

“须试龙眠第一茶”!

平地一声惊雷!张英在品尝了一口自老家邮寄过来的茶叶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我甚爱饮茶,每年新茶采摘之季,各地官员都是送来各省茶叶中的最上品,我亦尝遍各地名茶,然独独对老家桐城的茶叶情有独钟,其清香、其淡雅,让人回味无穷!赠与朝中不少同事,评价都是非常之高。吾儿廷玉,也是盛赞老家茶:“色澄秋水,味比兰花”。自入清廷以来,康熙爷很是器重,我也是一路平步青云,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可外人可曾晓得,高处不胜寒,每天与领导、同事、下属打交道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张英画像 

前几天,桐城老家人寄到京城一份家书:因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上的矛盾,彼此不肯相让,官司打到了县衙,县官知道我是当朝大员,也是不敢轻易了断。闻听此事,我既生气又害怕。生气的是,家里人对我平时的教诲和叮嘱,没有牢记在心,害怕的是,这件小事如果处理不好,定会惹来不必要的祸事。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明天寄到老家桐城去吧!

桐城六尺巷

“桐城好,谷雨试新铛。椒园异种分辽蓟,古鼎边枝贩霍英,活火带云烹。”

作为“桐城派”大师姚鼐的后人,姚兴泉自知一生很难达到前辈的造诣,但作为桐城人,他一直想着写一些关于家乡的作品,《龙眠杂忆》目前正在创作中。文人墨客向来与酒和茶结缘,这桐城老家的谷雨前采摘的新茶,真真是味道好,定然要写进《龙眠杂忆》中去。

姚兴泉《龙眠杂忆》

自孙大司马因异种子而得“椒园茶”以来,桐城的茶叶,历经方家方拱乾方以智、张家张英张廷玉宰相、桐城派、直到如今。近500年,一路走来的桐城人,无不被家乡的茶味浸染,为人、做官、写文,都是一身的桐城气息。

这家乡的茶,自然就是桐城小花!

02

  特色

什么时候从“椒园茶”改名为“桐城小花”,目前无从考证。据民间传言,有段时间叫桐城小兰花,后因跟舒城小兰花重名了,改为桐城小花,其实吧,我们大可不必纠结此事,咱们桐城市的邻居,舒城县、岳西县风土人情跟咱们很相似,山上也都是生长了很多野生兰草花,所以就有舒城小兰花、岳西翠兰,茶叶跟桐城小花也都很相近!都是因为兰草花!

兰草花

我家坐落在桐城市唐湾镇长岭村,之前一直叫泛螺村,后因村镇合并,与邻村长岭村合并为现在的长岭村。记得小时候,每到山上野兰草盛开的季节,坐在家里都能闻到山上飘下来的幽香,正是“人在家中坐,香从天上来”。几个小伙伴相约上山,撇一些兰花枝子回家插在玻璃瓶里,放上水,那满屋的幽香,真真是沁人心脾呀,也有不少人在兰草还没有盛开,有了花苞(我不确定我这样描述对不对)后,就挖几棵放在自家操场或者后院啥的,等着盛开。只是,后来一些村里人去山上挖兰草到城里去卖,城里人也喜欢兰草,买个花盆,种上,放阳台上,一开花,屋子里都是香的。所以,这些年山上的兰草花可是少了不少,村里也都出台了规定,不准挖了,这是好事。后期如果有条件,我想着买一些兰草在家周边的山上种一种,让小时候那种漫山的兰草飘香的景象再现!

桐城市唐湾镇泛螺寨

“空谷幽兰”,兰草花,很少成群结队,而是特立独行,很少生于闹市,而是长在山里,很少成为人们争相合影的对象,但却一直用自己的幽香芬芳着人类。

桐城小花茶,就在这漫山的兰草幽香中生长开来!

只要尝一口桐城小花,定然是被其清香淡雅所吸引,“清香”指的就是桐城小花独特的香味,我有多位爱茶的朋友,品鉴过很多种茶,独独觉得桐城小花的香味很是独特,幽香扑鼻。这是不同茶叶生长环境、不同茶叶品种造就的,当然,山上盛开的兰草花或许对茶叶的香味起到了一定作用。“淡雅”,需要分开来说,“淡”指的是桐城小花的口感,桐城小花口感偏淡,对于重口味的朋友,可能喝不惯,至于“雅”,就是意义层面偏多了,喝小花茶,看嫩嫩的绿叶在玻璃杯中舞蹈,感受那一丝丝的回甘,不是这浮躁的尘世中颇为雅致的一件事么?

中国有很多地方生产绿茶,特别于安徽、江苏和浙江,这三省的绿茶品质是较好的。不同的茶不管从茶型、工艺、汤色等各方面差异较大。而桐城小花,根据记载,应采摘一芽二叶或三叶,这样茶叶泡出来更好看,看起来很像兰花,有“形似兰花舒展开”之说,很是漂亮。这也算是桐城小花的特点之一吧。

泡开后的桐城小花

“色翠汤清”,这是很多绿茶都有的特点,桐城小花属绿茶类,自然也是如此。

桐城市生产桐城小花的地方,主要位于西北部山区,如唐湾镇、黄甲镇、吕亭镇、龙眠山等,因这桐城山区的气候以及茶区多为砂土和砂壤土,所以比较适合种茶。关于这点,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中就有提到,“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什么样的土地适合种茶,陆羽在一千多年前就摸透了!现在不少人有纠结桐城小花核心产区一说,我认为大可不必,桐城的山区本身地域很有限,桐城小花的产量与一些名茶相比较少。所以,时下重要的扩大桐城小花的知名度,对所有桐城种茶之人都是最好的。

桐城小花茶,一般在清明节前开采,选一芽二叶或三叶,经过摊放、杀青、理条、初烘、摊凉、复烘、剔拣等工序精制而成,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部分地方都用上了炒茶机,省去了太多人工,并且茶叶的品质也提高不少。

桐城小花

不少地方以“明前、明后、雨前、雨后”这种采摘时间来划分茶叶的等级,这种呢,不一定适合所有茶类,这种划分法,应该是来源于龙井茶,因为龙井的名气很大,久而久之,大家就习惯了用这个标准来区分茶叶的等级。对于桐城小花来讲,开采时间定然是晚于龙井茶,有些年成,清明节前一周就开始采摘,有些年成,若气温较低,可能清明节前2-3天才开始采。而且,桐城不同地方气温也有差距,采摘时间也是不太一样,相差个3-5天都是正常情况。不过,既然市场认可这种分类,咱们暂且如此操作,也未尝不可。一般来讲,桐城小花的头采茶历时清明节前后1周,共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不同年份,有些出入),这段时间内采摘的茶叶品质都是极好的,叶子不算太大,口味较淡,香气扑鼻;4月中旬至谷雨期间,采摘的茶叶叶子较大些,口味和香气也是非常优秀的,只因叶子较大些,价格不如清明前后的茶;谷雨后也有不少人家会采摘茶叶,这茶叶算是茶树的二次出芽了,叶子不算大,口味相对较浓,香气不如头采茶,但适合自家饮用。

一张表来展示一下香气和口味情况:

总的来说,香气:明前>雨前>谷雨  口味(重):谷雨>雨前>明前  价格:明前>雨前>谷雨

还有很多地方会采摘夏茶,乃至秋茶,桐城小花很少会采摘夏、秋茶。市场不大是主要原因。

喝茶,是桐城人的一大爱好,也可以说是习惯,无论到哪里去,端着个玻璃杯,泡一杯桐城小花茶,喝完了,就在人家那里添杯水,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现在交通便利,网络信息发达,采茶季,城里人开着车去山里买茶已是常态。把桐城小花不经过任何中间渠道直接由茶农交付到客户手里,确实是最好的状态。阿中就是受益者之一。

03

  精神

桐城小花——兰花草——桐城人

讲述着同一个故事,诉说着同一种精神,传递着同一种文化,一种君子文化。

图片来源 :百度图片

“淡泊、高雅、低调、贤德、有内涵”这是我概括君子文化用的几个词。

作为桐城人,无论之前在外地工作,还是现在在家种茶,我都是非常骄傲。骄傲的是我们桐城有一种独有的精神和文化,而且为这种文化找到了非常好的载体。

这个载体,不是桐城方家、不是六尺巷、不是张宰相、也不是龙眠山、也不是塑料城,而是桐城小花!

让桐城小花的兰草花香飘向各地,让桐城小花传递出的君子文化影响世人,吾辈皆须努力!

04

  传承

作为君子文化的载体之一,桐城小花茶叶又该如何传承这份精神呢?桐城的种茶人又该如何接轨市场经济?我想,早在1000多年前的孔子那里,其实就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茶叶本是作为药材而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渐渐成为老百姓的饮用之物。既是喝到肚子里的,自然是需要保持健康。在市场经济下,“本”就是茶叶的健康度。一方面,国家和政府在大力促进有机肥的使用,一方面,作为咱们种茶的农家,自是要保持这份“本”,“本立而道生“。这样才是我们种茶、做茶、售茶的桐城人应有的”君子之道”!

很多饮茶之士都非专业人士,自然很难区分茶叶的优劣。在桐城民间,存在着一些造假、掺假行为,如将陈年的茶叶与新茶掺之,将不同地方采摘的茶叶掺之,将明前、雨前以及雨后采摘的茶叶掺之,或在客户购买的礼盒茶叶里,多掺一些碎末,等等如是。客户不知,然此绝非君子所为!

桐城小花茶自是与其他品种茶叶不同,不必强行与其他茶叶比较,强行按其他茶叶的标准衡量品质的优劣。据史料记载,桐城小花一般在谷雨前开采,选一芽二、三叶居多,这样茶叶泡开后,形似兰花舒展开,相当漂亮。然,近些年来,不少人效仿龙井、毛尖等茶,采摘一个芽头,价格销售到几千一斤。或许是市场的行为,供需关系的决定。只是,这样的桐城小花还是那份“形似兰花舒展开“的桐城小花么?渐渐的市场将会以单芽头或一芽一叶这样的标准为上等的标准来评价桐城小花,桐城小花的特色也会慢慢消失殆尽。

内在和外在都要相得益彰,协调发展。市场上有句话“卖茶叶就是卖包装”,自是因为茶叶多为礼品赠送给别人,所以购买者对包装很是看重。只是,这华美的包装下面,是什么品质的茶叶?似乎不为所问。对购买者来说,他购买了精美的桐城小花作为礼品赠送友人,不会去打开品尝。那这礼盒中缺斤少两、鱼龙混杂就是极易操作。但,我们可曾想到,最终这盒精美的小花茶会被某位朋友品尝到。如果,他喝到了劣质桐城小花,会作何感想?这样一来,桐城小花的差评就会传递于这位朋友的朋友圈,而且也会对送他桐城小花的这位朋友另眼相看!难道桐城小花是虚有其表?好茶,一定要很好的包装,但不可言过其实!

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作为桐城的茶农,其实我们有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把桐城小花的名气做出来,那样更多的外地人了解桐城小花,爱喝桐城小花了,市场自然就打开了。桐城的西北部是重重山脉,赐予茶叶一个非常好的生长环境,在此片山脉生长的桐城小花,才有如此的幽香。作为桐城种茶的一份子,自是要好好保护这片山林。只是这不同地方生长的茶叶口味自是有些许区别,自然价格就有高有低,这非我们能决定的,就交给市场去评判吧,但在外地人面前,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桐城小花!

桐城小花地域保护范围的界定(来自百度百科)

市场经济下,从前的茶农,慢慢变成了商户!从前的自给自足,慢慢变成了买卖!

桐城小花的产区也已经从当初巴掌大的“椒园”,扩展到桐城市西北部各个地方的山区。有些山区的环境可能比当初的椒园更适合茶叶的生长。但无论如何,作为桐城小花,拥有的都是那一份清香兰韵!

犹记得小时候,每年的清明节前后也采茶,就在自家的山上、地里零星的几颗茶树,量极少,只是家里喝,也要做一些好茶,留待客人来家里,泡给他们喝。每年上学的时候,拿个塑料袋装点茶,到学校喝,连罐子都是没有的。想想,那时候的茶可能更香!

20多年了,一切都变了。家家户户山上、田里、地里都种上了茶叶,每年的茶季比过年热闹,因为现在村里人大部分都在城里买房了,过年就在城里过,省事儿。一到茶季,自家的茶,还是能卖一些钱的,自然就回家来采,或是找人采。找人采茶是时下村里面临的最大困难。以前每家种很少的一些茶, 自己就采了,现在不同了,种了那么多茶,一个人是采不过来的,采过茶的人都知道,明前茶的采摘就是跟时间赛跑,因为一旦不及时采摘,过一晚可能芽头就长大了,就卖不上个好价格了。但凡家里有些茶的,都请人帮忙,可这村里人每家几乎都有茶,也需要采,自是没法帮你,所以都到城里请人,可这茶季前前后后有个2个月就算是长的了,很多城里人也不愿意为了挣这两个月的采茶钱,而放弃一份稳定的工作。矛盾就产生了。近些年,家里采茶找人可是费了一番功夫。这个问题的解决思路,或许可以效仿黄山茶和苏州茶的模式,请外地人过来采摘。但因没有规模效益,难以成行,若是散户,就这需要有力的组织工作。

家里人在采茶

做茶,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

采茶时,一般早上5点多就得起床,吃个早饭,上山采茶,中午回家吃中饭,对于特别高的山,采茶工来回比较耽误时间,一般有人做好饭送到山上去,匆匆吃完后,又开始采,傍晚天黑了就回家,这一天采茶净时间都是10个小时以上,大部分情况下是站着的,所以,对于采茶人员最累的就是腰了,每天都会酸痛不已。

采茶——采茶环节,对于采茶工的要求就是茶叶大小均匀,不采茶梗,当然,这样的鲜茶叶拿回家后,会有人分拣一遍,去除里面的碎叶、大叶、茶梗等。

保护——如果阳光比较强烈的话,茶叶很容易烧伤,需要把刚采摘下的茶放到阴处,或者放块布盖上,避免灼伤。

摊茶——当箩筐装满鲜茶后,需要拿回家摊,这一步非常关键,还是那个目的,避免茶叶太热烧伤,所以用一个簸箕,把茶均匀的摊开,让其降温。

分拣——对于摊在簸箕里的茶,需要有人来分拣,分拣掉那些大叶、碎叶以及茶梗等,让茶叶看起来大小均匀,里面没有杂质,这样炒出的茶才美观、干净。

炒茶——一般来讲,傍晚时分把一天采摘完成的鲜茶叶拿到村里去炒制,村里炒茶人员会通宵把这一天拿过来的鲜茶全部炒完,因为鲜茶叶在24小时内必须炒出,过了这个时间,茶叶的口味就会受影响了。

等茶炒完后,拿回家,然后第二天坐车去城里给客户送去,或者发货给网上预定的客户,这基本是我这两年的一个工作状态。

但做茶的功夫,绝对不仅仅在于茶季,更多的在于平时茶园的养护。

家里人在除草

整枝——茶季结束后,一般需要对茶树进行整枝,这个不必说,学过生物学的都晓得原因,让茶叶更好的吸取养分;

施肥——茶叶施肥很重要,因为山上或者地里的养分肯定有所不足,市面上很多使用尿素直接施肥,这种化学肥料对茶叶健康度不利,茶叶应该使用有机肥料。我家那边使用菜籽饼施肥的比较多些;

除草——除草也是相当重要,山上或者地里会长草,这个必须解决掉,要不然会影响茶叶生长,不能用除草剂,除草剂会影响茶叶健康,只能人工除草,家里茶园一般一年除草4—5次,直到冬天的时候;

浇水——我们当地的山或田地水分很足,只要不是大旱一般不需要浇水,碰到大旱天的时候,需要把河里的水引入茶园里。

当然,还有很多细节步骤,就不一一展开。这些算是我作为桐城一地道的茶农的基本工作内容吧!

人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想这份初心,应该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05

后记

500年,桐城递给世界最灿烂的一张名片——桐城小花!

“一份清翠,一缕兰香”,

“啧啧,好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