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茶道的极致有时也是一种过犹不及

 弘益茶道美学 2020-07-22

木心说:“浪漫主义最致命的弱点,是拼命追求自然,最后弄到不自然。”

这句话让我想到了备受推崇的日本茶道,倾向于禅宗的日本主流茶道,加上日本固有的仪轨,将繁文缛节做到极致。

在日本参加过几次茶会,虽然都是美的盛宴,但是各种细节,竭尽繁复之能力,叠个茶巾费劲心机,翻过来折过去,这样的茶道让人好累。


虽然他们很好的传承了中国“唐煎宋点”的表达形式,但是审美倾向已经带上浓厚的日本式的无所不用其极的色彩,骨子里那种追求极致的倾向,充分体现在日本茶美学上。

但我觉得,如此极致的茶道,偶尔为之甚为精妙,天天为之,不堪其苦,生活已经很累了,干嘛还要累上加累?太过精致,岂不要惊心度日?

随性一点更自在。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唐宋茶道崇尚自然之风,那时候的茶道才是最自然本真的。

中国当代茶道,传承的虽不如日本,但却比日本多了接地气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茶道”。

追本溯源,什么是“道”,自然就是道,大道至简。“道”在哪里?在生活中,道无所不在,百姓日用而不知。

有人说中国人生活太缺乏仪式感,但过于有仪式感也是一种病, 就像时下流行的”文艺癌”,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极致有时也是一种过犹不及。



研究日本茶道,始于美的视觉盛宴,终于他的繁文缛节。

但中国茶道却越研究越有味道,乍看虽不如日本惊艳,但朴实自然的外表下有着无比耐人寻味的内质, 他是儒家、道家、佛家三大主流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播媒介,比起侧重禅宗的日本茶道要丰富太多。

所以我最终还是被中国茶道征服,应了那句古话:乍看惊艳,不如久处不厌。


李唐王朝以后,三教合流,元人王旭《题三教煎茶图》诗云:“石鼎风香松竹林,三人同坐不同心。从渠七碗浇谈舌,争似忘言味更深。”

儒释道三家,以茶为媒,欲辩忘言,融合各家,三合为一,最终还是殊途同归,中国茶美学之巅正是这个“和”字,道法自然,茶和天下,与人和,与己和,与自然和。


中国茶美学,是一种自然美学,就像大自然中的万物和谐共存一样。

所谓美学,必然有不同的形态,比如茶与酒,就是两种不同的美学形态,茶为阴性,以阴柔之美著称;酒为阳性,以阳刚之美著世。

茶与酒,正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阴柔之美”与“阳刚之美”两大审美范畴的集中体现者,也正是中国哲学强调的“一阴一阳之谓道”,阴柔也好,阳刚也罢,平衡和谐就好。

中国人品茶可以很热闹,也可以很安静,没有太多拘谨,自然而然,随性而为,而日本茶道讲究“和、清、静、寂”,止语或寡言是最基本的品茶礼仪。

很庆幸,我们还有轻松自在的“生活茶道”,让茶轻易就能成为我们与自然链接的媒人…… 

看完文章
最下方可以写留言
写得精彩
就约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